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黄山风景区节水型景区建设实施方案
委托单位:黄山市水利局
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编制单位:合肥昊禹水资源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审定:周玉玲
审核:王昊
校核:苏帅
项目负责人:周玉玲
主要参加人:周玉玲王昊严宏伟梁耀伟
黄崇鑫查沛赵亮
声明
本成果未加盖合肥昊禹水资源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技术成果专用章对外无效。本成果仅限于合同指定的项目使用。
目录
2000年国家“十五”计划就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2012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水安全问题作出重要讲话,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系统阐释了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了事关国家水安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将“建设节水型社会”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并作为“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报告指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发展,“节水优先”方针,根据省市要求,开展黄山风景区节水型景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国家发改委牵头出台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系统提出各行各业节水工作要求,之后,国家有关部委联合编制了《“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针对安徽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实际,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等5个部门于2021年12月份联合编制印发《安徽省“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在规划中提出黄山市所处的皖南地区,节水工作重点是加大雨水资源利用,要发挥其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发展绿色产业,按照皖南旅游示范区的要求,全面做好节水工作,保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障文化旅游示范区水安全。按照省有关部门要求,黄山市水利局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黄山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黄山市水利局把黄山风景区节水型景区建设列入“十四五”期间节水工作任务之一,充分利用好黄山品牌,落实省“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关于皖南旅游示范区节水工作要求,建议开展黄山风景区节水型景区建设,为全省旅游景区节水工作提供建设经验。
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工作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强调要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监管,分清主次、因果关系,关键环节是节水。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通过黄山风景区节水型景区建设将有效降低景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有效控制耗水总量,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留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空间。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基本国情水情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节水型景区建设,推行绿色出行,是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强调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幅降低水的消耗,推进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水资源的管理和高效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节水型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条例,黄山风景区需加快节水型景区建设,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节约用水管理,广泛开展水情和节水宣传,完善水表计量,实行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和水价制度,开展节水载体建设,推进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建立用水评估、节水诊断和用水统计制度等,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推动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转变,切实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十四五”期间,黄山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刚性需求将逐步增加,坚持“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求实效”,加快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开展节水型景区建设是提高景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保障旅游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全面开展节水建设,是贯彻《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转变,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转变的主要推动力。