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7.24上海
本文数据和模型请联系:孙潇雅/薛舟
摘要
天赐为电解液龙头,但正极材料业务在大家印象中是“拖累项”。2022年Q1,天赐正极材料业务利润接近1亿元,开始贡献较多利润。对于磷酸铁,我们认为市场担忧主要两方面:1)具有成本优势的资源型企业入场2)下游磷酸铁锂企业向上延伸一体化配套。
1、磷酸铁工艺比较:原材料成本铵法<钠法<铁法
磷酸铁本质为磷酸+铁源,主要方法有铁法、钠法、铵法。铁法来自热法磷酸/工业级精制磷酸+铁源,而钠法、铵法主要是工业级精制磷酸+铁源。磷酸铁三种制备方法中,我们认为铵法原材料成本最低,工艺为:工业级精制磷酸+硫酸亚铁/铁皮+合成氨-->磷酸铁,主要副产为硫酸铵。
虽然钠法、铵法工艺类似,区别在于加液碱/合成氨,但铵法的副产硫酸铵为化肥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具有经济价值。1吨磷酸铁副产约1吨硫酸铵,硫酸铵目前价格约1700元/吨。
2、三类企业:资源型VS.正极VS.磷酸铁,原材料端谁更具优势?
无论铁法、钠法、铵法,磷源都占据成本项第一位。资源型企业有磷矿/铁矿资源,磷源成本相比铁源占比更大,进入磷酸铁环节向下游布局具有成本优势。但对于主要做磷酸铁环节的天赐,我们认为即使与资源型企业比,成本也具有竞争力。
供给端:1)五氟化磷合成过程中副产硫酸,液体6F与副产硫酸质量比约1:1。2)发烟硫酸制备过程中副产硫酸。考虑天赐氢氟酸制备也需消耗硫酸、发烟硫酸,我们预计天赐2023年产生的副产硫酸约40万吨。
需求端:天赐2023年与三宁合作磷酸铁约27万吨,以铵法计算1吨磷酸铁需要硫酸约1.46吨,27万吨磷酸铁共需硫酸39.4万吨。我们认为天赐在生产6F、发烟硫酸过程中的副产硫酸可满足磷酸铁的生产。
资源型企业成本端磷矿具有优势,而天赐副产硫酸解决硫磺成本。磷酸一铵主要原材料为磷矿石、硫磺、合成氨,2019-2021三种主要原料在原材料平均成本占比分别为48.5%、26.7%、24.8%。对于资源型企业,我们预计能节省24%的原材料成本,而天赐则可以节省硫磺部分27%的原材料成本。磷矿、硫磺价格上涨幅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但总体来看原材料成本端天赐与磷矿企业基本打平。
磷矿是否会像碳酸锂、金属钴一样价格价格快速上涨?利润向资源端大幅倾斜?
1)从磷矿供需看,我国磷矿/磷酸产能仍有富余。2016年全国磷肥产量1859万吨,而2020年仅1057万吨,为新能源磷矿需求腾出产能空间。2)从需求结构看,锂矿、钴矿下游主要为锂电池,而磷矿下游主要为肥料。2020年国内钴、锂下游电池占比分别为75%、84%,而磷矿石下游71%为磷肥,磷矿新能源拉动作用弱于锂、钴。3)看2025年,LFP电池约拉动磷矿石620万吨,占2021年磷矿石产量6%,我们认为磷矿价格难以像钴、锂一样大幅上涨。
3、磷酸铁锂企业一体化入场,天赐如何破局?
