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前行 “碳”出新路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新平:

完善标准评价体系强化生态修复治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9月上旬,省政协副主席张宽寿带领部分政协委员、专家一行,就“建设绿色矿山,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管理使用制度”课题,先后深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5个县(市),对17个具有代表性的矿山矿企开展实地调研。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传统的八大支柱产业中,以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业是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依托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优势,绿色硅、绿色铝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据统计,2022年全省矿产资源领域实现工业产值7735.81亿元,工业增加值1540.1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5.3%,矿产业的持续增长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调研情况看,我省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虽然成效明显,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认识不到位,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有差距;统筹规划不足,绿色矿山建设目标要求不够明晰;政策制度不完善,有效工作机制仍未建立;历史遗留矿山多,生态修复任重道远;科技研发滞后,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仍需提高等。

为切实加快我省绿色矿山建设,建议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对绿色矿山建设内涵和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尽快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协同,企业组建,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工作机制,着力加强推动绿色矿山的组织领导。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加强联动,形成有效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合力,着力加快我省绿色矿山建设的步伐。科学分析研判,进一步摸清我省矿山建设现状,做好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力争打造成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绿色矿山示范区。

建议完善政策措施,着力健全标准体系和机制保障。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和约束政策制度,完善我省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强化修复治理,进一步明晰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任务,切实强化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升建设绿色矿山的效能。加大与科研单位、院校、企业的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力度,制定技术进步激励措施,不断提高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

委员、专家发言

省政协常委、农工党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光萍:

构建数字化监管平台共推绿色矿山建设

近年来,我省紧跟国家脚步建设绿色矿山,绿色矿山工作机制日益完善,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取得突破,绿色矿山申报与遴选工作有序进行,矿产资源集约节约和循环综合利用能力不断增强。

然而,目前,我省推动绿色矿山建设还存在手段单一,缺乏省级绿色矿山实施办法,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缺乏部门联动机制,生态修复难度大,矿产开采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矿业权管理体系尚不完善,持证矿山监管难度大等困难和问题。

建议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绿色矿山建设扶持政策,激发矿山企业建设动力。采取构建绿色矿山数字化监管平台等措施,建立“一方主导、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联合工作机制,厘清各部门职责责任,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实现多部门协同联动,共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法治完备、组织优化、多方参与、程序规范的矿山环境治理体系,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新机制,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落实到矿产开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

省政协委员,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马文龙:

构建循环产业链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多年来,省地矿局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资源高质高效利用成果奖励和知识产权服务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方面取得明显成绩。

虽然我省在建设绿色矿山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矿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统筹力度不够,部门协同机制尚未健全,矿山生态修复任务重;政策保障不足,政策激励还不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高,矿山尾矿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规模开发与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建议制定绿色矿山管理办法,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力度,建立既有基本共性又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加快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加强国家、省和地方政府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同时,重点打造、分类推进,整体提升绿色矿山建设。积极探索支持绿色矿山建设的建矿、用地、财税、金融等省级配套支持政策,激发建设绿色矿山活力、动力。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着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矿产资源和矿山固体废弃物进行安全、集中、高效资源化利用,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产业链,创新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强资源集约开发利用,促进绿色矿山数字化智能化。

省政协委员、省气象局副局长罗庆仙:

完善激励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近年来,云南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重点推进,取得了很好成效,但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我省在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创新,壮大资源经济等方面,推进力度仍显不足。

同时,整合建立绿色矿山专项资金,制定绿色矿山建设企业申请资金使用标准和依据,将资金优先用于绿色矿山。各级政府要加大绿色矿山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设立绿色矿山建设专项资金,对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山企业进行适当资金奖励。

此外,建议省级成立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专班,构建绿色矿山建设第三方评估监管机制,加强动态监管,定期联合开展对绿色矿山企业检查,建立绿色矿山信用系统,发现弄虚作假、拉拢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列为失信企业,不得享受各类支持政策。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建立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把遥感大数据等可视化技术应用到绿色矿山建设中,提高绿色矿山建设和管理水平。

