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祥1930年出生,18岁志愿参军,服役于第三野战军10兵团31军91师271团,并先后跟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回忆起曾经的战火岁月,老人眼睛里总是熠熠生辉,因为表现突出,1956年8月,李福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李福祥转业到乐陵市印刷厂,从事司机工作。据老人的同事回忆,每次外出采购时,李福祥为了节约单位开支,饿了就在车上啃口馒头,困了就睡在车上,从不多花一分钱。
1978年,李福祥离休后回到老家十里堡村居住,这位老党员活跃在大街小巷。“村里修路、安路灯……他总是第一个捐款,村内路灯需要上交电费,李福祥老人在交费的同时还自愿捐款,村民之间有纠纷、谁家有矛盾,他把这些当成自己的事儿。”十里堡村村支部书记史俊海说。
市中街道南鑫社区党委书记张国毅
社区大管家群众贴心人
“作为社区书记,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贯彻宣传好党的政策,做他们的知心人和贴心管家。”乐陵市市中街道南鑫社区党委书记张国毅说。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张国毅曾任市中街道管区副主任、主任,管区书记,社区党委书记等职,以忠诚担当、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乐陵市“劳动模范”。
张国毅认为,基层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城市社区治理日益复杂多样,征地、拆迁、环保、信访、扶贫等重点工作,兴隆南大街南延、渤海路南延、富民路南延、博雅公园、“三馆”建设等工作都是市政府重点项目,征地迁占的同时做好信访工作,上千亩土地的征收顺利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历来是一块硬骨头,张国毅前期准备工作历时一年多,个别群众甚至入户做工作20多次,最终整村顺利拆迁。
市房产管理中心信访办主任赵辉
社区治理“急先锋”
乐陵市房产管理中心团委书记、信访办主任赵辉,是领导同事们称赞的“单位‘台柱子’”,也是广大小区业主眼中的“贴心人”。
作为在房管战线上坚守13年的一名“老兵”,从工作第一天起,赵辉就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在完成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时主动作为、不遗余力。
创新社区管理新路径、织密共建共治大网络,是乐陵市建设富美和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一个战略选择,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今年初,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专班投入运转,赵辉就是其中一员。
在全市层面整体推进成立业主委员会,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先例,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全市170多个小区,总面积800多万平方米,光是走访下来也得一个月,更别说在3个月内完成业委会选举了。”对于有些人的疑虑,赵辉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他白天逐个小区走访了解情况,晚上就一页一页地翻阅学习政策规定。连续两个晚上的通宵,编写完成了包含32项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全市业委会成立指导手册》,让业委会筹建工作一下子有了方向和方法。
市审计局派驻帮扶村第一书记张自珍
8年坚守驻村一线
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张自珍立足保稳定、强根基的长远,深入挖掘本村人才,用心培养后备干部。帮扶期间,张自珍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名。今年8月,张自珍就到了退休年龄,但她却仍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驻村第一书记使命光荣,扶贫解困最接地气,这些年我越做越有成就感,越做越老百姓越亲近,就是我退休了我还会想着驻村。”她动情地说。
乐陵山水水泥公司总经理崔书林
抓好党建促企发展
“在我们公司,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凡事抢在前、干在先,崔书记就是我们的榜样。”乐陵山水水泥有限公司环保主管刘青松所说的崔书记,就是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崔书林。
或许是当过兵的缘故,1979年出生的崔书林身上,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敢打硬仗、不服输的干劲。2016年,受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选派,崔书林接任已连续亏损6年的乐陵山水水泥公司总经理一职。
在部队里,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党员始终冲锋在前。这让崔书林深受启发,接手公司后,他就决定从抓党建入手,把人心聚拢起来,带领企业走出困境。说干就干,崔书林牵头成立了党员攻坚小组,承担起市场攻坚、技术攻坚、生产攻坚任务,并在生产一线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让党员带着职工干,职工们的精气神和干劲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在崔书林的带动下,公司党建与生产经营“两个轮子”同心同向“转动”。短短几年,公司便一扭颓势,营业额从1.62亿元增长到3.64亿元,公司党员从几名发展到如今的十几名,党员群体成为企业宝贵的核心竞争力。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股长陈建营
擦亮营商服务品牌
在乐陵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商事登记窗口,有一名身着制服,个头不高,但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耐心为群众讲解政策的工作人员。他就是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商事登记股股长,52岁的陈建营。