在原材料环节,天赐成本优势几乎可以和资源型企业打平。而在原材料以外的制造、人工、运输等环节,我们认为天赐相比其它企业更具成本优势。
运输:天赐在选址上具有优势,与合作方三宁化工距离近,且在长江边上,工厂附近有3个码头,便于运输给下游客户。长江水运是铁路运价的1/5,是公路货运价格的1/14。
在产品方面,天赐相对同行产品具有优势。铁磷比、形貌、比表面积等影响磷酸铁性能,产品一致性、稳定性为难点。以铁磷比为例,当铁磷比达到0.99-1.02时,10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39mAh/g甚至以上。而铁磷比在0.91时,10次放电比容量在80mAh/g左右。
磷酸铁锂头部企业一体化入场,但从扩产节奏看,磷酸铁锂扩产节奏快于磷酸铁,仍需第三方磷酸铁企业补足。如裕能,2021年磷酸铁锂产能10.5万吨,销量12万吨。我们预计裕能22、23年磷酸铁锂有效产能30、40万吨,磷酸铁有效产能20、30万吨,产能扩张过程中磷酸铁需求有一定缺口。我们预计天赐22、23年磷酸铁销量8、30万吨,全球市占率达14%、37%。
天赐凭借投产进度领先+产品优势+成本低(资本开支低、原材料优势、运费&制造等方面成本优势),有望在供需偏紧中获取先发优势。天赐磷酸铁单吨投资额仅0.46亿,若23年单吨净利5000万,则一年可收回投资成本,而新进入企业则面临产能爬坡较慢、设备折旧费用较高等问题。长期看,凭借成本优势,我们认为天赐有望能够走到终局,在磷酸铁环节取得较高市占率。
4、投资建议
虽然6F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但天赐不断提升6F、LiFSI、DTD等自供比例,成本优势领先于同行。我们预计天赐2023年电解液出货55万吨,单吨净利9000元,电解液贡献净利润约49.5亿元;磷酸铁出货30万吨,假设单吨净利2500元,磷酸铁贡献净利7.5亿元,再加日化、卡波等,我们认为2023年天赐60亿利润实现概率较大。天赐磷酸铁优势在于循环体系、运费&制造费用带来的成本优势,在产品方面,磷酸铁经过多年积累,能率先生产出质量可靠的产品,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风险提示:磷酸铁大幅扩产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剧、LFP需求量不及预期、测算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1、引言
正极材料业务在22Q1贡献利润近1亿,开启第二成长点
磷酸铁环节竞争激烈,上游资源型企业大幅扩产,下游磷酸铁锂企业进入磷酸铁环节以形成配套。本篇报告从磷酸铁工艺出发,聚焦两大问题:
1、磷酸铁工艺:
磷酸铁本质为磷酸+铁源,主要方法有铁法、钠法、铵法
磷酸铁化学式为FePO4,本质上是磷酸和铁源的反应。常见的方法主要有3种:铁法、钠法、铵法。
铁法需要热法磷酸得到高纯磷酸/纯度较高的湿法磷酸,而铵法、钠法仅需湿法磷酸得到工业级磷酸。而铵法、钠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调节PH值的液碱/合成氨,以及副产不同。
磷酸:热法磷酸纯净度高,但湿法磷酸工艺进步,成本优势+能耗低,产能占比提升
磷酸是合成磷酸铁最重要的原材料,纯度需达到85%以上。磷酸制备分为热法磷酸、湿法磷酸。
2021年我国湿法制磷酸占磷酸总量45%,从全球来看,湿法磷酸产量约占总量85%-90%。随着净化工艺不断进步,湿法磷酸产能占比快速攀升。在能耗、环保约束下,未来湿法磷酸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铁法:高纯磷酸+铁粉;钠法、铵法:湿法磷酸+硫酸亚铁/铁皮
