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借鉴先行探索经验,加快发展成都种养结合循环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1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成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鉴于此,院(中心)课题组开展了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对成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对国内部分先行探索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发展成都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方式,转换为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型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解决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根本出路。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单纯是农业的延伸、效益的放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清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成都平原是天府粮仓的主产区,2021年,成都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38.19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7.76万公顷,水果产量面积173.2万吨,全市全年出栏生猪416.88万头,肉类总产量45.19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4.8万吨。成都种植业、养殖业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并逐渐趋向规模化、标准化、精准化发展。但随着畜禽养殖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种植业与养殖业相分离,种植业化肥施用量不断增长,种养废弃物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成都在贯彻执行加快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猪-沼-粮(菜)-猪”、“猪-(有机)肥-果”和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

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猪-沼-粮(菜)-猪”模式

面对周期性发生的低迷养猪行情和不断推高的养猪成本,彭州市佳源生猪养殖家庭农场(以下简称佳源农场)践行绿色、创新、协调、共享发展理念,实践了“猪-沼-粮(菜)-猪”种养结合循环模式。佳源农场位于彭州市九尺镇,属于自繁自养的家庭农场,2021年出栏商品仔猪12000多头,出栏育肥猪8000余头。在实践种养结合循环经济中,因地制宜地开发了青储饲料液态喂养系统,不仅大大降低生猪养殖成本,使得佳源农场在生猪价格处于低位时率先扭亏为盈,同时解决了周边蔬菜种植户田间叶菜污染问题,还带动了周边农业发展助力村民走上增收致富道路。其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是开发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青储饲料液态喂养系统。围绕降本增效目标,佳源农场与高科技公司在饲养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田间种植模块开展合作,在四川农业大学科研所的指导下,开发部署了一套青储饲料饲喂系统,只需一套系统、一部手机就能进行远程饲喂:实现系统一键启动,精准下料、自动清洗、自动热风烘干每条供料管道,减少人为错误;集约化物联数据,精细管理,大大节省人工成本,提升每一头猪的饲喂精准度。饲料方面,直接使用农作物(种植牧草和一些瓜果)、农副产品(玉米、红薯、土豆等)、工业副产品(如麦麸、碎米、酒糟等)。

彭州佳源生猪养殖家庭农场种养循环青饲料液态喂养系统

二是解决粪污和农田污染难题。粪污处理一直是生猪养殖的一大难题,佳源农场对粪污处理利用系统进行了开发改造,将粪污发酵变成有机肥,发酵过程产生的沼气满足合作社场内生活用气及部分生产用气,沼气利用率达95%以上,沼液有机肥通过布控的管网全部进行还田,还田率达到100%。佳源农场所属地彭州市九尺镇天宝村,属于彭州大地蔬菜集中种植区,大量剥离的残次菜叶造成了田间地头的污染,成为了农民难以解决的问题,佳源农场的种养循环青饲料液态饲喂养模式变废为宝,将残次菜叶作为青饲的部分原材料,有效解决了田间污染的难题。

三是降低养殖成本扭亏为盈。佳源农场采用“猪-沼-粮(菜)-猪”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使得生猪养殖成本降低至6元/斤(据行业测算,生猪养殖平均成本为8.5元/斤左右),在2022年上半年养猪行情持续低迷的行情下,率先实现盈利。据佳源农场测算,以常规1500头的育肥猪场计算,采用青饲料液态喂养可节约1275750元。

四是种养结合循环经济带动了周边农业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佳源农场在猪场周边流转了900余亩土地,修建了50余亩蔬菜大棚,一个配肥中心。在大棚内也安装了滴灌、喷灌设施。在流转土地上安装了4400余米的排污管,已有100余户周边农户积极自愿和佳源农场签订了粪污消纳协议并使用猪场发酵后的有机肥和沼液肥。佳源农场雇佣周边闲置劳动力,每天有80余名周边赋闲劳动力在合作社务工,每月可为村民带来3800元左右的收入,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二)“猪-(有机)肥-果”模式

简阳市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位于简阳市河东片区的青龙镇,规划面积1014.70公顷。园区结合特有的丘陵生态资源,打造出种养结合循环、产加一体的丘区现代农业园区,主要从事生猪-特色水果(桃)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的研发、转化和绿色农产品生产。

园区已建成以桃树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约492.33公顷,建成生猪养殖“数字牧场”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后可达到5000头母猪存栏量和120000育肥猪存栏量;数字牧场旁有0.33公顷设施农用地,已规划建设生猪粪污处理及有机肥生产基地。园区已形成种养循环的“闭合链系统”,从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有机肥生产→有机肥施用于果园大田、特色水果等种植→秸秆加工处理、处理后用于有机肥或者青贮饲料→用于养殖或种植。在这样的循环“闭合链系统”中,实现了种养循环物质资源充分、多层次的利用,既可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又实现了对废弃物的处理,减少了农业生产环境污染。

