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乡村广播16:00直播,次日4点重播。51听、齐鲁网、山东网络台、蜻蜓FM等音视频网站实时收听或点播往期节目。
从左至右:王金成、张荣俊、主持人高炜
山东农家政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董事长张荣俊
2017年是奋进的一年,农家政开启了草莓、葡萄中国万里行服务,张荣俊和阿庆老师走遍所有农家政VIP学员的生产地以及沿线各个草莓、葡萄生产区,以农家政的方式,推广先进的农业临床技术,为种植业者带来更先进的现代化、标准化管理方案,让大家种出标准化、差异化、精品化健康农产品。
与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合作,挂牌成立山东省村级12396科技信息服务站,并助力第一书记开展草莓、葡萄产业项目,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农科频道农资超市合作制作草莓育苗和延后采收教育视频;与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合作开展葡萄双减核心项目;全省农村创业创新创意大赛前20名……
第一站走进玉子山村
6月28日下午,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扶贫创客帮帮团”来到了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玉子山村,与山东省经信委派驻的第一书记刘义江进行了对接。
玉子山村现有的采摘观光项目已经启动,有樱桃园、桃园、草莓园等。刘书记经过深度调研和探讨,确定以发展草莓种植采摘为突破口,对于草莓园的项目发展迫切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持,所以借助山东乡村广播《第一书记朋友圈》栏目寻求技术方面的支持。
第二站走进城北村
6月29日上午,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扶贫创客帮帮团”来到了临沂费县费城街道城北村,与山东省委宣传部派驻的第一书记惠扬进行了对接。
城北村地理位置优越,离县城仅仅10分钟路程,同时紧邻费县旅游胜地:中华奇石城。非常适合于发展集采摘、观光、餐饮和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农业项目。此次惠书记也非常深刻的表达了对于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视,同时也表示了对农家政农业临床技术的高度认可和迫切需求。
“扶贫创客帮帮团”走访了两家葡萄种植户,其中有一处是费县鑫刘庄果蔬种植合作社城北镇推广基地,发现葡农的种植方式依然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的管理水平,费工费力,甚至盲目追求高产,造成病害严重、不早熟、大小粒、夹青粒、着色不均、糖分低、商品性差等问题,整体卖价低、收益低。通过与种植户的交流,发现在管理模式、技术方法、病虫害防治和营养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农家政阿庆老师对当地葡萄的生产现状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建议:我们可以通过架势改进、新品种选择、节水灌溉、促早栽培和延后采收等多个层面进行,让大家省工省力,种出差异化、种出精品化,种出提早或延后采收的高品质葡萄,抢占市场,高价销售,丰产并丰收。也列举了很多非常好的改进案例,深受种植户的推崇。
第三站走进大张庄村
6月29日下午,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扶贫创客帮帮团”来到了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大张庄村,与山东大厦派驻的第一书记张超进行了对接。
张超书记在大张庄村的珠宝农庄会面。珠宝农庄坐落于美丽的沂蒙泉乡——铜井镇大张庄村,距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竹泉村,仅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是一个以生态种养,田园养生为主,具有生态休闲娱乐,餐饮垂钓,采摘,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多功能生态型农庄。农庄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300万元,占地400余亩,按照“一轴五区”规划,一期投资700万元,建成反季节采摘区,高标准连栋温室大棚一栋,占地面积14648平方米,种植奶莓,香莓,有机蔬菜等。二期计划投资600万元,建设农产品加工区。
农家政张荣俊老师和阿庆老师对农庄现有的一系列种植品种、模式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张超书记希望通过一年的努力,打造出非常好的样板田,然后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趋势来引导大家一起来发展,进而帮助大张庄村脱贫致富。
成绩属于过去,辉煌在明天等着我们,农家政的宗旨是服务中国农业,传播先进的农业临床技术,为百姓谋福。我们的目标:为单一作物做出属地化的临床技术管理方案,解决药肥等投入品与食品安全的矛盾;解决食品安全与产量和品质的矛盾;解决劳动力密集与低效率的矛盾;解决种植标准化与传统化的矛盾;解决应用新技术的期望与实际相背的矛盾;解决高成本与低产出的矛盾;解决当下创新与未来发展模式的矛盾。让临床农业技术打败传统方案,将隐性损失降到最低,让丰产丰收看得见,让你的投入用增产来买单。
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研发草莓、葡萄更先进的农业临床技术,扩大服务团队,更全面、更细致、更完善的为广大种植户服务。
1亩山地收入7万
农家政的学员——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上瓦泉村村支书王金成如何使1亩山地收入7万多元?
蔚蓝的天空下,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上瓦泉村北边山坡上,一块巨大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招牌在阳光下格外亮眼。招牌下是片片草莓大棚和韭菜大棚,棚里人来人往,欢声笑语。
“原来种玉米和小麦,1亩地收入还不到1000元,现在种有机草莓1亩大棚能收入7万多元。”村民刘庆忠看着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草莓和络绎不绝的采摘游客高兴地说。
上瓦泉村山清水秀,但也一度因交通不便、山地贫瘠而成为“穷乡僻壤”。“一亩地种不出多少价值来,这是最大问题。”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上瓦泉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成说。
要把绿山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贫瘠的土地长出“金疙瘩”“银疙瘩”来,王金成曾反复琢磨。
2008年,王金成抓住人们对高质量绿色安全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试种有机韭菜、有机草莓。当年取得初步成效后,第2年他和村里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开了50多次会,说服村民加大种植面积,并成立专门负责种子、技术、销售的淄博润成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当年为了打开销路,跑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大城市。”王金成说。
如今,由于产品质量得到消费者认可,销路已不再是问题,全村的有机草莓和韭菜大棚发展到上千亩。村民们告诉记者,现在草莓一个也不用进批发市场或超市,全是现场采摘和新老客户网上订购。目前部分快递公司已在上瓦泉村设立收货点,可使新鲜农产品及时收寄。
如今,王金成和村民们已有一个更大的计划:用村里的几千亩山地,发展高端有机榛子产业。“这东西的价值高、成熟周期不长、全国规模不大,我们大有可为。”王金成说,他们已经和东北一所大学的专家进行了充分沟通论证,准备再大干一场。
高炜、大卫、青青
更多详细内容,更多感动瞬间。
敬请收听16:00—17:00的《第一书记朋友圈》栏目。
“山东扶贫志愿者”如果对第一书记的产业扶贫项目感兴趣,想进一步洽谈合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同《第一书记朋友圈》栏目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