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实践的模式,就是帮助农民通过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便捷地获取及时有效的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在业务上,我们从农技推广服务入手。”北京农管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昌霖告诉记者。
一年前,一群80后创业者怀揣“互联网改变农业”的梦想,在北京创立农管家。他们定位于“创新农业生产的互联网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农技科研和推广体系、农资厂商等资源以及基层生产经验,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技服务平台。一年多来,农管家已经为黑龙江、吉林、山东等地的众多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
“我们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农民参与度不高,效果始终不太明显。”唐山市政府农办陈士亮处长告诉记者,“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引入农管家,在预算不增加的前提下,尝试农技服务的精准投递。”
“通过调研,我们确定,互联网传播的精准性和交互性,正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两大痛点。纵向传播科研推广体系的‘处方’,横向传播农民生产实践中摸索的‘土方’,是我们平台的突出优势。”农管家总经理王磊告诉记者。
唐山市政府农办也看中了这一点。调研结束后,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建设公益性移动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唐山市政府农办随后在全市开展农技需求摸底,列出了“农技需求清单”。农管家根据“农技需求清单”,开发出唐山专属的农技推广服务平台。
记者从农管家了解到,12月底,农管家手机APP上的唐山农技推广服务专区将上线试运行,在3个试点地区开展服务,服务15000名农民。预计2016年底,这个农技推广平台将覆盖10万以上农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