铁法、钠法、铵法本质都为磷酸+铁源,其中铁法可以用热法磷酸或工业精制磷酸,而钠法、铵法的磷酸主要是工业精制磷酸,工业精制磷酸成本比热法磷酸低20%-30%。
原材料成本比较:铵法<钠法<铁法
我们根据各公司扩产磷酸铁环评书,以目前价格比较铁法、钠法、铵法原材料成本情况。
磷源在磷酸铁成本中占比超50%,资源型企业在材料成本端具有优势
无论铁法、钠法、铵法,磷源都占据成本项第一位。1)铁法:磷酸、纯铁成本占比约58%、20%。2)钠法:磷酸、液碱、硫酸亚铁成本占比68%、9.6%、6.3%。3)铵法:磷酸二氢铵、磷酸、硫酸亚铁成本占比52.2%、9.2%、5.9%。
目前磷酸铁环节企业可分为3类:、
以原材料成本最低的铵法为例,磷酸一铵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超70%
比较发现,铵法最具成本优势,因此我们以铵法为例对成本进行拆解。从天赐铵法成本结构看,原材料端成本占比最大的为磷酸二氢铵(工业级磷酸一铵)、磷酸(85%)占比分别为52.2%、9.2%,此外硫酸亚铁成本占比5.9%。磷酸一铵、磷酸都可来自磷肥企业,硫酸亚铁来自钛白粉企业副产。
若对磷酸一铵成本进一步拆解,以云天化为例,2021年原材料、运费、制造费用成本占比分别为71.7%、12.95%、7.77%。在磷酸一铵环节,依旧是原材料占比最大,磷酸一铵主要原材料为磷矿、硫磺、合成氨。
对磷酸一铵成本进一步拆解,磷矿石、硫磺、合成氨为主要原材料
磷酸一铵主要原材料有磷矿、硫磺、合成氨。磷矿+硫磺制酸得到湿法磷酸,再与合成氨(煤炭+天然气制成)反应得到磷酸一铵。1吨磷酸一铵需消耗磷矿石1.9吨、硫磺0.45吨、合成氨0.13吨。以目前价格测算,磷矿石、硫磺、合成氨在磷酸一铵原材料成本占比分别为42%、42%、16%。
对于资源型企业,如云天化有磷矿资源优势,也有部分煤炭,但仍从市场上采购硫磺、天然气、液氨、原料煤等原材料。
资源型企业优势在于自产磷矿,而天赐优势在于物料循环、与磷矿企业深度合作
天赐2019年6月发行可转债项目,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年产40万吨硫磺制酸项目,主要产品包括发烟硫酸、98%硫酸、三氧化硫(SO3)和氯磺酸等。
与三宁化工合作,保障磷矿供应、降低生产成本
在资源端,天赐与三宁化工合作,2021年6月天赐公告与三宁化工合作,投资建设30万吨磷酸铁项目。双方可利用当地拥有的资源及配套设施,为磷酸铁项目就近提供磷矿、煤炭、硫酸、液氨等,降低产品生产及运输成本。
天赐与三宁合作,三宁有丰富的磷矿,而天赐在电解液制备过程中的副产硫酸可用于磷酸一铵的原材料,且两个公司地理位置相近,双方共同合作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供给端:五氟化磷合成过程中副产硫酸,液体6F与副产硫酸质量比约1:1
供给端:发烟硫酸制备过程中副产硫酸,天赐2023年副产硫酸有望达40万吨
在五氟化磷生产过程中发烟硫酸可转化为副产硫酸,而在发烟硫酸制备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硫酸。以天赐40万吨硫磺制酸项目为例,产品为20%烟酸3万吨、65%烟酸10.25万吨,此外还有98%硫酸17.04万吨(折100%硫酸16.7万吨)、氯磺酸10万吨(折100%硫酸8.3万吨),合计20%烟酸3万吨+65%烟酸10.25万吨+100%硫酸25万吨。
