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位于恩施市西南部,茶园种植面积11万余亩,2023年产值逾11亿元,是全州重要茶产区之一。
近年来,针对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品质不稳定、产业与集体经济发展脱节等瓶颈问题,芭蕉侗族乡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产业优化升级与绿色化发展,用好农资“金钥匙”,推进农资规范化,为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用产业振兴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芭蕉侗族乡开展农技培训。(资料图片)
“原来茶叶也需要‘卡路里’,这是我们在培训中最大的收获!以前积累的土知识与新技术相结合,吃上‘营养餐’的茶苗产量更稳定、品质更优良。”甘溪村村民周义在参加完芭蕉侗族乡综合农业服务中心组织的农技培训后感慨。
为全面提高茶园综合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茶叶质量,芭蕉侗族乡在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培训上下足功夫。2023年,该乡围绕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绿色有机茶园管理技术等内容开展农技培训72场4368人次,邀请专家上门指导40余次720余人次,茶农们纷纷树立起绿色栽培的理念。
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绿色农资”供给不能少。作为茶叶大乡,芭蕉侗族乡瞄准广阔的农资需求市场,着手制订茶产业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探索以村集体联合经营公司为载体,绿色农资引领科学种植的产业融合“新路子”。
工作人员在配方肥上粘贴使用指南。(资料图片)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驻村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工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对症下药,致力探索出一条校地合作、村企共建的发展之路。”武汉大学驻白果树村第一书记钱宏宇介绍。
如何在绿色农资赛道上实现突围?白果树村村集体与招商企业共建厂房,开展“村党组织+企业”、优化农资供给链的有效探索。
2023年3月,武汉大学专家团队研究提出“市场主体+乡村联营公司入股+单村资产保底+收益分红”的合作模式,并帮助该村引进清水(重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同年5月,恩施石榴籽数生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该公司由村联合经营公司恩施市石榴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股,2023年,村企共建厂房,在白果树村打造了集种植、肥料配方筛选、智能配制等功能于一体的6万吨智慧配肥中心,以优化农资供应结构和施肥方式为抓手,加大绿色农资供应力度,从源头上提升茶叶质量。
“肥料是源头直供,每包优惠15元,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白果树村村民冯义说。不仅如此,各村(社区)干部在村联营公司利益分配“433”模式(收益的40%用于公益民生事业,30%用于村“两委”干部绩效奖励,30%用于公司滚动发展)基础上,再进行销售、配送收益二次分配,在促进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突破村集体“钱少事多”的窘迫局面注入了新动能,形成良性循环。
智慧测土生态配肥中心。(资料图片)
据统计,2023年芭蕉侗族乡销售肥料2.56万包1024吨,农户直接获得让利补贴38.4万元,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增收48万元。
“接下来,我们计划继续建设农技培训中心和茶叶监测大数据中心,构建绿色农资生产、运输、销售、监管的‘一条龙’服务,把村集体、企业、茶农都链接在产业链上。”谈起绿色农资生产、销售的发展前景,恩施石榴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家浩信心十足。
如今,芭蕉侗族乡18个村(社区)的村集体联合经营公司均参与到绿色农资的经营链条中,联合经营公司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各村(社区)“群雁竞飞”,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升“造血”能力,解锁产业振兴、增收致富的“雁阵图”,推动乡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