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炭疽病的防治方法,在讲这个之前,还要先来一点理论上的知识铺垫:
能够导致炭疽病发生的病菌,目前已经记录的主要有3种(实际可能会超过3种),分别是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和草莓炭疽病。其中第一种胶孢炭疽菌是分布最广泛,寄主最多,除了草莓,它还可以为害林木、果树、蔬菜等,有报道称,甚至包括北方的苹果、南方的木瓜,都有可能会染病。它以孢子或部分菌丝体在上年发生为害后留下的病残体度过冬季,遇到合适的作物,在合适的条件下,开始侵害植物传染过程,可以风传,也可以是水流。
有些人知道炭疽病传播的适宜条件是高温高湿,但是它在10-35度之间都可以生长,最佳的温度是25-30度之间。但炭疽孢子的生长必须在高湿的情况下发生,通常是在85%以上,90%以上更有利。所以在整个苗期和生育期,炭疽病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温度适宜范围很大,并且因为生育生长不太可控,但是湿度是可控的,所以在苗期应该注意控制湿度。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从炭疽病菌孢子萌发-侵入植物-菌丝生产-再产生孢子,这个过程在合适条件下只需要4天,也就是说一旦有一个孢子侵入了,又没被阻止(没有保护性药剂),它在4天后会产生大量的孢子,然后开始扩散。所以它全年发生的过程经历:潜伏期-逐步发生期-然后暴发期,这个过程,在雨水和风的帮助下,非常之快。当有病斑发生了,而且产生了孢子,那也就意味着:如果下雨,它可以随着水传。如果大晴天,有风,可以脱离病斑,由风传。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由专家证实,炭疽病菌的孢子也可以通过根部侵入草莓,在土层5cm都存在炭疽病菌,在土壤粘度大、不通透、积水、盐分高(EC值)、酸化过大(PH值低,如6以下)等条件下发生更为严重。
这个病斑也是炭疽,这是从叶边缘进入的
这些叶面的不可怕,但有它在也就意味着,草莓快死了
厉害的是下面这种
由地表接触土壤部分的主茎干进去的
它可以是从匍匐茎抽出的地方,也可以是从叶柄内侧,还可以从叶柄外侧进入
切开短缩茎
可以看到这样的症状,教科书上经常说炭疽从外侧侵入,无法突破维管束,其实不对
接下来说防治
1、打垄的重要性
很多人知道要开垄沟(北方某些地方没有这习惯),边沟,大多数人都是想方便排水,这样的话草莓苗不会被淹,但是其实做垄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目的,那就是防止炭疽病的传播。无论垄的高度是哪边高哪边低,但是打的垄一定要达到一个要求,那就是一直在3-8月份都有一定的高度差。
所以从一开始就要留有足够的高低差,否则正好8月雨季来临,已经没了高低差了,假如苗床上正好有几株病苗,那么苗床没了高差,于是地表水流也是无可避免了,于是你的一床苗,在几场雨之下,就死光了。因为炭疽病病苗附近的苗子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还有一个手段,就是每隔5米或几米,在垄中间开一条横沟,阻挡横向水流。达到更好的阻止蔓延的目的。
炭育苗,如有黑茎,叶斑,必须首先清理干净所有病斑。
1.雨前、雨后,保护+治疗;
2.平时7-10天1次;
3.长满前15天,连续3次,间隔5天打透,之后没机会了;
4.劈叶、疏苗后,立即用药。
5.如果已经较重了,清理干净所有病斑,然后立即连续2-3遍药,间隔3-5天,保护+治疗。
B.药剂:
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预防、治疗方案。C.打药方式:飘打无用,地面、匍匐茎、叶面、叶背打透,关键一点药剂必须到达主茎接触的土壤周围,浸润它,地表要打湿。
D.控旺:旺苗易感,控控抗炭
再一点就是如果你在苗床上,叶片上发现其它叶斑病了,那么请必须注意前期防控已经有了不到位的地方,炭疽已经存在暴发的可能。
最后一点:肥水不合理(氮肥过足、旺长),叶片、主茎幼嫩,有利侵染,因为它只能从幼嫩组织侵入,不能侵入老叶及相对木质化的主茎表皮,所以适当在药剂中加入少量的唑类药,增加主茎(短缩茎/假茎)表皮的木质化,能提高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