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彭州市天府蔬香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聚焦蔬菜和川芎两大特色优势,依托“镇园之宝”——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主攻蔬菜产业、川芎(中药材)产业、现代设施农业,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商贸物流、数字电商、农产品包装、会展经济等产业,全力建设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蔬菜全产业链集群和保供基地。
产业园规划面积85.42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濛阳街道、隆丰街道、九尺镇、敖平镇、葛仙山镇、丹景山镇6个镇(街道)部分村(社区)。产业园按照“一园三组团六区”进行产业互补支撑,具体分为天府蔬博园组团、川芎产业组团、现代设施农业组团;菜-稻-菜优质高效绿色循环生产示范区、农产品商贸物流加工区、蔬菜种业创新集聚区、农商文旅体融合区、现代设施农业先行区、川芎(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区。
产业园现有生产企业家1695家,“四上企业”37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成都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61.40亿元,税收3.47亿元。
重点培育,集群发展
产业园蔬菜种植面积常年达60余万亩(含复种),孕育出了180万吨的丰硕果实。如此巨大的产量,自然需要搭载精准的物流和销售体系。
产业园内的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国家级蔬菜市场,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这里每天供应蔬菜、水果超万吨,合计年交易量800万吨,年交易额600亿元,辐射西南、西北、华北等区域,真正实现了“买全球、卖全国、保成都”的大流通格局,每天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鲜活力量,为千家万户的餐桌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美味。已经成为西部地区保供稳价、带动农民增收的中坚力量。
产业园现有重点项目43个,总投资近76.2亿元,包含彭州市濛阳片区十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5大功能性共享实验室,彭州市绿色循环低碳海鲜陆养试验点项目,成都文化艺术科技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成都校区)项目,川芎孵化园等。
科技赋能,智创农业
近年来,产业园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园区内不仅配备了先进的农业设施和技术装备,还引进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入驻,提升了蔬菜种业的科研和生产能力。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在天府蔬香农业产业园坐落着一座种子银行。这是一个集科技、教育与保护于一体的现代化设施。这里保存了数以千计的蔬菜种子,成为一个展示种子多样性、生命力和农业科技的独特场所。
走进种子银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陈列的透明立方体,它们如同生命的宝盒,里面存放着各式各样的蔬菜种子。这些种子被精心分类和标记,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二维码“身份证”。参观者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就能获取到关于这种作物的详细信息,包括其名称、产地、生长周期以及种植技巧等。
在天府蔬菜种苗繁育中心,一栋栋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里,嫩绿的蔬菜从育苗床上破土而出。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棚内的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和温度环境等指标,确保幼苗的生长环境达到最佳状态。
中心占地面积约110亩,建有智能温室玻璃大棚4栋,面积15600平方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棚4栋,面积16000平方米,并配套物流仓储中心、供热中心、水处理中心等。“别看这里面积不大,却承担了周边数万亩蔬菜苗供应以及新品种选育。”工作人员表示。
今年9月份以来,四川彭州天府蔬香农业产业园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专项行动,建立企业“网格化”服务体系,定期开展“湔江茶叙”政企交流活动,化解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共走访园区企业71家,收集企业反馈的政策、用地、资金等方面问题58个,已协调解决问题49个。
接下来,将继续完善园区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天府蔬香农业产业园管理机构,理顺产业园运行模式。推动政务服务窗口向园区延伸,优化园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加快项目建成投产,推动企业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