通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全面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污水排放量,改善水环境,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安徽省“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黄山市“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要求,黄山风景区创建节水型景区是对于落实绿色发展、彰显黄山绿色发展理念、提升黄山城市品质、营造社会节水意识等工作具有积极的推进意义。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全国就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此次在黄山风景区开展节水景区创建工作,是借“黄山”这个名片把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方针向全社会进行宣传,同时也是通过节水创建的机遇,向世人展示“黄山”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文化氛围。
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南部黄山市境内,规划范围160.6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18°01'~118°17',北纬30°01'~30°18',东起黄狮壋,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黄山风景区是全球首个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同时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与长江、长城、黄河同为中华壮丽山河和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被世人誉为“人间仙境”、“天下第一奇山”。黄山风景区位置示意图见图2.1-1。
图2.1-1黄山风景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黄山风景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区,全年湿暖多雨,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2300毫米左右,积雪日约50天,云雾日259天,大风日116天,年均气温8.1℃,夏季最高气温28.1℃,冬季最低气温-22.7℃。山顶主导风向春夏多东风、东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北风。
黄山是安徽省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多年年均降水量2394.4mm,全年平均降水日数182天,冬季降水日数少,春夏季节多雨,5月份开始常有暴雨,6月至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51.3%,占暴雨量的69.6%,最长连续降雨为21天。
黄山是钱塘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以剪刀峰—浮丘峰—桃花峰一线为界,山体西北部、北部、东部、东南部的水系统称北侧水系,包括了黄山的大多数溪流,它们流入青弋江后进入长江,山体南部即南侧水系流入新安江,再入富春江、钱塘江。受到区域内东南—西北和西南—东北两组断裂构造带及岩体内多组断裂走向的差异性所控制,黄山自中心部位向四周呈放射状地展布着众多的山涧沟谷。
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以花岗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境内群峰竞秀,怪石林立,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中心区有“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整体地形围绕三大主峰呈同心状分布,内高外低、峡谷幽深,山间沟谷和水系遍布,已命名的有36源、24溪、20潭、15泉、9池、3井,著名的有“黄山温泉”、“人字瀑”、“百丈泉”等。
黄山风景区分为六大景区,分别为温泉景区、玉屏景区、钓桥景区、北海景区、松谷景区和云谷景区。
(1)温泉景区:是游人从南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个景区,位于海拔600-700米的群峰峡谷之间,规划面积1481公顷。景区内有景点50多处,其中可达景点28处,主要有天下名泉(温泉)、桃花溪、逍遥溪等;可望景点12处,主要有青潭峰、紫云峰、紫石峰等。山景、石景、水景和名胜古迹融为一体,构成温泉景区的主要特色。
(2)玉屏景区:黄山中心景区之一,面积424公顷,可达景点34处,主要有迎客松、蒲团松、送客松、莲花峰、天都峰、玉屏峰等;可望景点27处,主要有蓬莱三岛、松鼠跳天都、莲花峰、五老上天都等。以玉屏峰为中心,莲花峰、天都峰雄踞东西。荟萃景点、景观近百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称:“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秀峰色,俱可手揽。回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是黄山绝胜处。
(3)钓桥景区:位于黄山西部,面积1655公顷,南起云门溪上的续古桥,北至伏牛岭,东起云际、石人二峰,西至双河口畔。景区以钓桥庵为中心,钓桥庵位于石人峰下,白云、白门两溪汇合处,海拔610米,钓桥庵又名白云庵,明前为道院,清康熙间改为佛庵,后沿用地名至今。庵周围景致清幽,峰峦叠峙,松石争奇,层竹铺翠,溪流环绕。
(4)北海景区(包括西海):位于黄山中部,坐落在光明顶、贡阳山、白鹅岭、始信峰和西海门之间,东连云谷景区,南接玉屏景区,西至吊桥景区,北近松谷景区,海拔1600米左右,是一片高山开阔区域,总面积1318公顷,可达景点25处,主要有始信峰、狮子林、清凉台、曙光亭、黑虎松、连理松、团结松、排云亭、飞来石等,可望景点70余处,主要有梦笔生花、猴子观海、仙人进宝、仙人晒靴,仙人晒鞋、石笋矼、仙桃峰、上升峰等。北海景区以峰为主体,汇集了峰、石、矼、坞、台、松、云等奇景,天工的奇妙布局,自然的色彩变幻,构成了一幅幅伟、奇、幻、险的天然画卷,是黄山的风景窗。
