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荣誉:2017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规范场;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达标养殖场。
01
/养殖场概况/
华腾集团始建于2007年,是一家集饲料加工、原料贸易、养殖机械供应、生猪养殖、生鲜配送、肉制品加工、品牌门店销售、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现拥有嘉华牧场、石湾牧场、千岛湖牧场、安吉牧场、嘉善牧场、安吉生猪养殖牧场、恒华牧场七个生产运营的牧场,2021年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崇明牧场、江苏宿迁牧场、山东淄博牧场等也将投产,总布局能繁母猪1万头,年出栏生猪总量将达25万头。
华腾始终坚持“让孩子和孕妇吃的放心”的品质理念,严格把控供、产、销各个环节。为确保猪肉品质,公司自建牧场,引进欧洲标准化生态牧场,研发无抗饲料喂养(无抗生素、激素、镇静剂、重金属等),从源头把控,让消费者吃到优质健康的猪肉。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战略转型,华腾也由单一的养殖业向市场化转变,“桐香”品牌应运而生,在华腾人的耕耘之下,“桐香”品牌猪肉成为杭州G20峰会国宴用肉、已连续6届成为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食材供应商。公司旗下现有50余家品牌门店,并开设终端线上平台。为了维护生猪养殖安全,为社会提供安全放心的猪肉产品,维护公众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桐香猪肉严守无抗生素、无重金属、无促生长剂、无镇定剂的产品标准,结合华腾旗下所有生猪养殖场生产实际,从牧场规划、自繁自养、无抗饲料、疾病防治、饲养管理、生物安全、数字牧场、环保处理八个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行兽用抗菌药减量化。
02
/减抗目标实现状况/
2019年每生产1t生猪(毛重)抗菌药的使用量为72.46g,而2018年每生产1t生猪(毛重)抗菌药的使用量为131.21g,相比降低44.77%。
2020年每生产1t生猪(毛重)抗菌药使用量为65.14g,与2019年相比降低了10.10%。
03
/主要经验和具体做法/
一
抓“减抗”责任落实
建立“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工作小组,公司董事长亲任组长,核心成员有高级执行副总裁PauloInácio,养殖中心副总裁邵强,饲料厂副总监郑士琳,质量部副总监钟晓炜,以及各牧场场长组成,实行分工负责制,将任务与指标分解细化并落实;定期检查试点工作进度,保证工作按时完成。
各牧场场长均持有执业兽医资格证,具有多年生猪养殖和诊疗经验,能够依据生猪行为表现、发病症状、临床检查病理剖检等做出疫病诊断,并能依据生猪发病的状况、用药指征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制定用药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
二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强化兽医诊疗条件
公司配备了兽医人员办公、诊疗、化验的场所,配备了电冰箱、电热干燥箱、离心机、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显微镜、水浴锅、荧光PCR检测仪、酶标仪等设施、设备。主要检测项目有:非洲猪瘟病毒抗原、非洲猪瘟病毒抗体、猪瘟抗体、伪狂犬(GE\GB)抗体、口蹄疫抗体、蓝耳病抗体、多种细菌培养等。
(二)兽药储存条件
每个牧场建有独立的药物储存室,配备了-20℃低温冰柜,冷藏冰箱,货架台等设施,能够满足兽药、疫苗等物品的储存要求。
(三)平台支撑和外部技术支持
公司总部目前拥有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等一批专家入职研究院,培养了一大批研发人才。组建了两个专家研发团队:比利时饲料协会主席马克—胡恩带领的无抗饲料研发和污水处理团队,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带领的食品安全保障和生态循环科技团队。目前研究院下设院办公室、畜牧研究所、资源化中心等机构;拥有研发人员43人,其中专职研发人员33人,外聘专家10人;拥有实验室面积800平方米,科研设备总额达900多万元,可为牧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
完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针对当前非洲猪瘟防控的严峻形势,制定华腾《制度管理手册》,并严格执行,在防控非瘟的同时,促进了“减抗”工作的实施。
四
