假劣农资严重危害国家粮食安全,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稳定,必须下大力气严格治理。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农资打假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意见》指出,2019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最为关键的一年,各级检察机关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认识农资打假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检察职责,全力保障农业兴旺、农村稳定、农民安心。
《意见》要求,各地检察机关要积极履行职责,依法严惩农资类犯罪活动。不仅确定了工作重点,如要以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种养殖生产基地、菜篮子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地区,以涉及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等犯罪为重点领域,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经营罪等为重点罪名,还要求充分发挥批捕、起诉、立案监督、审判监督等职责开展工作。
《意见》指出,各地检察机关对办案中发现的社会管理薄弱环节,要适时有针对性地制发检察建议,堵塞社会管理漏洞,促进农村工作的健康发展。
《意见》要求,各地检察院在办理农资类案件时,要注重多方借力。检察机关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检察部门要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形成对农资安全和农民权益的全方位保护。要主动与有关行政部门、公安机关畅通信息交流、检测鉴定等合作渠道,运用好农资打假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对于行政部门邀请会商、公安机关商请提前介入的案件,及时指派业务骨干参与案件讨论、介入侦查、引导取证。上级检察机关要加大对下办案指导力度。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农资打假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意见》发布的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接受采访,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出台《意见》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记者:当前农资打假工作的形势和检察机关的任务是什么?
记者:农资打假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记者:检察机关对农资打假具体工作是如何安排部署的?
记者:检察机关如何结合打击犯罪堵塞制度漏洞?
记者: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涉及多个单位、部门,请问如何协调配合?
记者:我们知道目前检察机关正在开展内设机构改革,请问《意见》对检察队伍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