(5)松谷景区:位于黄山北部,总面积1148公顷。整个景区是个沿着西北向节理发育的谷地,全长10公里,高差近千米。周围群山高耸,形如城廓。区内浓密的原生林带,覆盖率达95%,浓荫蔽日,各类生物相睦共处,繁衍生息。山高蔽日,林幽苔青,千峰竞秀,万木峥嵘。盘龙般的磴道,直伸北海:沿途陡峭的高峰悬崖,蜿蜓起伏的溪流,犹如一幅高悬的立体画卷。景区面积大,线路长,景点景观近百处,可谓奇景荟萃。
(6)云谷景区:位于黄山东部,上至白鹅岭,下到黄山边境的长形谷地,平均海拔900米左右,总面积1027公顷,可达景点5处,即狮子滚球、千古石、仙人榜、丞相源、灵锡泉,可望景点10处,主要有钵盂峰、眉毛峰、香炉峰、罗汉峰等。景区四周,峰林高耸;松林竹海,郁郁葱葱;深壑幽谷,流水潺潺,云雾缭绕。因宋代丞相程元凤幼时曾在此读书而得名丞相源,明代有位学者游此,见景生情,挥笔手书“云谷”二字,被掷锰禅院住持选中,并定为寺名,从此“云谷”便也成了这一峡谷的地名。
景区主要景点分布见图2.2-1。
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作出了“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重要指示,开启了黄山旅游发展的新篇章。自1979改革开放至今,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六千余万人,其中入境游客四百多万人;实现旅游收入三百多亿元。
景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国家交通大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景区对外交通条件更加完善:黄山市全市高速通车里程352公里,高速公路密度3.59公里/百平方公里;2015年京福高铁开通,2018年杭黄高铁开通,大大缩短了长三角地区前往黄山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增强了黄山旅游在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力。黄山国际机场先后开辟了28条国内、国际航线以及旅游包机航线,年旅客吞吐量80多万人次。
图2.2-1黄山风景区主要景点分布图
黄山风景区常住人口主要是景区管理工作人员和旅游服务业人员。疫情前的2019年接待游客总量达350.1万人次,并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游客量降至151.2万人次,2021年缓慢回升至167.4万人次。景区近五年游客接待数量见表2.2-1。
表2.2-1景区近五年接待游客数量统计表(单位:人次)
年份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1月
197878
61630
113135
78568
35013
2月
272142
279555
234331
2125
98495
3月
211618
215250
244270
30825
181368
4月
394769
415501
397704
266434
305535
5月
298184
270011
396050
84076
249394
6月
270291
239462
238436
54168
111036
7月
300688
306427
334226
70081
197058
8月
409950
440918
481157
226190
29088
9月
282609
328249
275669
161028
105544
10月
383134
458127
436967
316638
250895
11月
297934
204469
246492
151454
64317
12月
49491
160417
102386
69921
46467
合计
3368688
3380016
3500823
1511508
1674210
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内设15个二级机构,分别为纪工委、监察室(经济审计局)、办公室、政治处、机关党委、工会、团委、宣传部(文明办)、园林局、规划土地处(黄山地质公园管理局)、经济发展局(财政局)、综合执法局(综治办、黄山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黄山风景区大队)、公安局、人武部、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交通局(黄山风景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其中,规划土地处(黄山地质公园管理局)承担防汛抗旱、水资源及节水管理、水土保持等涉水方面事务。
黄山风景区建设有完善的景区交通系统,能够满足景区游客观光旅游的需求。
景区现有寨西、南大门、慈光阁、云谷寺等13个换乘点。同时在黄山国际机场、高铁黄山北站、黄山旅游汽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设有黄山旅游直达专线,能够与外部交通无缝衔接,满足国内外游客来黄山旅游的交通需求。景区内设置统一的旅游公共交通线路,共有5条机动车观光路,便于游客到景区内主要入口、以及索道和交通换乘点。
主要交通换乘点
景区内共设置云谷、玉屏、太平、西海大峡谷观光缆车4条索道线路。云谷索道为单线循环脱挂吊厢式索道,全长2666米;玉屏索道下起温泉景区观瀑楼、上至玉屏景区蒲团松,连接温泉、玉屏两大景区,索道全长2600米;太平索道上站设在西海景区排云亭右侧的松林峰,下站设在松谷景区的松谷庵,索道全线斜长3709米;西海大峡谷观光缆车位于西海大峡谷南侧的山谷内,下起排云溪、上至天海,缆车线路长892米。
云谷索道
玉屏索道
太平索道
西海大峡谷观光缆
景区内有游步道共有30余条,全长约50600米(俗称里程85公里)。沿途设置安全护栏约15000米,休息椅凳约3900米,能够很好的组织串联各景点,引导游客览胜和疏散游人。
景区内食宿条件优良,有北海宾馆、西海饭店、狮林大酒店、排云型旅酒店、玉屏楼宾馆、祥源云谷度假酒店、白云宾馆、白鹅山庄等服务业单位10余家,交通站点、索道起点及大型景点落客区处均辅以小型服务,大小40多处景点及步行休息处均设置1~2处商点及公共卫生间,服务体系完善。
白鹅山庄
祥源云谷度假酒店
排云行旅酒店
白云宾馆
西海饭店
公共卫生间
景区导览示意图见图2.2-2。
图2.2-2黄山风景区导览示意图
根据《黄山风景区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报告》,景区内溪流径流总量为2.34亿m3。黄山风景区的地表水资源主要为本地的地表水(即河川径流),可利用率较大,但在汛期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废弃水量。景区径流量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较为明显,多年平均5~9月的汛期径流可占全年径流量的65%左右,而10月份至次年4月份的径流量仅占35%,径流的年际变化也比降水剧烈,水资源多年平均可利用量在889.78万m3。
景区地下水资源主要为源出花岗岩体地壳深部的冷泉、温泉和地下热水,由于地质条件影响,地下水存储难度较大,同时深层地下水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
黄山风景区曾多次发生干旱灾害,主要受气候、地形、工程、旅游发展需水等方面的影响,发生秋冬旱频率相对较高。