考虑天赐氢氟酸制备也需消耗硫酸、发烟硫酸,天赐用萤石粉+硫酸+发烟硫酸生产无水氢氟酸,而氢氟酸是合成氟化锂(用于合成6F)的重要原材料。我们预计天赐2023年产生的副产硫酸约40万吨。
需求端:天赐2023年与三宁合作磷酸铁27万吨,天赐副产硫酸可满足生产
天赐目前有磷酸铁产能3万吨,今年7-8月预计投产10万吨磷酸铁、12月投产20万吨,2023年1月磷酸铁产能达到33万吨。我们预计2022、2023年天赐磷酸铁产量达到8、30万吨。
2023年30万吨中,其中3-4万吨为天赐原有产线生产,而26-27万吨与三宁合作,天赐可提供副产硫酸。合成1吨磷酸铁需0.78吨磷酸二氢铵(工业级磷酸一铵)、0.1吨磷酸(用于调铁磷比)、0.13吨硫酸(98%)。以铵法计算,1吨磷酸铁需要硫酸约1.46吨,1)磷酸二氢铵:0.78*0.45*3=1.05吨;2)磷酸:0.1*2.8=0.28吨;3)磷酸铁:消耗硫酸0.13吨。
以2023年天赐与三宁合作27万吨磷酸铁计算,共需要硫酸39.4万吨。我们认为天赐在生产6F、发烟硫酸过程中的副产硫酸可满足磷酸铁的生产。
资源型企业成本端磷矿具有优势,而天赐副产硫酸解决硫磺成本
资源型企业自产磷矿,在磷矿方面可增厚产品利润,而天赐副产中有大量硫酸,可节省硫磺成本。磷酸一铵主要原材料为磷矿石、硫磺、合成氨,2019-2021年平均来看,三种主要原料在原材料成本占比分别为48.5%、26.7%、24.8%。
对于资源型企业,如云天化,2017-2021年磷矿采选毛利率在50-65%,假设净利率50%,资源型企业磷矿石48.5%的成本中可获得一半的利润,即节省24.3%的原材料成本。而天赐则可以节省硫磺部分的成本,26.7%原材料成本。
2021年以来,磷矿石、合成氨价格均迅速上涨。磷矿石价格从2021年初374元/吨上涨至2022年5月末863元/吨,涨幅131%;硫磺价格从2021年初955元/吨上涨至2022年5月末3788元/吨,涨幅336%;合成氨价格从2021年初3450元/吨提升至5200元/吨,涨幅51%。
结论:原材料成本端,天赐与磷矿企业优势几乎打平
以近期价格测算,磷酸一铵的成本结构相较2019-2021年发生较大变化,磷矿、硫磺、合成氨在磷酸一铵原材料成本占比分别为42%、42%、16%。2019-2021年磷矿石价格价格相对稳定,价格在400元/吨左右,假设资源型企业净利率50%,则成本约200元/吨。目前磷矿价格上升至900元/吨,在磷酸一铵或磷酸环节,磷矿石与硫磺成本几乎为1:1,资源型企业磷矿石有开采成本,而天赐硫酸几乎无成本,因此目前情况看天赐在材料端成本更低。
2021年以来,磷矿供给端受到限制性开采、环保趋严,需求端受到磷酸铁锂电池拉动,价格快速上涨。硫磺制酸方面,国内硫磺产量不能满足需要,每年约50%的硫磺需要进口。受疫情影响海外炼厂开工率骤降,硫磺供应偏紧。合成氨的原材料为煤炭、天然气,价格波动也较大。
磷矿、硫磺价格上涨幅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资源型企业、天赐在原材料端的成本优势处于动态变化中。但总体来看,在原材料成本端天赐与磷矿企业基本打平。
受下游新能源需求拉动,而资源端产能扩张较慢,碳酸锂、金属钴价格快速上涨。碳酸锂价格从2021年初5万/吨上涨至2022年3月超过50万/吨;金属钴从2021年初29万/吨上涨至22年3月最高达58万/吨。上游资源企业利润也因此大幅提升,如赣锋锂业2021年毛利率39.81%,而22Q1达66.65%。