“干一行、爱一行”用来形容陈建营最恰当。陈建营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工商局、市场监管局从事过基层监管、财务会计、企业注册等工作,2019年3月因职能划转需要,调整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担任商事登记股股长。
工作中,他坚持在窗口前台一线办公,受理办事群众的各项业务审批,“服务窗口是一个大舞台,工作人员的表现时刻接受群众评判”,这是他常对同事说的,也是自己一直谨记在心的。在他的带领下,商事登记股全体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争先创优。为方便企业办理业务,陈建营带领商事登记股全体干部职工推行“全天候、保姆式”服务。为了全市一个重点项目尽快落地投产,他陪同企业去北京、到济南,连续加班10多天。之前企业注册流程都是即时办、零费用,唯有印章刻制,还需要收费。从今年5月开始,陈建营带领的商事登记股对凡是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新登记设立的企业,企业公章、财务章、发票专用章、法定代表人名章4枚印章全部免费刻制,使乐陵新企业注册真正跨入了“零成本”时代。在刚刚公布的山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企业开办”指标全省排名第二十、德州市排名第一。
市水利局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闫长辉
勇挑重担的“治水尖兵”
提起乐陵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80后”的中共党员,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闫长辉。参加工作10多年,闫长辉奋战在水利事业第一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结束了全市20万农村人口饮用氟超标地下水的历史,喝上了真正的黄河水。
工作以来,闫长辉先后担任水利局发展规划科科长、办公室主任、水利建筑安装公司经理等职务。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他始终坚持“干一岗、爱一岗、精一岗”,既当指挥员,又当施工员,常常一天跑四五个工地,协调解决现场施工难题。2019年,马颊河防洪治理项目修建堤顶道路,为保质保量按时完工,他连续30多天守在工地现场。
闫长辉积极发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人精神,埋头苦干,他负责建设的乐陵市农村饮水安全水厂工程,被评为“省文明工地”称号。他负责的马颊河、跃马河、前进沟清淤治理等项目,保障了10个乡镇50万亩农田引黄灌溉,实现了乐陵水利的旱能浇、涝能排、引得进、蓄得住。
花园镇大韩村党支部书记韩向勇
情系桑梓反哺家乡
依靠自身打拼多年,却致富不忘家乡;事业与疫情冲突时,选择守护乡亲……驻京流动党员党委第四党支部书记、花园镇大韩村党支部书记韩向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1980年出生的韩向勇,是家里的长子,17岁那年独自外出务工,辗转京津多地,先后当过小工、跑过大车、修过沙发、做过装修、开过宾馆。2014年,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北京戎威远安保服务集团董事长,被邀请加盟其中,被提拔为集团常务副董事长、军地(北京)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目前,他还创立了世纪兴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京多彩安防科技集团。
“树高千尺,不能忘根!”韩向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看到家乡的花园中学发展还有待提升时,他毫不犹豫捐助了2万元;当看到孩子们冬天缺少棉衣时,他立即捐赠了数十套羽绒服。2019年3月,韩向勇响应家乡党组织召唤,回大韩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上任仅两月,就重修危旧桥梁一座,检修了全村的自来水管道,实施了电网改造工程,同时成立留守人员服务中心。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正月初二那天,原本可以回京的韩向勇毫不犹豫选择留下,将北京的事业暂时交给他人负责,指导村民科学防控。他说:“事业固然重要,但乡亲们的健康安全更重要,我是共产党员,还是村支书,这时候必须和老少爷们一起并肩战斗,给大家抗击疫情增强信心。”
朱集镇大常村党支部书记赵云海
振兴红枣产业敢当先
“领办红枣合作社光动嘴不行,得真刀真枪地干,得让老百姓见到实效。”朱集镇大常村党支部书记赵云海常挂嘴边的话,也是他作为这个村里带头人的深情告白。
赵云海1962年出生,201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集体和群众增收的双赢,赵云海借助村里自身枣树优势,先后促成了三件大事,形成“大常模式”。第一件大事是在全镇率先成立农村领创办红枣合作社。第二件大事是成立全镇首个专业管护队伍,实现枣树统一管理。第三件大事是发展“订单农业”和林下经济,积极探索增收渠道。
大常村有600余人,村内枣树4万余棵,为实现抱团发展,大常村决定在全镇率先成立党支部领创办红枣合作社,赵云海担任理事长。就这样,通过党员、村民会议,一次次走访入户工作后,全村有400多亩地纳入了村级合作社统一管理。在合作社的管理运营基础上,他又率先在村里成立了15人的管护队伍,对入社枣树进行集中管护,统一种管标准。协调与乐飞枣制品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每斤4元的价格卖枣6万余斤,村集体增收6万元。他还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在全镇第一个试点种植油菜花,既能赏花,又能获得收益。
与此同时,赵云海还是朱集镇红枣合作联社理事长,竭力配合镇红枣产业办公室协调25个村级合作社1.5万亩枣树的工作,建成红枣合作联社阵地、农资配送站等,带动其他村级合作社共同发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记者|胥爱珍于斌通讯员|贾鹏陈志博编辑|于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