黄山风景区一般在10月份以后为非主汛期,干旱常出现在10月至次年2月,最长无降水持续日数多在10月份。建国以来,遭遇1953年、1958年、1961年、1978年、1988年、2013、2019年大旱。其中,2019年为景区气象记录以来干旱最严重年份。干旱造成水库蓄水持续下降,主要溪流几无径流,山顶区域供水紧张。2022年8月景区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溪流径流萎缩,出现一定干旱苗头
黄山风景区现有小型蓄水工程7座,分别为五里桥水库群(五里桥一库、五里桥新二库、五里桥三库)、云谷寺水库、西海水库、天海一库、天海二库,总库容43.18万m3,均为风景区各水厂(站)的取水水源地。
五里桥水库群:位于莲蕊峰、容成峰、云际峰和圣泉峰之间的谷底,由一库、新二库和三库组成,一库在下游,依次而上。一库库容0.7万m3,坝高10.5m,1984年建成;新二库库容25.5万m3,坝高52.75m,1999年建成;三库库容6.5万m3,坝高30m,1994年建成。五里桥水库群主要为温泉、逍遥亭和汤泉生活区供水,在枯水期也通过水泵提水至天海水库、玉屏楼蓄水池以供应山上。
西海水库:西海水库位于黄山西海饭店上游,库容6.98万m3,兴利库容6.83万m3,为砌石双曲拱坝,坝高27.2m。1985年5月始建,1990年12月完成。主要为西海和北海区域供水。
天海一库和二库:位于鳌鱼峰北下方、海心亭东,均为砌石拱坝。一库库容0.6万m3,坝高7m,建于1986年;二库位于一库下方,库容0.6万m3,坝高13m,建于1999年。两座水库主要为天海、光明顶等区域供水。
云谷寺水库:位于云谷索道下站站房上方,库容2.3万m3,兴利库容2.0万m3,为砌石双曲拱坝,坝高25.5m。建于1986年,主要为云谷景区供水。
各水库特性见表3.3-1,现状见图3.3-1。
表3.3-1黄山风景区水库特性表
名称
总库容
(万m3)
调洪库容
兴利库容
坝高
(m)
最大泄量
(m3/s)
五里桥一库
0.7
0.07
0.63
10.5
五里桥新二库
25.5
2.55
22.95
52.75
75
五里桥三库
6.5
0.65
5.85
32.25
60
西海水库
6.98
0.698
6.28
27.2
40
天海一库
0.6
0.06
0.54
7
1.1
天海二库
13
1.9
云谷水库
2.3
0.23
2.07
35.87
总计
43.18
4.18
38.86
云谷寺水库
图3.3-1黄山风景区水库现状照片
景区地下水资源主要为源出花岗岩体地壳深部的冷泉、温泉和地下热水。黄山温泉出露于花岗岩体内,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已发现南、北泉。山之阳为宾馆温泉,山之阴为松谷庵温泉,两温泉之间的水平距离7.5公里,水质和海拔标高相近,形成以北海、光明顶为中心,距离和标高大致相等,南北遥相呼应的对称分布。
由于景区用水点分散,且地势差异较大,因此设置了21个雨水蓄水池和高位水池,容积90~500m3不等。景区所有游步道两侧均有分布消防水池,总共199个,蓄水约6400m3。
由于黄山风景区范围大,地势落差大,且用水点分散,采用的是分区供水系统,景区供水有限公司所属现状水厂或净水站共有4座,分别为温泉水厂、西海水厂、天海净水站和云谷净水站,总供水能力约1.27万m3/d。
表3.4-1黄山风景区净水厂站情况表
水厂名称
取水水源
所在位置
日供水能力(m3)
供水范围
温泉水厂
五里桥水库
虎头岩
7200
温泉、慈光阁
西海净水厂
西海
2500
西海、北海、光明顶
天海净水站
天海水库
天海
天海、光明顶
云谷净水站
云谷寺
480
云谷景区
12680
景区现状共有四条供水管道,分别是五里桥水库—温泉水厂—温泉区;云谷寺水库—云谷寺;西海水厂—北海;天海水厂—光明顶—白鹅山庄—玉屏楼。黄山风景区水利工程及调配水线路示意图见图3.4-1。
图3.4-1黄山风景区水利工程及调配水线路示意图见
表3.4-2近三年西海、天海供水量统计表(单位:m3)
2022
24503
11785
22346
17907
25909
9302
11766
15930
16140
5121
8206
11005
24711
9166
15264
5785
27633
8714
18816
5370
26323
10392
13260
6329
24109
9055
16700
34111
18417
12476
28646
17647
9077
30701
19401
15567
24844
18635
13688
14111
13716
12700
302657
151351
169866
62326
表3.4-3主要宾馆、服务业单位及办公区用水量统计表(单位:m3)
序号
单位名称
用水情况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1
北海宾馆(现停业改造)
42595
10670
8973
2
狮林大酒店
29224
13382
12587
3
25264
12800
11283
西海山庄
16258
7736
8364
4
排云型旅酒店
9242
2273
9446
5
13276
7279
7503
6
光明顶山庄
18202
11532
12725
17718
9455
10365
8
天海山庄(现已停业)
21889
12306
13023
9
701发射台
7427
3314
3702
10
9005
7732
10804
11
温泉度假酒店
3365
2870
12
轩辕饭店(现已停业)
38995
13412
12332
飘雪温泉(现已停业)
53866
14013
16291
温泉管理公司(现已停业)
101165
31116
31948
近林听山主题酒店
2343
1588
3069
14
汤泉酒店
12133
8731
10096
15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办公楼
53307
12788
37960
16
景区管理开发公司办公楼
371
389
1167
17
干部疗养院
0
18
工人疗养院
5035
4489
4440
19
逍遥亭生活区
6339
5642
5443
20
玉屏索道下站
12432
7703
9433
21
太平索道上站
5368
3953
3753
508957
205668
247577
备注:西海饭店和西海山庄为一家公司;北海宾馆现停业改造;天海山庄现已停业;轩辕饭店、飘雪温泉、温泉管理公司为一家公司,现已停业。
景区范围内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后汇集至就近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均达到环保部门批复的排放标准排放。景区污水处理站情况及处理能力见表3.4-4,分布图见图3.4-2。
表3.4-4景区污水处理站情况及处理能力
站名
工艺
设计处理量(m3/d)
温泉污水站
CASS+次氯酸钠消毒
200
云谷污水站
A2O生物处理+复合介质生物滤池+紫外线消毒
400
北海污水站
Phoredox工艺+高效沉淀池+精密转鼓过滤器+紫外线消毒
1000
西海片污水站
Phoredox工艺+高效沉淀池+次氯酸钠消毒
450
天海片污水站
A2O+絮凝沉淀+反硝化生物滤池+紫外线消毒
玉屏污水站
气浮+A2O生物处理+流沙过滤器+紫外线消毒
300
半山寺污水站
A2O
30
地轨下站污水站
A2O+多介质滤池+Naclo消毒
