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静宁苹果走出一条绿色果品发展之路

甘肃省静宁县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静宁县苹果产业开始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静宁县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生产的苹果以着色鲜艳、果形高桩美观、肉质细脆、糖度高、口感好、风味浓郁、耐贮藏、营养丰富、质量安全而驰名全国。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产品标志”等7个国家级荣誉称号。2017年静宁县苹果园面积101.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8.2%,产量68万t,产值3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可支配收入4900多元,占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以上,成为全国闻名、甘肃第一的苹果生产基地。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富民产业,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静宁苹果生产受到栽培模式落后、树体老化、有机肥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农药和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造成果实品质的下降和生态条件的破坏。为了大力发展苹果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根据农业部2015年《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7年《苹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精神,在省果业管理办公室的部署和指导下,静宁县精心安排,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示范,开展了大量工作,以生产“好吃、好看、营养、安全”果品为目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节本增效,走出一条环境友好的绿色果品发展道路。

主要做法与成效

矮化密植果园配套滴灌与微喷,推行水肥一体化、行间生草与机械作业。针对静宁县苹果矮化密植发展模式起步晚这一问题,鼓励静宁县德美地缘林果专业合作社、甘肃沃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静宁县菱美家庭农场等土地流转5000亩,采用矮化自根砧、矮化中间砧、乔砧短枝不同建园模式,果园全部配套滴灌与微喷、肥水一体化,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行间种植三叶草、黑麦草,待草长至40cm时采用背负式割草机进行刈割,作为绿肥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017年,从山东农业大学引进长柔毛野豌豆种植于行间,该草种根系浅,固氮作用强,春季种植后秋季自然枯萎死亡,不需刈割,需水量小,保墒效果好,可有效解决果园生草培肥地力、省工、节水三者的有机统一,今年种植效果好,将继续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引进开沟施肥一体机,实现机械秋施基肥,基肥以商品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推广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使用果园风送式弥雾机,提高药效的同时减少人工成本。

行间种植黑麦草

行间种植长柔毛野豌豆

行间种植低秆油菜

四轮拖拉机+开沟机

开沟秋施基肥

果园风送式弥雾机

乔化老果园实施有机、无机、生物菌肥配合施用,主推树下地布或黑膜覆盖,行间秸秆还田。果园全部实施配方施肥,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减少化学肥料用量,按照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土壤营养测定和叶片分析结果,配方施肥比例为氮:磷:钾=1.5:1.0:0.3。经过对各种化肥进行综合比较,示范推广龙飞大三元有机复混肥(氮:磷:钾=28:10:7),以改良土壤缺氮磷适中钾富余的现状,采果前施入商品有机肥,按照斤果斤肥的标准,施肥深度25~40cm,并适当集中施,局部改良土壤,同时结合喷药补充中、微量元素,达到营养均衡供给。安装简易滴灌和水肥一体化设施,亩均投资不足200元,利用三轮车高度差进行灌溉,果树膨大期灌溉效果显著,亩产提高15%以上。春季起垄覆盖地布或黑膜,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同时有效抑制杂草生长,秋季结合穴贮肥水,极大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部分果园开展秸秆覆盖,可保墒沃土、除杂草和改善土壤结构。目前,全县推广起垄覆盖节水保肥技术达70万亩,提高水肥利用率31.2%以上,减少化肥施用量22.5%以上。

秸秆填埋

苹果专用有机菌肥

多光谱太阳能杀虫灯

粘虫板

建立“果、沼、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由绿色果品向有机果品的转变。全面推广“以果促畜、以畜促果、果畜结合、互支互促”循环绿色生产技术,结合静宁发展养牛产业和沼气建设,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在李店河流域、葫芦河流域建成9000亩“果、沼、畜、草”生态有机示范园,充分利用沼液、沼渣施肥,推行配套生态果园建设模式,实现果园环境生态优化、产业互促的良性发展,解决长期施用化肥导致苹果品质下降的突出问题,生产出的苹果果个大、风味浓、着色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主要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静宁苹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示范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与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有机肥肥源不足。静宁县虽然有机肥资源较丰富,但由于有机肥加工、运输、施肥劳动强度大、用工量大,畜禽粪便及作物秸秆等有机肥利用不足,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仅为20%。

02

施肥用药存在较大盲目性。部分果园不重视沃土养根壮树,有机肥投入不足。苹果生产过分依赖化肥,对施肥原理和技术不掌握,选择化肥品种和方法均存在盲目现象。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未全面普及,不科学施用农药较普遍,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影响了苹果品质、质量安全和生产效益。

03

技术设备落后,浪费严重。部分果农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精准施肥技术不掌握,认识不足;传统人工施肥方式占主导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机械施肥程度低,水肥一体化应用比例较小。

04

传统栽培模式落后,制约绿色快速发展。静宁县大多为山地果园,采用传统乔化栽培模式,集约化程度相对偏低,机械作业困难,劳动强度和用工量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推广实施受到一定制约,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工作思路、发展方向与措施建议

工作思路

立足苹果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原则,突出特色优势产区,以提质增效为目标。调整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快改进传统栽培制度,加强绿色防控示范,主推现代建园栽培模式、增施农家肥、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新型肥料、起垄覆盖生草、秸秆覆盖还田、病虫生物物理防控、机械施肥喷药、果畜沼草等技术,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用量,实现节本提质增效,提升苹果绿色发展水平,推动静宁苹果转型升级。

今后发展方向

做好监督和技术培训工作。成立静宁县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专家指导组,聘请专家对果园管理开展指导,将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加强农资管理。工商、农牧等农资监管部门,加强农药、肥料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

加快施肥机械应用。因地制宜推进肥料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实现省力化操作,减少劳动用工成本,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措施建议

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有机肥生产点,以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源;建立试验示范园,示范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THE END
1.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是保护生态环境有机肥微生物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一、合理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生长需求,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避免过量施肥。通过精准施肥技术,可以减少化肥的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使用有机肥:有机肥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自然物质,经过微生物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60P85M05567AQ8.html
2.山东德州市社:农资保供稳价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供销合作社积极构建上下贯通、协同高效、一体发展的农资保供稳价机制,织密春耕服务网,深入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大力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药”。 一、保障供应的主要做法 (一)提前谋划备足农资。一是强化制度保障。成立德州市社农资保供稳价专班,构建上下贯通、协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807319
3.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分享(一)近年来,西青区以天津特产小站稻为重点,打造智慧农业平台,推行标准化生产,有力推动了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搭建“五统一”标准化生产体系。 以“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为纲,围绕“品质原粮”,以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仓储,https://www.meipian.cn/43zv7bjd
4.关于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监督检查情况的整改报告12篇二、整改的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农资经营备案制。对进入宜都市场的农资品种一律严格登记备案,得到我局农业执法大队认可后方可进行经营销售。对试验示范用种子,除登记备案外,还要按照规定要求设置。对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一证多点、滥批乱发种子的,由我局和各工商分局联合查处。四个月来,全市共备案农作物品种XXXhttps://www.maxzhishu.com/zhuantifanwen/zhenggaibaogao/23276.html
5.农贸市场整改报告12篇(全文)二、整改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把健全监管制度,严把农资入市关作为加强农资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是建立农资经营备案制。对进入宜都市场的农资品种一律严格登记备案,得到我局农业执法大队认可后方可进行经营销售。对试验示范用种子,除登记备案外,还要按照规定要求设置。对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一证多点、滥批乱发种子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dcwon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