简阳市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种养循环模式图示

(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主要集中在成都简阳市、崇州市、大邑县等区(市)县,主要包括稻-鱼结合、稻-虾结合、稻-蟹结合、稻-鳖结合等5种模式。截至2020年底,成都市有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2.03万亩,稻田养殖水产品产量13315吨,有1家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家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采用稻渔综合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用,达到“水稻+水产=粮食提质+水产增产+生态安全+农民增收”效果。

稻田养鱼

目前,成都市种养结合循环经济尚处于试点发展阶段,种养结合循环经济还未出台较为全面、细致的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仍存在匹配政策不足,缺乏激励机制,服务组织缺位,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不健全,种养殖户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一)“四个聚焦”“三个机制构建”创新举措

2021年江苏省在邳州等16个县(市、区)实施部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以培育粪污收集、处理、配送、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着力构建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四个聚焦”“三个机制构建”创新举措,实现“三个全国唯一”。“四个聚焦”即聚焦能力担当,优选试点任务承担主体;聚焦模式构建,积极探索种养循环机制;聚焦安全有效,确保粪肥还田应用效果;聚焦奖补机制,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三项机制”即构建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机制、三方链式合作机制与基层组织与承担主体协同推进机制。“三个全国唯一”即在全国创新建立唯一腐熟粪肥还田流向全程追溯系统,形成线上线下“双监管”机制;在全国唯一制定了“江苏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LOGO”;在全国唯一开发了“试点工作电子简报”网络系统,将试点县绿色种养循环工作通过手机APP宣传展示。

江苏省的绿色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形成了可参考借鉴的经验。一是种养循环机制实现重大创新,集成打造160万亩示范区,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二是施肥主体发生重大变革,培育120个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粪污收集处理、集中堆沤、运输配送、粪肥机械施用作业全过程服务。三是畜禽粪便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对接养殖场1575个,消纳畜禽粪污总量211万吨,示范带动县域内粪肥基本还田,县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四是化肥减量增效取得重大突破,还田腐熟粪肥31.52万吨、沼液81.1万吨。化肥减少施用量(折纯量)6500吨。

启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实践方式值得参考借鉴,成都可结合各区(市)县种养业生产实际,聚焦模式构建,健全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机制。

(二)“百亩千头生态方”模式

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名单中,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畅通种养循环关键节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做法成功入选。位于宝丰县的河南康龙实业集团经过多年探索和反复试验,创新研发出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百亩千头生态方”模式,即以100-200亩耕地为一个单元,建设一个占地约3亩、每批出栏1000头生猪育肥生产线,猪粪经无害化处理后就地消纳,每亩农田每年可减少化肥使用量80公斤;经过2-3年的土壤改良后,地力水平可提升1-2个等级,亩均增产粮食10-15%,可实现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该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已在平顶山市推广500余个。

“百亩千头生态方”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示意图

宝丰县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思路,不断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应用试验,创新推广了种养结合就近利用、协议消纳异地利用、合作带动协同发展、“食用菌”全产业链循环发展等五种模式,建立起“政府+养殖主体+服务组织+种植主体”四位一体有机衔接的畜禽粪污还田利用综合服务体系,提升该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2021年,宝丰县种养循环覆盖面积达到20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有机肥施用量亩均达15%以上,化肥用量亩均减少10%以上,年消耗农作物秸秆15万吨以上,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2%。

启示:“政府+养殖主体+服务组织+种植主体”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成都可鼓励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长、小农户等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协作,形成可复制推广、可持续运行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

(三)因地制宜推动种养循环模式

近年来,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畜禽粪污减排增效、种养循环、绿色低碳等核心技术攻关,在北方、华南、华东等区域因地制宜推行种养循环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模式主要分为“猪-沼-粮”、“猪-沼-草”、“猪-沼-菜”、“猪-肥、水-粮”及肥水就近就地还田利用五种类型,建立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种养数据库、沼液(肥水)消纳配套土地面积测算及安全还田技术标准,开发了猪场粪污安全消纳配套土地面积及承载力快捷测算软件、种养循环物联网平台,逐步构建依托饲料原料需求的种养循环闭环模式。

在北方连片种植区域,温氏集团打造以沼液种植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的“猪-沼-粮”模式,推广面积约14.5万亩;在南方丘陵区域、华东和中部区域,温氏集团分别探索以沼液种植高产牧草的“猪-沼-草”模式和以粪肥种植空心菜、水芹菜等经济作物的“猪-沼-菜”模式;在华南区域、长江流域,温氏集团在畜禽养殖废水高效处理后,通过养分水分回用构建“猪-肥、水-粮”模式,推广面积约4万亩;对于合作家庭农场,温氏集团推进以粪水无害化处理后就地就近还田利用的种养结合模式,推广面积约70万亩。