云谷索道上站污水站
生物接触氧化法
100
松谷片污水站
A2O+精密过滤器+Naclo消毒
芙蓉岭污水站
水解酸化+缺氧+生物接触氧化法
80
图3.4-2景区污水处理站分布图
(1)节水型风景区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
(2)应采用评价年上一年的统计数据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和评价,各项评价指标值应以监测统计资料为依据。
(3)节水型风景区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组织机构健全,管理职责明确。有节水管理机构和专(兼)职节水管理人员,明确的岗位职责分工;
2)风景区内无非法取水及自备水源取水户超许可取水情况存在;
3)公共服务场所、服务业单位不应使用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落后的用水设备和器具;
4)公共服务、经营服务业用水应分别计量,且不采用包费制;
5)经营服务业和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且达标排放;
6)近两年风景区内未发生水污染破坏等水安全事件及其它不适宜评定为节水型景区的情形。
(4)评价工作应当查看有关资料,进行实地调查,与评价单位座谈、质询,出具评价意见。
(5)总评分在90分及以上的可评定为节水型风景区。
(1)组织管理
工作计划:制定节水规划(或将节水工作纳入风景区总体发展规划中)或节水工作方案,4分;
履行职责:节水管理部门依法对经营服务业等用水单位开展节水监督检查、指导节水管理工作,4分。
(2)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建立用水计量、巡回检查、供水设备定期维修、计划用水管理、节水目标考核、用水统计等节水管理规章和制度,每项1分,共6分,每少1项扣1分,扣完为止。
投入机制:建立节水投入资金保障制度,2分;近2年每年均有节水保障资金投入,2分;建立节水考核与激励机制,2分。
(3)用水管理
用水计划:风景区内列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户未发生超计划、超定额用水,2分;每发现一例超计划的扣0.5分,发现一例超定额的扣1分,扣完为止;风景区内列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户用水统计台账完整规范,2分,不满足不得分;风景区管理单位对年度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总结,2分,未开展不得分。
排供管网:风景区公共供水管网图、排水管网图完备,2分,每少1项扣1分,扣完为止。
节水“三同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落实节水“三同时”,2分,发现一例不满足扣1分,扣完为止。
水价机制:风景区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4分。
(4)节水宣传
节水宣传:风景区管理单位办公区及旅游景点、公共卫生间、经营服务、交通站点等公共场所节水宣传布设到位(或利用电子设备播放节水宣传内容),主要用水点节水标识张贴齐全,12分。
志愿者活动:建立节水宣传志愿者网络组织,开展经常性节水宣传,4分。
(1)用水量指标
风景区管理单位办公区人均用水指标、风景区内宾馆及主要餐饮企业用水指标低于本省最新规定的用水定额标准值,游客人次用水量低于示范区建设前指标,8分,发现一项不达标扣2分,扣完为止。
(2)用水计量率
风景区供水范围建立完整的分户用水计量系统,3分;每低5%,扣1分,扣完为止;经营服务业用水计量统计率达到100%,3分。每低5%,扣1分,扣完为止。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计量率必须达到100%,否则本项得0分。
(3)供水管网漏损率
风景区内供水管网漏损率≤8%,得4分,每降低1%加1分,总分不超过6分,高于8%,本项得0分。
(4)节水器具推广率
服务业单位、公共卫生间等场所全部采用节水器具,6分,发现1例未使用,扣1分,扣完为止。
(5)水平衡测试率
风景区内年用水量达到当地应纳入计划管理限额的经营服务单位近3年内开展水平衡测试(或用水效率评估)比例达到100%,6分,每低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6)节水载体建设覆盖率
风景区管理单位建成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2分;节水型服务单位建成率≥50%,6分,每低1个百分点项扣1分,扣完为止。
(1)非常规水源利用
防火消防、林地和绿化灌溉等用水利用非常规水,每项2分,不超过4分。
(2)其他创新
风景区建设节水监控平台、建立节水宣传激励机制、结合风景区特点开展与游客互动等特色节水宣传活动或其它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有关内容,每项2分,不超过6分。
景区日常联系协调管理水务工作的部门为规划土地处,景区现已成立节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节水工作部门和管理人员职责,具体名单见附件1。
黄山风景区已于2015年编制《黄山风景区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报告》(下称《规划》)并批复实施,《规划》的第五章为景区节约用水规划内容,包括景区节水目标、标准与指标以及方案措施等内容。目前正在组织编制节水型景区建设方案。
结合节水型城市建设,景区节水管理机构对范围内服务业单位用水、节水工作开展了监督检查工作,但尚未建立用水检查指导台账和记录。总体上景区节水管理机构在对景区内服务业单位用水、节水工作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资金保障方面,景区近些年在供用水、节水工程及维护方面基本保障资金需求,如管网改造、节水器具更换等,但未建立节水投入资金长效保障制度。
1)取水许可政策。景区现状由黄山旅游集团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地表水供水,取水地点为五里桥水库、温泉水库、西海水库,取水许可由黄山市水利局批准,无超许可取水现象,取水许可手续完备。
2)供排水管网。景区现状共有四条供水管道,分别是五里桥水库—温泉水厂—温泉区;云谷寺水库—云谷寺;西海水厂—北海;天海水厂—光明顶—白鹅山庄—玉屏楼。景区范围内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后汇集至就近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均达到环保部门批复的排放标准排放,污水处理站和入河排污口均有设计和批准文件,污水处理站退水口由环境部门设置在线监测设施,未发现超标排放现象。
景区管委会重视环境保护,景区园林局(内设环保办)及时监控用水安全和水污染情况,为避免发生水污染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景区未发生水污染等水安全事件。