磷矿价格也不断上涨,从2021年初约370元/吨上涨至2022年5月末超过900元/吨。与碳酸锂、钴不同,我国磷矿石的供给、需求都几乎在国内。中国自2009年对磷矿石出口进行配额管理,并逐步降低出口配额。2021年中国磷矿石产量约1亿吨,出口仅37万吨。2021年以来,磷矿价格涨幅较快,原因为:1)供给端:多个省份针对矿山行业违法开采、盗采等问题展开安全生产检查。2)需求端:贵州开磷集团、云南云天化等主流磷矿石企业改为自用为主,市场流通货源减少。
1)从磷矿供需看,我国磷矿/磷酸产能仍有富余
从磷矿产量看,全国磷矿石产量从2016年1.4亿吨下降至2020年0.89亿吨,2021年回升至约1亿吨。2016年供给侧改革密集出台,政策管控采富弃贫、产能过剩现象,出清落后产能。2019年进一步出台“三磷”整治方案,加速出清污染排放不达标企业。
从磷矿需求看,最主要的需求磷肥需求在下降。我国自2015年以来持续开展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行动,2016年全国磷肥产量1859万吨,而2020年仅1057万吨,相比2016年下降接近一半,为新能源磷矿需求腾出产能空间。
从磷酸产能利用情况看,2021年中国磷酸总产能约为2260万吨(包括热法酸、湿法酸、净化磷酸),产量约1700万吨,磷酸产能亦有富余,可支撑新能源所需磷酸。
2)从需求结构看,锂矿、钴矿下游主要为锂电池,而磷矿下游主要为肥料,新能源拉动作用弱于锂、钴
与锂矿、金属钴相比,磷矿下游主要为磷肥,我们认为新能源对锂矿的拉动作用弱于锂、钴。
3)看2025年,LFP电池约拉动磷矿石620万吨,占2021年磷矿石产量6%
看2025年,我们预计全球锂电池装机量达到2028Gwh,LFP电池装机量达50%,预计LFP电池产量1256GWh,磷酸铁锂正极需求量314万吨。假设不考虑液相法(如德方纳米),磷酸铁2025年需求约301万吨,对应工业磷酸需求约230万吨,磷矿需求约620万吨。
总体来看,磷矿下游仍为肥料,新能源对磷矿拉动作用弱于钴、锂,且在供给端保障肥料生产,我们认为价格难以像钴、锂大幅上涨。
制造端:天赐磷酸铁单吨投资额不到5000万,显著低于其它企业
在制造端,天赐磷酸铁资本开支显著低于其它企业。天赐30万吨磷酸铁项目总投资额13.88亿元,单吨投资额0.46万。而其它企业,如公司A20万吨磷酸铁项目总投资额19.22亿元,单吨投资额0.9万;公司B30万吨磷酸铁项目(10万吨铵法+20万吨铁法)总投资额56亿元,单吨投资额1.9万。更少的资本开支使得天赐在折旧费用方面具有优势。
天赐在磷酸铁领域并非新手,2016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建设3万吨磷酸铁项目,投资额1.6亿元。2018年11月,3万吨正极材料有少量试产品进行客户送样。2021年,天赐投资建设30万吨磷酸铁项目。
在产线效率方面,天赐有多项专利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如前驱体自动化投料装置、用于反应釜的物料自动投料装置。自动化率提升能提升产线效率,也能降低人工成本。
运输:长江水运是铁路运价的1/5,是公路运价的1/14,天赐选址具有优势
从成本结构看,运输费用也为一项较大的开支。以云天化2021年磷酸一铵成本结构为例,运费占比13%,仅次于原材料成本。
天赐在选址上具有优势,与合作方三宁化工距离近,且在长江边上,工厂附近有3个码头,便于运输给下游客户。将长江水运、铁路运输、公路货运三种方式对比,长江水运2020年均价0.03元/吨.公里、铁路运输2017年基准价0.16元/吨.公里、公路货运2020年均价0.46元/吨.公里。长江水运是铁路运价的1/5,是公路货运价格的1/14。
铁磷比、形貌、比表面积等影响磷酸铁性能,产品一致性、稳定性为难点