省政协委员、怒江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封玉花:

大力推广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适用技术

近年来,怒江州稳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矿山、千亿铅锌”的云南省金鼎锌业有限公司为例,明确打造“双百”基地、铅锌技术的标杆企业、央地合作的共赢典范的战略定位,在环保、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明显。

然而,在绿色矿山转型建设中,还存在露天堆存的低品位氧化矿提取利用难度大、矿山采矿用地审批困难、矿山采选设施设备老化等困难和问题。

建议制定绿色矿山建设总体规划,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将绿色矿业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尽快出台土地保障支持政策,创新技术推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大力推广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适用技术,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降低废石废渣排放率,加大废水和共伴生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消除环境污染风险。规范矿山土地保护和土地复垦,对矿山压占、损毁而可复垦的土地全面复垦利用,在确保各项指标正常的前提下尽可能优先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

红河州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晋:

在补链强链上找突破口

我省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有色金属的重要成矿区。要以省矿产资源规划为依据,充分依靠地质科学理论,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创新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理论,通过勘查技术、找矿装备创新、矿体精准定位与找矿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商业勘查提供勘查区块。同时,进一步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经济分析,重新研判和审视找矿前景,为我省找矿突破提供支撑。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找矿模式,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引领,鼓励矿业权人加大现有矿业权勘探开发力度,围绕重要矿山开展深部找矿,新增探获一批可采资源。

针对矿业权出让少、收缴难等问题,建议加强政府服务与管理,加大绿色矿山建设申报及今年新颁布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宣传力度,把全省资源优势匹配到重点龙头或上市企业的发展中去,加大政府多部门联合工作力度,常态化开展对企业的日常监督。矿业企业要通过技术改进和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在补链强链上找到突破口,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企业在节约集约合理化利用矿产资源上有突破。

省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云南专员办党组书记、专员吴满元:

探索出台绿色矿山建设激励政策

目前,全省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仍需进一步协调,与矿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尚有差距,绿色矿山建设步伐还显缓慢,企业创建绿色矿山的积极性不高,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重。建议压实矿山企业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复垦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加大绿色矿山建设的激励力度,调动矿山企业创建的积极性。

针对我省矿产资源总量大、矿山企业多、矿山面积大、绿色矿山建设任务重的省情,建议积极探索出台更多、更有力度、更具操作性的绿色矿山建设激励政策。如,研究制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督促新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对现有生产矿山建成绿色矿山的,或运用高效、环保的方法、技术、工艺和设备,实现节能环保和循环利用的矿山企业予以奖励;对采矿地复垦成耕地、林地的,自然资源和林草主管部门可制定从耕地复垦费、森林植被恢复费中给予适当补助的政策意见;对分布在各类自然保护地、重大河流流域、城市周边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内的和露天开采面积大的现有生产矿山,要积极创建绿色矿山,推进生态修复和其他各项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最大程度减少采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部门回应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吴乔峰:

改进开采方式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针对委员提出的关于矿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方面的问题。建议矿业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和促进矿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要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改进开采方式方法,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针对委员提出的关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面的问题,省自然资源厅结合职能职责,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摸清历史遗留矿山底数,形成国家、省、州、县四级上下一致的矿山数据库并全部纳入省级生态修复动态监管平台动态管理。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罗海:

推动资源绿色高效利用提高矿业绿色发展水平

着力推动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依法依规开展铁矿、有色矿山开发、黄金采选等矿山项目核准工作,严格按照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等规定开展项目核准,坚持现场踏勘、项目评估,把推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区生态保护修复作为审查重点,多部门协同联动严把矿山项目核准关,切实推进矿产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提高矿业绿色发展水平。

推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省发展改革委与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联合印发《云南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全面提升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标,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为主线,强化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分类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制定出台我省加强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主要从新(改、扩)建尾矿库的要求、杜绝尾矿库超总量和超标排放、加快推动各州(市)范围内传统矿业转型升级、新建矿山建设标准、尾矿库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目标要求,助推绿色矿山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杨晓明:

强化科技支撑突破“卡脖子”难题

近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入巩固个旧市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持续加强安宁市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不断强化昆明市东川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努力促进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下一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强化科技支撑,加大重点项目推动和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完善矿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艺、设备以及矿山生态修复涉及的采矿、冶炼、气候、地形、人文、政策等技术与理论研究,突破“卡脖子”“肠梗阻”难题。

同时,围绕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与深加工等,将一批项目列入重点项目,加大对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评价标准体系,提高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制定技术进步激励措施,加大力度推进煤矸石和粉煤灰在工程建设、塌陷区治理、矿井充填的利用研究。推动矿山废石制备砂石骨料、陶粒、干混砂浆等砂源替代材料和胶凝回填技术使用。

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管琼:

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结合生态环境部门职责,助推绿色矿山建设。

从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方面助推绿色矿山建设。严格准入条件,积极做好环评服务,把加强环评管理作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为重大项目送服务、解难题、促建设,大力推进项目落地。

从推进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方面助推绿色矿山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意见,强化“一证式”管理,实现排污单位按证排污,管理部门依证监管。推动与环评、执法、环统、监测等制度衔接,实施全要素管理。

从推进磷石膏治理和利用方面助推绿色矿山建设。配合有关部门,主动加大帮扶力度,督促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主体,制定回填过程中及后期管理的环境监测计划,对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开展监测,及时公开自行监测结果,确保修复项目环境安全可控。

从环境风险防范方面助推绿色矿山建设。组织开展环保设施设备安全排查整治、“绿剑”云南行动交叉执法检查、企业排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突发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推动化解环境安全风险隐患。

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方面助推绿色矿山建设。紧盯重点,加大督察检查力度,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加强执法,严格依法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

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方面助推绿色矿山建设。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应严格实行赔偿制,继续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纳入省级环保督察,助力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切实修复受损矿山生态环境。

THE END
1.地方金融云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明显2024-11-29 10:56中老铁路将迎3年“大考” “黄金线路”效应凸显2024-11-28 10:18云南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数字我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保持力度——信贷结构优化 融资成本下降2024-11-14 10:3810月份云南CPI环比持平2024-11-13 11:17云南省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平台升级上线http://dfjrjgj.yn.gov.cn/html/jr_zx/jr_zx_df/index.html
2.云南省药品经营企业监管平台云南省药监局以“互联网+智慧监管”为目的,打造云南省药品经营企业数字化监管平台,旨在解决药品经营企业档案数字化、各部门协同监管、居民用药安全等问题。并通过数字化技术采集药品经营过程关键数据,逐步实现药品经营企业数字化监管,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 https://www.nmpaic.org.cn/zhuanti/ypzhjgdxalzjhd/dxal/zhjgal_958/202211/t20221124_386484.html
3.云南农药数字监管平台上线神州信息助力打造全国首个省级农药平台1月28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神州信息(000555)处获悉,为贯彻落实《农药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相关规定,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投资、神州信息承建的“云南省农药数字监管平台”近日通过专家验收,正式上线。该平台是全国首个省级落地、首个全省联通、首个兼容历史数据的农药平台,也是农药产业数字化升级的重要成果。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01281035560014.html
4.云南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CA云南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单位用户CA数字证书使用承诺书我单位 (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社会信用代码(证号) ,申请办理云南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CA数字证书,我单位清晰明白CA数字证书的法律效力,自愿遵守云南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CA数字证书办理告知书中的条款,并对使用CA数字证书产生的结果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08329736.html
5.数字赋能云南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社会治理方面的规范性和合规性,近年来,省搬迁安置办以“一网三平台”建设为重要支撑,突出人技联合+自主研发,聚焦搬迁安置、后期扶持项目审批实施和资金使用监管这两个重点、难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运用覆盖云南省级、州(市)、县(市、区)三级移民搬迁安置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平台,数字赋能让行业监管有了一双“http://www.mzyfz.com/html/1099/2022-01-12/content-155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