景区公共供水管网图、排水管网图完备。
3)计划用水管理。景区按照《关于下达2022年度取水计划的通知》(黄水政函〔2022〕3号)管理要求,重点加强供水管网、公共场所、服务业用水单位的计划用水管理,对应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企业(户)的取水全部下达年取用水计划。
景区范围内取水许可等工作中全面执行用水定额管理,但未对用水管理资料进行规范建档,景区内部用水户用水统计台账不够完整规范。
4)节水“三同时”落实情况。依据《安徽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及《关于加强黄山市建设项目节约用水“三同时”管理的通知》(黄建城字〔2007〕358号)要求,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对新改扩建涉水项目全部执行节水“三同时”管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已竣工项目进行节水“三同时”验收。在近年水利部门开展的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反馈意见中,未反映黄山景区在节水管理“三同时”方面存在违规情况。
5)水价制度
景区各用水单位的生活用水由黄山旅游集团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安装计量水表(部分计量水表见图5.1-2),用水单位均有出户水表,按时缴纳水费,自来水价格由自来水公司按《关于调整黄山风景区自来水价格的通知》(黄管经〔2017〕7号)文收缴水费。
祥源云谷宾馆水表
白鹅山庄水表
排云型旅酒店水表
云谷寺派出所水表
图5.1-2景区部分单位计量水表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按照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组织开展节水宣传活动。风景区管理单位办公区及旅游景点、公共卫生间、经营服务、交通站点等公共场所及主要用水点现已张贴节水宣传标语(见图5.1-3),但节水宣传氛围不浓厚,尚未形成节水宣传长效机制,尚未开展节水培训及公众节水意识调查。
图5.1-3景区内节水宣传
根据对景区主要用水单位调查,现状景区管理单位办公区人均用水指标、风景区内宾馆及主要餐饮企业用水指标均低于本省最新规定的用水定额标准值。
景区2019~2021年游客人次用水量见表5.1-1。
表5.1-1景区2019~2021年游客人均用水量
游客人次(人)
总用水量(m3)
人均用水量(m3/人)
522997
0.149
217889
0.144
260705
0.156
景区现状供水范围各用水单位均独立安装水表,已建立完整的分户用水计量系统。经与黄山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对接,2021年黄山市市区公共管网漏损率为4.53%,景区供水于黄山市区公共供水不互联,景区为独立供水区,根据景区供水部门估算,管网漏损率小于8%。
景区单位均履行行政批准或备案手续,用水设备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并大力发展免冲洗环保公厕设施和其他节水型公厕技术。通过对景区单位现场抽样调查,用水器具基本均为节水型器具,仅在云谷索道附近商业街处发现老式水龙头一处(近期已更换),其余所用节水设备和器具全部为列入《节能节水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的节水产品,节水型器具普及率100%。景区部分单位节水器具见图5.1-4,现场调查情况见图5.1-5。
祥源云谷宾馆
云谷寺派出所
景区公厕
免冲洗公厕
节水器具
图5.1-4景区部分单位节水器具
图5.1-5现场调查情况
根据水资源情况,景区因地制宜先后建设了7座较大的蓄水池和4座净水厂(站),景区游步道两侧均有分布消防水池,总共199个,蓄水约6400m3。景区总蓄水量为44万m3。按照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原则合理采用雨水和相应的处理、输配技术,主要用于景区防火消防、林地和绿化灌溉用水。
消防蓄水池
景区灌溉
“十三五”期间黄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景区也积极推进节水建设管理工作,但与节水型景区建设达标要求仍有差距。
节水资金投入是节水型景区建设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景区水价的价格杠杆作用,现状景区管理单位、宾馆、餐饮等用水单位节水自主性积极性较高,主要用于节水改造、节水设施建设和景区水源工程建设等。但景区缺少明确有效的财政奖补机制和政策支持等,尚未建立节水考核与激励机制。
景区供水范围用水户现已基本做到用水计量及统计、按计量收水费,但未对用水管理资料进行规范建档,景区内部用水户用水统计台账不够完整规范。部分用水单位没按功能区安装次级用水计量表,用水节水管理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景区内年用水量达到当地应纳入计划管理限额的经营服务单位尚未开展水平衡测试(或用水效率评估)工作,景区内节水载体建设相对滞后。应鼓励对景区管理单位、主要宾馆及餐饮等服务业单位开展节水单位建设,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加强景区单位节水管理,示范引领节水工作。
黄山风景区节水型景区建设现状问题梳理见表5.2-1。
表5.1-1现状调查评价成果表
建设内容
指标
评价标准
现状情况
存在问题
管理要求
组织管理
1.制定节水规划(或将节水工作纳入风景区总体发展规划中)或节水工作方案;
2.节水管理部门依法对经营服务业等用水单位开展节水监督检查、指导节水管理工作。
景区日常联系协调管理水务工作的部门为规划土地处,景区现已成立节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节了水工作部门和管理人员职责。
黄山风景区已于2015年编制《黄山风景区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报告》(下称《规划》)并批复实施,《规划》的第五章为景区节约用水规划内容,包括景区景区节水目标,标准与指标以及方案措施等内容。目前正在组织编制节水型景区建设方案。
结合节水型城市建设,景区节水管理机构对范围内服务业单位用水、节水工作开展了监督检查工作。
规章制度
1.建立用水计量、巡回检查、供水设备定期维修、计划用水管理、节水目标考核、用水统计等节水管理规章和制度;
2.建立节水投入资金保障制度;近2年每年均有节水保障资金投入。
用水单位对各自用水设备建立相应的巡回检查、供水设备定期维修等制度。
资金保障方面,景区近些年在供用水、节水工程及维护方面基本保障资金需求,如管网改造、节水器具更换等。
节水资金投入是节水型景区建设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景区水价的价格杠杆作用,现状景区管理单位、宾馆、餐饮等用水单位节水自主性积极性较高,主要用于节水改造、节水设施建设和景区水源工程建设等。但景区缺少明确有效的财政奖补机制和政策支持等,尚未建立节水考核与激励机制。。