磷酸铁是制备磷酸铁锂的重要前驱体,产品质量直接决定最终正极产品的电化学性能。磷铁比、颗粒形貌、比表面积、杂质离子等影响磷酸铁性能,如比容量、循环寿命、低温性能等。
不同元素比例细微差别能导致材料性能出现较大差异,产品一致性、稳定性为难点,我们认为不同企业磷酸铁产品存在差异。以铁磷比为例,当铁磷比达到0.99-1.02时,10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39mAh/g甚至以上。而铁磷比在0.91时,10次放电比容量在80mAh/g左右。
天赐产品铁磷比、比表面积等优于同类企业,电解液领域的积累或帮助磷酸铁取得优势
高铁磷比可提升比容量,比表面积越大,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反应面积越大,导电性更高,因而倍率性更好。与同类企业相比,天赐磷酸铁产品有更高的铁磷比、比表面积,更低的杂质含量。
在电解液生产过程中,天赐也面临装置放大、杂质含量、产品一致性及稳定性等问题。产品从设计到大规模量产存在差异,天赐在电解液领域的积累或有助于磷酸铁产品在一致性、稳定性方面取得优势。
磷酸铁锂头部企业一体化入场,但磷酸铁锂扩产进度快于磷酸铁环节
2021年磷酸铁锂出货量共48万吨,其中湖南裕能、德方纳米、龙蟠、湖北万润出货排前四,出货份额分别为25%、20.2%、8.7%、8.5%。磷酸铁锂头部企业如龙蟠、裕能等也在向上游布局,进入磷酸铁环节以实现一体化配套。但从扩产节奏看,磷酸铁锂扩产节奏快于磷酸铁,仍需第三方磷酸铁企业补足。
从磷酸铁供需看,按各家投产规划22H2开始过剩,但考虑试生产周期、爬坡等因素或延后至23年开始过剩
需求端:我们预计22、23年LFP电池产量334、503Gwh,LFP整体装机占比为35%、39%,LFP需求84、126万吨。假设德方纳米(采用液相法,中间不合成磷酸铁)22、23年出货25、40万吨,则磷酸铁22、23年需求56、82万吨。我们按照上下半年40%、60%比例测算。
供给端:预计22H2供给达54万吨,其中环比增长较大的为裕能、天赐,磷化工企业云天化、新洋丰等。
投产进度领先+产品优势+成本低,天赐有望在供需偏紧中获取先发优势
磷酸铁与磷酸铁锂制造有较大区别,磷酸铁锂核心生产环节在烧结,而磷酸铁生产核心环节在反应、焙烧,后者更偏化工。因此新进入者要掌握磷酸铁生产工艺较难。
我们认为天赐、裕能在大批量稳定生产方面具有经验,且扩产速度领先,明显快于其他企业。天赐目前有磷酸铁产能3万吨,预计三季度投产10万吨,2023年1月投产20万吨,合计33万吨产能。我们预计天赐22、23年磷酸铁产量分别为8、30万吨。
我们预计天赐22Q1磷酸铁产量接近1万吨,且有少部分磷酸铁锂,合计盈利1亿,磷酸铁单吨净利预计0.8万。天赐磷酸铁单吨投资额仅0.46亿,若23年单吨净利5000万,则一年可收回投资成本,而新进入企业则面临产能爬坡较慢、设备折旧费用较高等问题。
天赐凭借投产进度领先+产品优势+成本低(资本开支低、原材料优势、运费&制造等方面成本优势),有望在供需偏紧中获取先发优势。而长期看,凭借成本优势,我们认为天赐有望能够走到终局,在磷酸铁环节取得较高市占率。
6F合成采用多聚磷酸路线,同行难以复制天赐6F、前驱体的循环模式
天赐6F合成路线采用多聚磷酸,而同行多数采用五氯化磷路线。天赐采用多聚磷酸+过量氟化氢,得到六氟磷酸,再慢慢加入过量发烟硫酸,冷凝后分出HF、杂质等得到五氟化磷,同时得到副产硫酸。而多数6F企业采取的工艺中间产物为五氯化磷,副产为盐酸而非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