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南省压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抓早谋篇布局稳面积,抓牢春耕备耕夯基础,抓稳藏粮于地提产能,抓细藏粮于技挖潜力,抓实政策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打赢了“十四五”粮食安全生产“第一仗”。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287.1万亩,同比增长36万亩;总产量1930.3万吨,同比增长34.3万吨,增长1.8%。夏粮亩产179.7公斤,比2020年增长4.5%,增幅位列全国第一。顺利完成48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33.76万亩。
绿色发展,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优化“纵横会商制度”,适时组织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会商雨情、旱情,提前研判可能的气候变化和灾情,指导各地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及时调度墒情、苗情、虫情等300余期,形成农情调度周报40余期,发布预警信息1000余期,做到“耳聪目明”、精准施策。
全省“一盘棋”“一股劲”推进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病虫疫情大规模扩散危害的情况,特别是将草地贪夜蛾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云南省统筹谋划、强化技术支持和示范引领抓好农药化肥减量工作。组织科学施肥技术培训496期、7.64万人次,科学用药技术培训2184期、15万人次。建设国家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点15个、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点28个、省级农药减量增效示范点27个。聚焦九大高原湖泊,编制“十四五”《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案》《化肥减量方案》和《化学农药减量方案》,着力打造九大高原湖泊全流域治理、全过程管控、全方位着力的“两减”新模式。
构建肥料农药常态化监管机制,实行肥药常态化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上放心肥、放心药。2021年,印发《农药管理工作要点》,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管服并重的策略,压实属地监管责任。严格行政审批,源头管好农药化肥生产经营。发放肥料登记证1927个、农药生产许可证8个、一般农药经营许可证18806个、限制使用农药经营许可证757个。开展质量抽检,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抽检肥料产品50个、农药产品787个,共检查生产企业26家次、经营单位2.77万家次、使用单位5000家次,责令整改1086起,取缔无证照97家,没收农药9.11吨,罚款169.18万元。研究制定农药生产、农药经营、农药管理等“十不准”“十应知”清单,构建“管理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农药监管新模式。
创新模式,助力粮食丰产增收
2021年,云南省在粮食生产中不断创新模式,推进杂交稻上山,发展旱种作物。
聚焦九大高原湖泊等重点区域,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态度,形成全流域治理、全过程管控、全方位着力的“一调两减”新模式。以“减、增、序、绿、抗、管”为思路,调轻、调优、调养、调高、调好、调和种植业结构,构建种植业发展新格局;以“精、调、改、替、管”为路径,丰富政策、技术内涵,实现精准施肥、环保施肥、高效施肥,促进化肥减量增效;以“控、替、精、统、管”为路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体系,促进农药减量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