用水管理
2.风景区内列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户未发生超计划、超定额用水,风景区内列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户用水统计台账完整规范,风景区管理单位对年度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3.风景区公共供水管网图、排水管网图完备;
4.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落实节水“三同时”;
5.风景区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景区供水有限公司的取水,按照黄山市水利局《关于下达2022年度取水计划的通知》(黄水政函[2022]3号)执行,对应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企业(户)全部下达年取用水计划。
景区范围内取水许可等工作中全面执行用水定额管理。景区管委会对新改扩建涉水项目全部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
景区各用水单位的生产、生活用水由自来水公司负责安装计量水表,用水单位均有出户水表,按时缴纳水费,景区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景区供水范围用水户现已基本做到用水计量及统计、按量计收水费,但未对用水管理资料进行规范建档,景区内部用水户用水统计台账不够完整规范。部分用水单位没按功能区安装次级用水计量表,用水节水管理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节水宣传
2.风景区管理单位办公区及旅游景点、公共卫生间、经营服务、交通站点等公共场所节水宣传布设到位(或利用电子设备播放节水宣传内容),主要用水点节水标识张贴齐全;
3.建立节水宣传志愿者网络组织,开展经常性节水宣传;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按照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组织开展节水宣传活动。风景区管理单位办公区及旅游景点、公共卫生间、经营服务、交通站点等公共场所及主要用水点现已张贴节水宣传标语。
技术指标
用水量指标
风景区管理单位办公区人均用水指标、风景区内宾馆及主要餐饮企业用水指标低于本省最新规定的用水定额标准值,游客人次用水量低于示范区建设前指标。
。
用水计量率
风景区供水范围建立完整的分户用水计量系统,经营服务业用水计量统计率达到100%,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计量率必须达到100%。
景区现状供水范围各用水单位均独立安装水表,建立完整的分户用水计量系统。
供水管网漏损率
风景区内供水管网漏损率≤8%。
经与黄山城乡建设局对接,2021年黄山市市区公共管网漏损率为4.53%,景区供水于黄山市区公共供水不互联,景区为独立供水区,根据景区供水部门估算,管网漏损率小于8%。
节水器具推广率
服务业单位、公共场所全部采用节水器具。
景区单位均履行行政批准或备案手续,用水设备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并大力发展免冲洗环保公厕设施和其他节水型公厕技术。通过对景区单位现场抽样调查,用水器具基本均为节水型器具,仅在云谷索道附近商业街处发现老式水龙头一处(近期已更换),其余所用节水设备和器具全部为列入《节能节水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的节水产品,节水型器具普及率100%。
水平衡测试率
风景区内年用水量达到当地应纳入计划管理限额的经营服务单位近3年内开展水平衡测试(或用水效率评估)比例达到100%。
景区内年用水量达到当地应纳入计划管理限额的经营服务单位尚未开展水平衡测试(或用水效率评估)工作。
节水载体建设覆盖率
风景区管理单位建成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节水型服务单位建成率≥50%。
景区尚未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工作。
创新性指标
非常规水源利用
防火消防、林地和绿化灌溉等用水利用非常规水。
景区因地制宜先后建设了大小蓄水池、净水厂(站)和几十余个消防调节水池,按照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原则,合理采用雨水和相应的处理、输配技术,主要用于景区防火消防、林地和绿化灌溉用水。
其他创新
景区建设节水监控平台、建立节水宣传激励机制、结合景区特点开展与游客互动等特色节水宣传活动或其它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有关内容。
(1)进一步明确景区节水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现由管委会主要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管委会分管领导及规划土地处处长担任副组长,管委会办公室、政治处、宣传部、园林局、经济发展局、综合执法局、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有关驻山单位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节水管理职能部门规划土地管理处兼节水领导小组办公室。
节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名单及职责见附件1。
(2)节水制度体系
制定出台用水计量、巡回检查、供水设备定期维修、计划用水管理、节水目标考核、用水统计等6项规章制度,并以管理部门名义正式印发。
建立节水考核与激励机制,建议景区出台节水奖励办法,明确奖励对象和奖励标准。对开展节水示范建设的宾馆、餐饮等服务业单位进行适当的奖励或补助,鼓励参与省级及以上节水标杆单位评选,对获评者给予奖励。对在节水宣传、节水知识竞赛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各单位和个人的节水积极性。采用激励机制开展形式多样游客互动节水宣传的活动。
加强对各用水单位取用水制度的完善,落实计划用水管理、超计划(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等一系列节水用水政策,规范及加强各用水单位的节水意识,为节水型景区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对景区列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户按规定下达年度计划用水指标,景区管理单位应对年度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规范取用水统计内容,健全用水检查指导台账和记录,建立用水管理年报制度。
(4)节水宣传教育