完善生产记录体系并严格执行
(一)执行兽药供应商评估制度
对供货单位的评估:①对供货单位的资质、质量保证能力、质量信誉和产品批准证明文件进行审核、确认,包括以下内容:《营业执照》、《兽药生产许可证》或《兽药经营许可证》。②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进行合法资格确认,与供货单位签订有明确产品质量保证条款的采购合同。
对采购兽药的评估:①在《兽药经营许可证》批准的经营范围内。②对首次经营的兽药品种,了解其质量标准、功能、储存条件以及质量信誉等内容,并索取检验报告。③合法企业生产或经营、有兽药产品批准文号。④进口兽药应当具有合法进口手续,包括《进口兽药注册证书》、《兽用生物制品进口许可证》、《进口兽药通关单》等。⑤兽药标签及说明书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兽用抗菌药出入库记录
公司对所有兽用抗菌药的购入、领用及库存均有完整的记录,设计了《兽药疫苗入库记录表》,记录内容包括兽药通用名称、含量规格、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企业名称等。
(三)兽医诊疗记录
公司设计并使用了《职业兽医处方笺》,用药有完整的兽医诊疗记录,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疾病症状、检查、诊断、用药及转归情况,抗菌药的使用有兽医处方记录,包括用药对象及其数量、诊断结果、兽药名称、剂量、疗程和必要的休药期提示。针对病死动物或典型病例,设计并使用了《病理剖检记录表》,内容包括大体剖检和必要的病理解剖学检查。
(四)用药记录
公司设计使用《兽药用药记录表》,用药记录应详实,内容包括药物品种、规格、使用量和用药次数,且与兽医处方、药房用药记录一致。此外,公司还设计使用《消毒记录表》《外来人员、车辆登记表》《疫苗免疫记录表》等,建立了养殖关键环节的档案。
五
减抗的具体措施和经验
(一)科学的牧场规划设计
猪场的栏舍建设是生猪养殖的关键要素,科学的猪场栏舍建设能够降低料重比,提高成活率,减少人工成本投入。一是地形地势。地形要整齐、开阔,以便于充分利用场地和合理布置建筑物,减少施工前清理场地的工作量。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平坦或有缓坡。如是缓坡,坡度不得大于25°,以减少基建投入。二是场址选择。规模猪场应建在离城区、居民点、交通干线较远的地方,一般要求离交通要道和居民点1千米以上。三是科学布局和生产工艺设计。公司设计的猪场分为生产区、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粪污处理区,并在猪场外围500-1000米外设置牧场一级人员和车辆洗消点,以及卖猪中转点。猪舍类型采用两点式,母猪-保育在一个母猪舍单元,每栋单体母猪舍设计规模500头。生长育肥舍单栋独立,设计存栏规模2400头/栋,内部结构采用大栋小单元设计思路。同时针对不同养殖猪品种、上市周期、生产批次计划等进行配套栏舍面积设置。
(二)自繁自养,减少引种风险
在当前非洲猪瘟常态化流行的大背景下,引入种猪的风险巨大,因此牧场采用种猪“闭群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公司建有一级种猪场,用于更新各牧场后备猪;同时建造1座供精站,供应公司各牧场配种需求。条件不具备的中小型养殖场,可考虑引进纯种猪,种猪更替采用“引精不引猪”的模式。
(三)开发无抗环保饲料,实现精准营养
1.饲料全面禁抗。公司自2013年开始投入无抗饲料生产,经过多年实践,采用中草药保健替代抗生素使用,有效提升猪群体质,降低发病率,具体做法有:①母猪群常年添加人参、麦冬等中药,补气血、提高免疫功能。②添加清热灵(连翘、黄岑、甘草)等,用于清热解毒,预防流感等,以提高母猪群的体质。增加奶水,提高断奶仔猪体重。③针对保育猪断奶后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的不完善,及多种应激的影响,添加人参、黄芪、山药等组方,系统提升仔猪体质。④育肥猪饲料中添加党参、白芍、人参、黄芪、陈皮、山药、茯苓组方,起到益气健脾,调理脏腑,提升免疫,强化脾脏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转化等作用。
2.饲喂青绿饲料。可改善肠道健康水平,增强猪群体质,具体做法有:①母猪饲喂本场种植的新鲜苜蓿草,补充多维,改善便秘;②育肥猪后期饲喂新鲜荞麦,增加营养,提高肉质。
3.精准营养,科学饲喂。采用欧洲配方技术体系,根据生猪日龄和成长发育特点,分阶段饲养管理。产房仔猪到保育前,饲喂绿赛“宝贝金”教槽料。保育阶段(25kg以下)饲喂华腾保育料900;小猪(25-50kg)饲喂华腾料500;中猪(50-75kg)饲喂华腾料551;大猪(75kg以上)饲喂华腾料552。后备种猪饲喂华腾种猪专用后备料。妊娠母猪饲喂华腾妊娠母猪料105,产房哺乳母猪饲喂华腾哺乳母猪料106,利用大麦、小麦、红枣等原料,替代部分玉米、豆粕等传统原料。
4.采用植酸酶技术,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减少磷饲料的用量和磷对环境的污染。
