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大力推进“绿色农资”行动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

近日,在惠城区芦洲镇横岭村、三洲村,惠城区供销社召开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示范体系项目农技培训及水稻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

农业面源污染统一防控2.05万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深入实施“绿色农资”行动,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2024年,惠城区供销社在推动农资经营化、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管理化上持续走深走实,全力保障农资质量安全。

“我们今年有两个重点项目,一个是中央财政资金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拨款94万元,侧重农业生产托管,推动农业机械化及劳动力整合,优化农业‘耕、种、防、收’等种植环节问题;另一个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示范体系项目,拨款100万元,侧重于配方肥的推广及病虫害的统一防治,降低当地农资使用量及病虫源。两大项目双管齐下,扩大‘绿色农资’供应覆盖面,加快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惠城区供销社业务发展部部长梁颖徽说。

其中,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示范体系项目主要依托供销合作社农资农技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示范体系,实现防控区域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重大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少于5%,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0%,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民满意度80%以上。

今年,惠城区针对水稻、玉米、蔬菜,开展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共6500亩,统配统施服务3500亩,提供优质营养解决方案5525亩,优质植保解决方案5000亩,覆盖面积总共2.05万亩。这不仅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提升了防治效果,还降低了作业成本,每亩地为农户减少162元成本,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力负担,保障粮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整村推进节支增收达380元/亩

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农资”升级行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辖区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种植,惠城区供销社先拿出连片统防统治示范田进行土地托管,让农民看到实效后,再逐步推开农业社会化服务。

那么,何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据介绍,该服务主要是农户将农田进行托管,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部分或全部作业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来完成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也被形象地称为农户的“田管家”。

“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类型上,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向农户提供‘菜单式’托管项目,农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点菜’,有单一环节托管、多个环节托管以及全程托管等类型。”供销农服技术人员余泽臻介绍,托管不仅仅是导入机械、农业工人,更多的是技术和专业化服务,让先进技术、装备、经验直达小农户。

横沥镇蔗埔村村民张东琪家里有9.9亩田地,全部进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自从有了托管组织这个“田管家”,他很快成了“甩手掌柜”,不仅不用下地干活,还可以外出打工,比原来增加了不少收入。

因此,惠城区为解决土地碎片化、有效统防统治问题,通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探索出土地托管整村推进的服务模式。据了解,今年,惠城区整村推进宣传、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签约会一共举行15场,带动421户农户现场观摩。其中,先后在芦洲镇三洲村、横岭村、青塘村开展统防统治宣传,在三洲村、横岭村新设两个统防统治示范田,社会化服务面积超1.6万亩次,农业社会化服务整村推进工作显成效。

农业社会化服务整村推进后,水肥一体化设施、植保无人机、大型现代化智能机械都派上了用场,当地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同时,农资统一集采集配还降低成本约100元/亩,农机规模作业降低成本约80元/亩,节水灌溉降低成本100元/亩,科学管理增收约50元/亩,增产及统一收购增收约50元/亩,土地托管整村推进的服务模式节支增收达380元/亩以上。

探索企业、小农户与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近年,惠城区开始探索企业与小农户、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盈利多方共赢。

近日,记者走进惠州供销(横沥)水稻农场,金色稻田一望无际。据了解,惠州供销(横沥)水稻农场于2023年3月建设运营,是2023年中央财政资金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试点实施区域,也是实施供销全程社会化服务的示范基地。

该农场通过“供销社+村集体+社有企业”合作方式,由村集体协助流转农田约1200亩,带动农户786户。农场通过土地租金、劳务聘请、农技培训、保价收购等方式,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就业,帮助农民增收,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为当地农户带来田租和劳务收入180万元。

“从去年开始,我们采用了‘订单农业+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农场确定种植订单,村集体整合土地后,服务公司负责全程托管,从耕种到销售,实现农业生产的一体化和数字化管理,充分发挥供销粮食全产业链服务优势。”惠城区供销农服负责人戚广杰说。

目前,农场由市供销社下属供销储运总公司承租,并委托天禾农服公司开展全程托管服务,围绕当地矮陂丝苗米和蔬菜等特色产业,采用“稻稻菜”三季轮作模式。

通过该模式,一方面推动了当地267亩撂荒地复耕复种,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另一方面,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造,将零散细碎土地有效整合起来,提升种植及服务效率。

此外,为有效补充全程托管服务短板,惠城区供销社由基层社统筹当地农机资源,成立农业服务合作社,采取“基层社+农民/农机手”的服务模式,与供销农服公司开展联合合作,推动“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接下来,惠城区供销社还将进一步深化“供销社+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订单农业的整合,推动整村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形成良好的联农带农合作机制,吸纳更多的新老农人参与农业生产经营。

THE END
1.“绿色农资”连点成网为农服务提质增效据介绍,目前供销系统已有6万多家“庄稼医院”、1.7万多家为农服务中心,精准精细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配方施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并利用农资物联网等,为农民和农资经销商等提供农资价格、农资购销、线上培训等综合服务,促进化肥农药等农资减量增效。各地加大绿色农资研发生产和销售力度,不断优化供应结构。2023年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191355
2.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配送,畅通经营渠道。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技术指导,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在现有农机合作社、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的基础上,培育农业绿色生产服务组织,鼓励新型治理主体开展有机肥生产、病虫害统防统治、农用薄膜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回收加工、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服务。http://cass.org.cn/keyandongtai/qiangyuanzhanlue/202403/t20240301_5735963.shtml
3.泉州市供销社系统多举措护航春耕生产记者了解到,为切实服务我市农业春耕生产,泉州市供销社系统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聚力农资供应量足价稳质优,早部署早安排,落实化肥冬储,强化质量管理,严把农资进货关,建强农资流通网络,优化农资供应服务,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助推农业绿色发展。自去年10月启动化肥储备以来,各地认真开展供需调查,广泛联系厂商落实货源,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24-03/18/content_9042800.htm
4.护航春耕守护粮食生产安全防线种子供应和实际困难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商户协调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松北分局组织民辅警来到省农机大市场及农资经营、农机具及配件经销维修等经营场所和门店,指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场所和门店有序恢复经营,为驾驶拖拉机、农用车等进行春耕春种的农户开通“绿色通道”,让农用机械、农用车能够第一时间开到田间地头http://www.lawnewscn.com/wap/content/2022-04/21/content_8707141.html
5.《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布以绿色、高效、高值、低碳化利用为方向,鼓励建设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培育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自治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以锡林郭勒、呼伦贝尔、鄂尔多斯等为重点区域,有序引导企业利用煤矸石、粉煤灰替代原生矿产资源生产绿色建材,鼓励煤矸石用于矿井充填,粉煤灰用于盐碱地土壤改良、沙漠化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13148
6.嘉兴市绿农农资有限公司由绿农农资有限公司、绿农种业有限公司、绿农农产品有限公司、绿农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绿农植保专业合作社和绿农粮油服务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组建。公司主要从事农资、种子等销售与推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农机作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农村社会化服务。公司具有明显的规模、资源、技术、装备的优势。 公司http://m.haonongzi.com/qyinfo.asp?id=247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