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精选5篇)

可持续化发展战略对人类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而言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推动人类生活由原有铺张浪费、任意破坏逐渐转向节约环保,促进持续发展,不仅为改善人类现存环境,甚至对人类未来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推行与操作过程中,时刻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现实目标。该目标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与科学技术水平相契合为前提,确保农业经济发展时刻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稳步结合,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地位。由此可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刻坚守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先进科技的巧妙融合,并结合人们环保意识提升,最终建设处可持续的、可再生的农业经济体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目标。

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价值

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必然性

三、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手段

1.不同发展情况下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2.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申俊玲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经管学院

参开文献:

[1]董传岭.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袁久和.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评价与发展对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1).

[3]贾苗.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由于农业生产方面问题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屡次出现,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从某种层面来说,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因此,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依据,从本质上把握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义,并将其用于实际的操作当中,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目标和价值

1.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可持续再生,从而为人类今后发展提供保障。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中,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而从农业经济发展角度解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则能解释为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加强现有农业生产资源利用,从而在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展的同时,不破坏农业基本生态环境。所以,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能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向“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向转型,从而促进世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还要明确发展的目标。从发展操作的角度来讲,需要建立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核心,推动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步发展,以达到双赢的目标。由此可见,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始终坚持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借助先进科学技术达成建设可再生农业经济体系的目标,从而在改善现有农业生产环境的同时,完成国家经济建设任务。

1.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体系,能够使农产品得到稳定供应,使人类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农产品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生产绿色农产品,显然能够长久满足人们需求。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够使农产品收益不断提高,农民则能从中获得更多收益,得到生活水平的保障。此外,使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发展,才能从整个人类世界发展角度思考社会实践问题,进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分析

2.1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利于获取长期的农业经济效益。乡镇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结合实际,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应该大力宣传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加强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以绿色的农业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量做到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2.2注重农业经济发展转型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农业经济发展转型。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可以通过增加农作物种类种植等方式来实现。合理安排种植多种农作物,有利于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增加了农业的生产值。充分挖掘农作物的潜在价值,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合理分配农业种植,适当增加林牧业种植,有利于促进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实现了农业经济发展转型,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包括农业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利用这些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增加了农民的整体收人,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农业资金的投入,为农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化的培训,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设备的广泛使用,从而适应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需要实施有效的举措,以解决农业在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而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现阶段,我国仍需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深入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以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申俊玲.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2):32-33.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环境的污染

在我国不少地区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由此一来便导致了短期内农业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就长远的任务来看,当地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并不顺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已经拥有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但由于我国很多偏远地区的人民对于经济的发展急于求成,使得当地的农民在进行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求得短暂利益的提升,造成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水资源的污染、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树木的砍伐和土地的荒漠化等。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阻碍。

1.2无科学技术的支撑

我国整体经济在进步发展的同时,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科技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且科技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工作的效率。同样,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在我国的大多的农业发展地区,对于科学技术的利用极为少见。由此一来,便导致很多农业发展地区在进行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更多以传统的耕作模式进行,大大降低了农业的产量,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1.3发展模式的单一

除生态环境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影响外,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过于单一。在我国,大多农业发展地区进行农业发展的过程更多的是以当地的农产品的种植、收获为主,不能将农产品的剩余物料进行合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例如,每年到了秋收时分,很多农民在农作物的收割完成后,对于麦秸秆的处理方法大多是以焚烧为主,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此外,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对当地农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多元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注重环境的保护

2.2加强农业生产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众所周知,人才是决定r业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人才受到限制,这样以来,农业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地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有一些地区对于农业生产的人才极度缺乏,而这些地区的显著特点就是农业发展速率慢,经济效益也受到极大地影响。所以我们想要发展这些地区的农业经济,就要适当加大当地的人才培养,同时要重视人才的输送,解燃眉之急。人才的输送不但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发掘当地的人才发展,利用自身优势解决问题。农业人才是整个发展过程的重点,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加以发展,才能真正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3开拓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随着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不断推动和深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也已近有了良好的契机,发展方式也从传统的单一式发展转变为集约型,生产方式也有了重大的改变,农产品的生产也渐渐得到了丰富,另外,对于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一部分农作物的引进也有了发展。例如,一些反季节的水果和蔬菜都能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这都是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而这些经济手段都为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途径。在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不同的发展能力与发展实际,我们要根据农业发展的程度和居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有更多的选择,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我自己的合作模式,不但能够促进自己的收入,对于国家来说,也是极好的发展,需要我们的重视和支持,以带动国家经济发展。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关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历年来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因此其内涵已被诠释的相当丰富。总结起来,主要的观点有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主要是指农业的发展要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以满足人类发展的基本物质需要:第二个方面主要是指在前一个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使社会产品更加丰富;第三个方面是指人类不能改变规律,只能适应和合理利用规律的特性。一方面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开发、合理利用以及保护资源环境的能力。

二、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薄弱

从我国当前农业经济模式看,我国自“”之后,农业耕种和管理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难以实现统筹管理;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现状看,我国处于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初级阶段,生态农业结构分析需要精通经济学、农业科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高端人才,以我国的农业经济现状,并没有借鉴基础,理论体系的搭建并不顺利。

(二)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有限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为基础,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产业,在发展期间,政府的扶植政策至关重要,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政府为农民提供信贷服务,培养技术人员,但是由于农业管理的分散性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局限性,扶持效果并不明显。

