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台账只记到去年8月,9月以后都没有纪录(南海网记者莫壮青摄)
位于海口市灵山镇上的一家农药销售店(南海网记者莫壮青摄)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灵山镇仙云路口的化肥农药店,当记者问到买农药要不要实名登记时,该店老板却表示不用登记。
记者:那买的数量大也不登记吗?
老板:也可以登记啊。
记者:如果不登记也没关系吧?
老板:哎哎(没关系)。
记者:平时工商部门不来查吗?“不会不会,一般不会来查。”该店老板说。但随后该老板又立马改口说,主管部门是要来检查的,只是看一下台账就走了。当记者提出想要看一下他的登记台账,该店老板拿出了销售纪录。并说他们所纪录的台账没有固定的表格,进货和销售的信息全登记在同一个本子上。
记者:既然有台账,为什么一开始告诉我们不用登记?“我还以为你们随便拿点农药,所以就说不用登记了。”该店老板说。
从该老板的话语中可以听出,他对农民买农药实名制并不是很重视,登记的随意性比较大,一些农民购买农药不登记也没关系。
但记者发现,该店纪录的台账只写所售农药的名称、厂家、价格,并没有记录购买者的姓名、所买农药用途及联系方式。
面对记者的疑问,该店老板称一般不去写,因为姓名,一般来买药的不愿说。记者:如果这个要出了问题要追溯到个人,那就找不到人了。老板说,如果有行政规定我就会写上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同一条街上的绿洋农资店,该店老板告诉记者,农民要买到100元以上的农药才会登记台账。
记者:为什么要买100元以上的农药才登记,这个规定时自己定的,还是有关部门定的?“我们自己定的,不然买5毛钱的也要我登记,一块钱也要登记。”该店老板说。
利农农资店老板林松告诉记者,他对农民所买的农药都会登记,但很多时候登记时,农民并不愿报出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防范心理比较强,害怕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采访中,记者碰到正在买农药的吴桂珍。她认为买一点农药并没必要登记。当听到记者问起买5毛钱的农药也要登记时,吴桂珍立马反驳说,五毛钱怎么也用登记。
据了解,吴桂珍今天共买了39元的农药,主要用于所种植的辣椒。记者随后算了一笔账,一包农药按照1块钱计算,一般一亩地去除病虫害需要8块钱的农药,也就是说,一个农民不可能一次性只买五毛钱的农药。
《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农药经营者对于所销售的农药要采取备案制,购买农药者将被要求登记姓名、住址、购买农药的用途等信息。
《规定》的出台,主要是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完善农资销售台帐制度,加大对销售、使用违禁高毒农药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旦发现农产品质量问题,可对蔬菜种植户、农药销售商和农药生产厂家进行源头追溯。提起2010年发生的“毒豇豆”事件,或许大家仍记忆犹新,而农药销售市场对实名制登记却如此混乱,让该《规定》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