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勤政为民办实事和谐财政促发展海口市秀英区东山财政所主要事迹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财政,为民办实事更离不开艰苦奋斗的基层财政人。他们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爱岗敬业,关心群众。他们就是东山财政人!东山财政所,隶属于海口市秀英区财政局,共有6人,平均年龄34岁。这是一个年轻、勤政为民办实事、和谐财政促发展的基层集体。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数年来,他们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始终坚持对人民负责的理念,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奉献着青春,挥洒着汗水,在农民群众中树起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在平凡
2、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东山所几个同志从进入财政系统就扎根基层,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年纪最大的一干就是17个春秋。党的十八大后,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基层财政面临新的挑战,逐步向“服务、管理、监督”的职能转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他们毫不退缩,积极进取;面对责任,他们勇敢担当,敢于奉献。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连续几年被评为被为市、区先进集体和先进党支部。做为一线工作者,他们直接面对群众,心系群众冷暖,处理着各种各样的难事、杂事。在涉农资金管理上他们勤于思考,精益求精,坚持为群众诚信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一是建台账,
3、严管理。每次资金发放完,所里的同志总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把各项补贴分门别类地建立台账。把发放资料及拨款的各种文件装订成册,入柜存档,大大方便了资料的查阅工作。二是守规矩,敢碰硬。基层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有群众上访起哄。2014年初,洽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一些人冲着补贴资金无理取闹,相互拆台。在查明永华村委会原书记确实以自己亲属的名字在冒名领补贴资金时,他们坚持原则,在区纪委的配合下追回国家财政资金4876元,这名村干部也被罢免了书记职务。三是察民情,敢担当。每当有群众来到所里,他们都笑脸相迎,体贴入微,只要政策允许的,不突破原则的,符合群
4、众利益的,能办的马上办;条件符合的先办后补手续,不能当场办的就要求留下联系方式,在既定的工作日里一定办。结合地方实际,他们探索提出“五个有”的“东山做法”,即:有村里出书面证明、有当事人签名盖指印、有镇农业服务中心做意见、有所长签署、有证明材料档案,简化了程序,提高了专管员录入工作效率,同时为今后的数据查阅提供了可靠依据,受到区纪委办案小组的高度赞赏!四是论方法,讲效率。由于前期工作充分,2014年度的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达到563.16万元,惠及农户9584户,做到了应补尽补,不重不漏。在公示期过后,仅10分钟就完成了全镇惠民一卡通发放工作,率
5、先在全市完成了粮补资金发放。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东山镇,是海口市最大的农业大镇,地处海口边缘,与定安、澄迈交界,有8万多人口,24个村(居)委会,107个自然村,310个经济社,耕地面积58141亩,种粮补贴面积有38836亩,资金发放任务量占秀英区的半壁江山。他们深知,财政是庶政之母,老百姓对政府形象的认识,基层财政所更是个重要窗口,服务好农业农村农民,把国家的强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关系着一方的长治久安。因此,他们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勇于创新,用实际行动佐证了一心为群众谋福祉的坚定信念。东山镇地处偏远,财力薄弱。作为东山财政人明白,争取更多
6、的财政资金支持,就能促进这个穷镇加快发展步伐,帮助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经过努力,2014年度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全区共投入1300万元,东山镇就争取了317万元。为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项目选取上,他们扎扎实实地开展实地调研,确保选好选准,为东山镇的经济发展攒足后劲;在资金管理上,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把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花在刀刃上,确保财政资金充分发挥效益。一是注重宣传,提高认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惠民政策,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
7、意义。因此,除了积极争取奖补资金支持,东山财政人还主动会同镇农业服务中心及区综改办,进村入户,挂横幅、贴海报,做足宣传,确保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群众的关怀落到实处。二是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为了用好管好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他们到琼海中原财政所、文昌锦山财政所等地学习,取长补短,活学活用,将兄弟市县基层财政所的先进做法用到东山的管理上来,如:将三资托管的村集体自筹资金存入财政所专户,实行“报账制”管理;严格按工程实际进度拨付项目资金;按流程做好资金拨付的每个环节,即先由村申请,镇农业服务中心、分管副镇长、镇长、所长做出意见后,再由村向区综改办打报告审批后方才拨款。三是
8、注重实效,直接受益。工作中,他们求真务实,坚持做群众心声的倾听者,创造各种条件为群众解决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推进一事一议项目时,他们深入村里了解情况,参加村民筹资会议,对农民详细讲解村内道路、农田水利、村容村貌改造等项目建设具体事宜,说清楚哪些可列入财政奖补范围。2014年东山镇光明卜正村集体收入有20万元,有人提议按户分了,有人又提出用在公益事业上。他们多次同村长、村主任沟通,通过召开村三委及超三分之二的村民代表会议,最终集体决议同意将纳入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中,用于1300米长的环村路硬化项目建设,方便了人畜出行,直接受益人口280
9、0多人。农民们喜笑颜开,对东山财政人竖起了大拇指,夸他们为大家办了件大好事。心系群众、情牵群众如何有效地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是东山所同志们经常热议的话题。东山镇永华村委会是东山所挂点帮扶结对村,这个村有3个经济社,农业人口1860人,耕地面积2900亩。该村经济落后,以种植外贸瓜菜为主,经营粗放。他们从网上得知广西地区有人专门养殖“果仔狸”种苗致富后,专程去取经,并选取村民许任做为先行者。三个月后,种狸健康繁殖,许任喜获丰收,起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已。如今,已经有不少村民有养殖“果仔狸”种苗走上了致富之路。此外,当看到永华村林地较多,他们就引导推广林下经济
10、,组织村民合资买苗养家禽,走“公司+合作社”的方式,走规模效益。通过努力,挂点村的村容村貌从“脏、差、乱”变成了“净、好、齐”。作为人民公仆,就是要心系群众、情牵群众。2014年超级台风“威马逊”中,东山所的同志们为保群众家园众志成城、舍己忘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和时代内涵。2014年7月17日,海南遭遇了50年一遇的超级台风“威马逊”。在所长曾毓雷同志的带领下,全所同志不怕疲劳、不畏艰险、身先士卒,连续近20个小时抢险救灾,妥善安排村民生活生产,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抗击超强台风的过程中,他们虽年轻但沉着冷静,坚
11、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坚持把抢险救灾与恢复生产同步推进。台风中,与村民们同甘共苦、英勇奋战,力争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台风后,他们发挥才智,认真研究、科学制定灾后重建计划,及时向上级汇报受灾情况争取支持,帮助群众快速恢复生产生活。7月17日,在东山镇委镇政府召开防御台风“威马逊”紧急会议后,东山所全体同志立刻奔向挂点村永华村委会抗风救灾,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点。台风期间,东山所同志连续几天奔波于各个村民小组,与村干部一并坚守在村委会开展一线救灾,饿了干啃饼干快食面,渴了就是几口凉水,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了稳定群众情绪、保障受灾群众生活、防止次生灾害造成二次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