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眼下,一幅热闹的春耕春管画卷正在江苏由南向北徐徐展开。
抢抓天时:雨后肥田吸收更好
一架无人机在绿油油的麦田上方呜呜飞过,细密的肥料随之撒向田间……2月7日,南京市高淳区禾田坊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内正进行撒肥作业。“农场共640亩,其中小麦300亩,余下的是油菜。刚过完年土地比较干,肥料不易吸收。趁着前两天刚下了一场雨,土地松软,我们赶紧施复合肥,预计一周结束。”农场主魏清告诉记者,经过几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作物生产管理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他牵头成立的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有2300亩地,都是用无人机施肥。
江苏各地正加快加紧春耕备耕工作。江阴市分作物逐级分解下达生产目标任务,细化到镇村田,确保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8.5万亩以上,其中小麦12万亩;同时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年内建设1.2万亩。作为西瓜之乡,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正培育西瓜苗,今年街道计划种植西瓜4.1万亩,以优质礼品瓜小兰为主,搭配苏蜜8号、苏蜜9号等40多个品种。
今年我国将以大豆、玉米为重点,启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春节一过,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就对春耕备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地层层压实责任,为全年粮食丰收打牢基础。“我们将聚焦‘稳粮、扩豆、增油’三大任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粮油高产竞赛,集中打造一批粮油高产百亩方千亩片,力争涌现一批粮油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营造科学种田、勇攀高产的良好氛围。”南通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陈昌军说。
创造地利:春耕农资保障充足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顺利推进春耕备耕,充足的农资至关重要。
这几天,常州农资化肥有限公司的货车忙着进进出出,运输肥料和农药,占地1万平方米的仓库堆放了各类农资。“春节前,常州市农资协会所有成员单位准备了1万吨化肥,其中有尿素3000吨、复合肥7000吨,还有1000吨农药,年后又到了2000吨农资。大年初六开始往各个网点、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配送。”常州市农资协会秘书长、常州农资化肥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玉波介绍。
为保障春耕备耕需要,去年10月,省供销合作总社便印发通知,指导各地开展春耕农资需求调研,加强与上游生产企业对接,做好调运、储备等工作。截至去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储备化肥20.5万吨、农药5500吨。近期,省供销合作总社又向社会公布39家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名单,确保春耕生产和农户用上放心肥药。
为保证农资质量,省供销合作总社已安排2400万元专项资金,对2022年度肥药集采开展好的县(市、区)进行奖补,支持各地深入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加大使用有机肥、水溶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等绿色高效环保优质农资。2023年,全系统肥药集采统配服务面积争取突破800万亩。
业兴人和:智慧农机解放双手
“用无人植保机喷洒农药,是人工作业效率的50倍,一亩地只要1分钟左右,对我们父辈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如皋市80后新型农机手、白蒲镇丛埼家庭农场负责人丛小林站在田埂上,熟练地操作着手柄,无人植保机伴着“嗡嗡”声飞到农田上空螺旋移动、前后翻转。
春耕时节,行走在江苏田间地头,无人驾驶农机田间忙碌已经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画面。农机装备升级换代装上“智慧大脑”,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智慧农机助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方向迈进。
为确保各类农机正常作业,东海县农业部门及早协调农机经销企业、维修网点备好备足农机具、零配件,确保货源供应到位。“我们组织农机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上门服务,现场‘把脉问诊’农机故障,帮助他们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同时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农机手做好农机预热、保养、调试、检修工作,已检修各类农机具753台套。”东海县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党支部书记潘小勇说,目前东海县2万余台大中型农机具已准备到位,储备价值5000余万元的各类农机具配件,能够充分满足春耕生产需求。(颜颖洪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