(三)生态农业推广难度大

一是农村地区人口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低,自我学习能力较弱,但是通过专业人员培训无法做到覆盖面的高校拓展。二是农村地区的信息设施不完善,农民很难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转换为生态农业的一手资料。三是生态农业产业结构不平衡,受到地理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地方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平衡。

三、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就是遵循整体协调发展、循环再生理念,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利用农业自身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采用现代管理办法,对农林牧副鱼的生产进行科学调控,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三色农业

三色是指绿色、白色、蓝色,其中绿色农业是指以土、水、气为基础的传统绿色植物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蓝色农业是指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为主的水域农业;白色农业是指以生物工程为技术主体,以微生物学为科学基础的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的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

(三)精准农业

(四)集约型可持续发展农业

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人们对农业的发展愈加重视,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已势在必行,如何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是摆在每个农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生态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生态农业建设可调节生态环境与人口增长矛盾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以来,持续不断的人口增长以及人与生态环境之间日益显著的矛盾,自然资源逐步减少,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与制约。因此应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变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生态农业调节生态环境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1.2生态农业建设可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生态农业的建设,对农业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可对环境进行保护及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同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1.3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体系基础性内容是生态文明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状况同步协调发展,摒弃传统的高消耗,重污染与低效益的生产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发展的角度上看,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是大势所趋,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必然选择。

2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及意义

2.1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一条根本途径

生态农业要本着国情为出发点,遵照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实行农业生产,无疑会使农业生产水平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并加速农业发展战略转移,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

2.2生态农业的发展关乎人类健康及绿色食品的保障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量使用化肥及农药,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发展生态农业则可充分发挥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与人类的相互作用,采用物种或品种轮换的种植方法,并利用天敌防治害虫,从而减少化肥与农药使用量,生产出绿色无污染产品,因此生态农业可以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较好的生态环境。

2.3生态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得以提升

发展生态农业,可大大提升经济效益。由于生态农业,不但可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及增值作用,还能加速物质循环及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与此同时,还能为社会创造品种多样化的质优农产品,可以确保人们对农产品日渐增长的扩大需求。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应大力提倡。

3.1创建适应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机制

3.2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

3.3制定政策,强化服务

生态农业的普及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当前我国在生态农业保障体系中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仍需深入实施,政策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另外,服务体系的建立也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大对有关生态农业的投入,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服务体系,以稳定农业服务人员,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THE END
1.中国农业经济网中国农业经济网是农业领域杂志社主办、包括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师、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农业养殖技术、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养殖致富项目共享服务、等多方面信息知识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门户!http://www.e212.com/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前身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始建于 1978 年 10 月,2006年11月科技体制改革中更名为科技信息中心,2009年2月更现名。内设机构有:农业经济研究室、网络管理与信息技术研究室、《甘肃农业科技》编辑部、图书馆、办公室等5个http://njs.gsagr.ac.cn/
3.农业经济杂志核心期刊网《农业经济》AgriculturalEconomy(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主管,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主办的经济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面向全国https://www.hxqikanlw.com/jingjiguanli/20180515402.html
4.农业经济问题喜讯:《农业经济问题》刊发文章在《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农业经济问题》刊发文章连续获评“案例研究典型成果” 关于《农业经济问题》和《农业技术经济》公开论文 数据及程序代码等资料的公告 《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影响因子持续提升 关于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24年学术研讨会延期召开的通知 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力http://www.iaecn.cn/
5.《农业经济》杂志社办刊宗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服务,为省领导机关宏观决策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学科服务。 主要版块栏目: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发展战略 粮食问题 土地问题 乡镇企业 科教兴农 农村经济管理 观察与借鉴 农户经济. http://nyjj.izhengao.com/
6.《农业经济》期刊《农业经济》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主管,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期刊产业经济类学术期刊,农业经济期刊的创办时间为1981年,出版周期为月刊。期刊的国内统一刊号:21-1016/F,国际标准刊号:1001-6139。https://www.xueshushe.cn/nong-ye-jing-ji
7.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考研复习重点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益特点文章详细阐述了现代农业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农业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农业的微观组织形式如家庭承包经营和合作经济。讨论了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过程和挑战,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此外,还涉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管理、资金运用、科技进步和市场供求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面临的诸多问题。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1171684
8.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2025年硕博连读研究生招生选拔实施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办公室行政助理招聘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畜牧业经济与政策团队编制外科研助理招聘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科研宣传助理招聘公告 https://iaed.caas.cn/
9.农业经济与管理期刊名称: 农业经济与管理 创办日期: 2010 主管部门: 东北农业大学 主办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 刊期: 双月刊 电话: 0451-55190063 Email: nyjjygl@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64/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9189 粮食安全·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http://www.nyjg.cbpt.cnki.net/
10.《农业经济》投稿经验《农业经济》是北大核心,通过邮箱投稿即可,投稿后一个月内如果要录用的话会收到编辑的压缩信,即将文章字数缩减到5000字以内,之后录取通知书就会发过来啦。一篇文章的版面费大概1500元。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3506919_1.html
11.农业经济农业经济 主办单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 官网地址:http://www.laas.cn/showproduct.aspx?id=201832810140651545 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投稿地址:nyjj2003@163.com;nyjj@vip.163.comhttps://www.fabiaoji.com/periodicalDetail?id=13225065-71c4-4803-93f8-79c4d4272d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