(四)优化免疫程序,精准减抗替抗
2.合理替抗。诊疗疾病时严格控制抗生素用量,多用中药制剂治疗疾病,常用替代药物和保健型添加剂,如黄芪多糖(增强免疫)、复合微生物菌剂(调节肠道菌群,提高饲料利用,减少臭气产生)、麻杏石甘散(主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鱼腥草注射液(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穿心莲注射液(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功能,用于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等疾病)、甘草颗粒(防治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链球菌病、副嗜血杆菌病、等急慢性呼吸道病;防治猪流行性感冒、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等。
(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猪福利
一是全场执行批次化生产程序,“全进全出,小群饲养”,减少疾病传播,降低猪群的发病率。二是采用农业物联网环境自动控制。每栋猪舍安装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系统会根据猪只的日龄自动调节猪舍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猪舍内部安装地暖自动加温系统,夏天配备水帘自动降温系统,还配备有自动消毒和除臭系统,能给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三是生猪饮水采用三重净化(石英砂、活性炭、渗透膜)工艺。饮用水采用自来水经石英砂、活性碳、渗透膜三重过滤,深度净化,有效去除水中杂质、重金属、病菌。四是合理使用益生素、酸化水。使用含有大量益生菌的猪饮料,可改善调节肠道菌群,增强猪群体质,提高肉质。对特定猪群(保育猪、转群猪、断奶前3天-断奶后14天母猪)添加酸化水(荷兰进口),调节胃酸PH值,提高疾病抵抗力。
(六)构建生物安全防线,抓好精准消毒
一是科学布局。正常运行的猪场,主要通过隔离、消毒、防疫、检测四大技术措施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首先,需要建立净区与污区的概念。净区和污区是相对的,不同区域所代表含义不同,从整个猪场的角度,猪场外是污区,猪场内是净区;猪场内部区域,生活区是污区,生产区是净区;相对于生产区,猪群活动的区域是净区(猪栏内和赶猪通道),其他区域是污区。污区到净区,必须经过一定的消毒和隔离措施。基于以上思路,构建四道生物安全防线阻断疫病传播,以降低了疫病感染风险。
二是制定科学的消毒程序,如下表所示:
(七)打造数字牧场,实现精准管理
一是物联网监控全覆盖。监控安装在定位栏、产房、保育、肥猪区、公猪区、兽药房、办公室、主干通道等关键位点,能够及时监管和回放生产各环节,利于发现问题和追溯问题。
二是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可实现环境温度、湿度、有毒有害气体等要素的自动调节,同时可在手机上实时观察到猪舍的环境状况,并且能通过手机远程调节环境状况。
三是智能管理系统。可对牧场的猪群健康状况、生长、繁殖、免疫、治疗、转群、存栏、批次、物料、生产、防疫、疾病、死亡、销售、成本核算等进行全方位统计管理分析,所有信息可视化,并且通过数据预警。
四是电子耳标研发。耳标有个体ID、体温、运动量、定位识别等功能信息,可实现疫病的预警、诊断、预防控制,跟踪监控动物从出生、屠宰、销售、消费者、最终消费端的整个过程。
(八)粪污环保处理,实现循环利用
采用自动清粪工艺,粪污处理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牧场设专用粪便处理场所,固体经过加工碳化处理变成生物碳有机肥,液体经过浓缩膜处理技术,变成浓缩液态肥料还田,真正实现资源化利用。
六
取得成果
(一)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
2020年公司在嘉兴嘉华牧场开展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试点工作,并被评为全国首批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试点达标养殖场。采集病理科送达杭州中科基因细菌分离培养和耐药性检测,分离巴氏杆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从检测结果看,这两种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敏感。
(二)抗菌药排放减少
2021年上半年,对“两化”示范场嘉华牧场的纳管排放水采样监测,从检测结果看,抗生素检出种类及含量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