启示:结合不同区域的气候、土壤、土质、水源等特征和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实践的方式值得借鉴,成都可在各区(市)县现有农业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的种植、养殖基础条件和发展类型,依托现有产业选择适宜的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由于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多数区域种植与养殖仍然存在分离现象。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经济,应结合成都各区(市)县种养业生产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区域,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要深度开展种养结合循环的研究,编制成都推进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的规划、行动方案,规划要更有深度,应具体到村、社,行动方案要可行,能指导镇、村实施。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结合成都不同区域养殖、种植特色,按照各地区资源禀赋及区域生态类型和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结合循环经济,如“猪-沼-彭州蔬菜”“鸡-(有机)肥-蒲江丑柑”“稻鱼共生”“林下经济”“草畜一体”等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区域农业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从基础设施建设、种养业共同区域生产环境维护、信息资源互通等出发,优化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的发展环境,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推动种养结合型农业经济的逐步完善。

(三)加大宣传,提高各方积极性

加强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激励政策的宣传,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长、小农户等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到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的建设发展中。加强宣传各类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提升各主体对不同种养循环经济模式的认知,便于其选择适合有效的种养循环经济模式。培育部分牵头企业,将种养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和成果进行推广,发挥牵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加强培训,鼓励合作与创新

(五)建立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监测信息化体系

参考文献:

1.李荣生.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性及战略意义[J].中国农村科技,2005年12期.

2.刘琼峰,周俊宇,吴海勇.国内种养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应用现状[J].农学学报,2022,12(7):81-88.

3.龚鹏博,胡碧霞,应寿英,朱人杰.丘区种养循环模式的实践应用[J].现代化农业,2022年08期.

4.叶小梅,王莉,张曼秋,种养循环模式的评价方法及优缺点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6):1-5.

5.央广网《江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种养循环模式》。

6.中国农网《河南宝丰:畅通种养循环推进绿色发展》。

7.南方农村报《温志芬:攻关绿色种养核心技术,推行五大模式》。

THE END
1.青枫一片:农业生产未来方向一一家庭农场2025年申报家庭农场的要青枫一片:农业生产未来方向一一家庭农场2025年申报家庭农场的要注意,2025年申报家庭农场需满以下四个条件:一,必须是农村户口;二,土地必须是整块或连片;三,整块土地要求在30亩以上;四,土地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8/16/85222958_1140650966.shtml
2.临颍县2024年家庭农场发展项目实施方案按照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4年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为支持家庭农场培育发展,提升家庭农场技术应用和生产经营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 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任务清单,重点培育27家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 https://www.linying.gov.cn/Item.aspx?id=78559
3.发展家庭农场的建议11篇(全文)其中区域内家庭农场的发展主要以经济林木种植和茶叶种植为主,其中有湘西的保靖县以黄金茶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古丈的毛尖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以及凤凰的蜜柚种植和潭溪椪柑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形式较为单一,经营规模差异大,其中有贵州铜仁的万亩茶场农庄正大茶场,也有一户10几20亩土地经营的小型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不仅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uv4qvxq.html
4.家庭农场发展思路(精选6篇)根据家庭农场类型,通过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家庭场主培训班,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培育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现代农业。 篇2:家庭农场发展思路 桐柏金桥家庭农场 发展规划 二零一四年十月 桐柏金桥家庭农场发展规划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pza3wiw.html
5.家庭农场规划设计方案(精选5篇)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农场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农场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麦盖提县2021年度巩固脱贫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麦盖提县畜牧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https://www.1mishu.com/haowen/209845.html
6.现代农业背景下中国家庭农场投资规划及前景报告锐观网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现代农业背景下中国家庭农场投资规划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家庭农场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然后对美国等农业大国的家庭农场建设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接着对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环境、发展政策和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再对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展开分析,之后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721421.html
7.2023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6篇,家庭农场现状及发展规划.pdf范推广农业新科技,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实际发展情况 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 第1页共6页 一是规模普遍较小。 2家已经营的家庭农场种植面积普遍仅在40-60亩左右,很难形 成农业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对于种植粮食作物来说,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06/7034201014006160.shtm
8.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功能及政府扶持早在20世纪90年代,郎溪县家庭农场就开始萌芽。近年来郎溪县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离土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种植向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截至2013年8月,全县已发展各类家庭农场363户,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将近3万元,约为全县人均纯收入的4倍。郎溪县成立家庭农场协会是其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创http://sass.cn/109001/2812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