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降低,农资市场进入淡季,但今年的化肥市场却出现了令人咋舌的一幕:氮肥涨、磷肥涨、钾肥涨,就连复合肥也在涨价。
业内人士分析,天然气涨价或是本轮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但考虑到农资价格在农业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对农产品价格的提振作用还有待观察,同时,从农民收益构成及主要影响因素来看,农资涨价未必会导致农民收益压缩。
化肥涨价将推升春耕成本
金联创化肥分析师李玉博介绍,目前,国内化肥市场涨价主要是因天然气供应紧张造成开工率大幅下滑,供需出现不平衡,厂家趁机拉涨价格,产业链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尿素价格上涨之后,下游工业需求包括复合肥、人造板行业需求也出现跟进,造成行情的持续上涨。
据业内人士介绍,此前尿素行业由于景气程度下降,一些厂家主动退出生产,供给已有所收缩,现在在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产量进一步面临挑战,目前行业开工率不足50%。同时,由于市场买涨不买跌心理,下游囤货加剧了供不应求局面。
金联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尿素主产区山东一带小颗粒成交价1860元/吨,较11月中旬涨140元/吨,为近五年高点。
对于这一轮化肥涨价行情,李玉博分析,目前环保倡导的“煤改气”还将持续,且在北方取暖季结束前,国内缺气现象还将延续,将推动化肥价格维持高位。同时,2018年化肥出口关税继续下调,化肥行业迎来新的利好支撑,价格走高将持续。作为主要农资的化肥价格走高,势必增加农民生产成本,2018年农业春耕成本将明显增加。
机构锚定农产品投资
从近期农产品期货表现来看,据统计,最近一个月,文华农产品期货指数累计下跌约0.95%。
未必会“起风”
从投资角度看,化肥等成本端的涨价是否催生农产品的涨价行情
从油气涨价到农产品价格的传导机制来看,孙杨、袁霏阳解释,油气涨价通过成本端和需求端来共同作用于农产品价格。从成本端看,油气涨价推升化肥、农药、农膜价格及农机使用的燃油动力成本,对种植产业链成本影响在9.2%18.5%,对畜禽养殖成本影响则低至2%。同时,油气涨价也会影响短保质期、长运输半径的经济作物的运费成本,以蔬果为典型。需求端看,油气涨价可带动部分国际农作物生物燃油需求提升,以甘蔗、玉米、大豆、棕榈油为典型。但因中国农作物生物燃油需求占比极低,这一机制更多体现为国际农产品涨价,进而影响进出口,使得国内外农产品同趋势变动。综合来看,油气涨价有望抬高油脂油料、经济作物及玉米价格。
不过,从成本到价格的具体传导过程来看,中粮期货谷物研究员范婧雅分析,化肥、农药价格的猛涨,未必会推升谷物期货盘面价格。
范婧雅解释,从今年数次调研情况来看,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东北(以黑龙江为主)农户的种植成本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即租地成本、种子、化肥、农药(含喷药)、播种和收割以及其他田间管理等,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租地成本。例如,2017年大豆、玉米种植收益的好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租价格的下调。化肥价格所占比例很低,其价格变动对于种植成本的变化影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人士指出,农资涨价必然压缩农民收益的说法更加缺乏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