节水宣传横幅
节水宣传海报
节水宣传片
液晶屏节水宣传标语
服务单位节水宣传
节水宣传牌
节水宣传插牌
公共场所节水宣传海报
以现有旅游服务组织体系为基础,组建节水宣传志愿服务网络(见图6.2-2),与游客开展节水互动活动,开展经常性节水宣传。
图6.2-2节水宣传志愿服务网络示意图
(1)完善计量体系
实施分户计量管理及用水统计,计量率和应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率达到100%。完善用水户次级计量。
(2)供水管网节水
结合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对老旧供水管网中具备改造条件的管网实施改造;定期、不定期排查分析和解决管网漏损问题,降低管网漏损率。
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测评,对干支管网进行排查,更换和处理漏损点。根据出厂水量计量和分区控制节点、区内用水户计量水量,测试分析供水管网漏损率。
(3)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
根据调查,景区内用水户均未开展过水平衡测试(或用水效率评估)工作,风景区内年用水量达到当地应纳入计划管理限额的经营服务单位(不包括已停业单位)共10户,计划开展一次以水平衡测试为主要措施的水效评估工作。名录见表6.2-1。
表6.2-1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用水单位名单单位:m3
祥源云谷山庄
216061
101411
140566
(4)节水载体建设
拟对景区管委会办公区、主要宾馆等服务业单位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主要任务建立节水管理制度和管理职责,摸清单位用水现状,挖掘节水潜力,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示范引领节水工作。
景区尚未开展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计划对景区管委会进行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宾馆、餐饮等经营服务业单位共12家(不包括已停业单位),按照节水型服务业单位建成率≥50%的要求,计划创建8家服务业节水型单位,建成率将达到67%。经营服务业节水载体建设名单见表6.2-2。
表6.2-2经营服务业节水载体建设名单
近3年年用水最极值
汤泉大酒店
祥源云谷酒店
150526
备注:最终节水载体创建名单以实际创建名单为准。
根据调查分析,对照本方案设定的评价标准,现状评价为64分;按照本章拟定的建设任务完成后能达108分,参照节水型工业园区、节水型高校等节水载体建设标准要求,达到90分以上即可通过验收。预期建设成效评估见表6.2-3。
表6.2-3预期建设成效评估
建设
内容
现状得分
建设完成得分
管理
要求
组织
1.制定节水规划(或将节水工作纳入风景区总体发展规划中)或节水工作方案,4分;
2.节水管理部门依法对经营服务业等用水单位开展节水监督检查、指导节水管理工作,4分。
规章
制度
1.建立用水计量、巡回检查、供水设备定期维修、计划用水管理、节水目标考核、用水统计等节水管理规章和制度,每项1分,共6分,每少1项扣1分,扣完为止;
2.建立节水投入资金保障制度,2分;近2年每年均有节水保障资金投入,2分;建立节水考核与激励机制,2分。
用水
2.风景区内列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户未发生超计划、超定额用水,2分;每发现一例超计划的扣0.5分,发现一例超定额的扣1分,扣完为止。
风景区内列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户用水统计台账完整规范,2分,不满足不得分;风景区管理单位对年度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总结,2分,未开展不得分。
3.风景区公共供水管网图、排水管网图完备,2分,每少1项扣1分,扣完为止;
4.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落实节水“三同时”,2分,发现一例不满足扣1分,扣完为止;
5.风景区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2分。
节水
宣传
2.风景区管理单位办公区及旅游景点、公共卫生间、经营服务、交通站点等公共场所节水宣传布设到位(或利用电子设备播放节水宣传内容),主要用水点节水标识张贴齐全,12分;
3.建立节水宣传志愿者网络组织,开展经常性节水宣传,4分;
26
技术
用水量
计量率
风景区供水范围建立完整的分户用水计量系统,3分;每低5%,扣1分,扣完为止。
经营服务业用水计量统计率达到100%,3分。每低5%,扣1分,扣完为止。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计量率必须达到100%,否则本项得0分。
供水管网
漏损率
推广率
水平衡
测试率
节水载体
建设覆盖率
风景区管理单位建成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2分;
节水型服务单位建成率≥50%,6分,每低1个百分点项扣1分,扣完为止。
其他
创新
景区建设节水监控平台、建立节水宣传激励机制、结合景区特点开展与游客互动等特色节水宣传活动或其它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有关内容,每项2分,不超过6分。
110
64
108
经测算节水型景区建设创建工作共需经费141万元。具体工作经费匡算清单见表6.3-1。
表6.3-1黄山风景区开展节水型景区建设工作经费匡算清单
项目名称
工作内容
分项
单价
(万元)
数量
备注
供水管网节水
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测评,控制景区内供水管网漏损率≤8%
对干支管网进行排查,更换和处理漏损点
此费用用于补助景区供水管网排查及监测等工作
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
风景区内年用水量达到当地应纳入计划管理限额的经营服务单位共10户,开展水平衡测试为主要措施的水效评估工作。
水平衡测试
1.5
计划进行载体创建的9家单位的水平衡测试费用纳入节水载体建设费用中
报告书编写
节水载体建设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8家酒店进行节水工程改造
增加二级计量设施,非节水器具更换
此费用为各节水创建单位节水工程改造补助费用
景区管委会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和8家酒店创建服务业节水型单位技术服务
节水型单位申报书编制
54
水平衡测试及报告书编制
具有黄山特色的节水宣传专题片
黄山风景区节水宣传汇报片制作
各用水点节水标示牌、节水宣传展架、节水宣传海报、节水花草牌等
各服务点、服务中心的节水宣传材料制作等费用
23
景区节水宣传雕塑为南、北大门各一块
节水宣传标识、海报、花草牌制作
利用媒体、网站、载体宣传节水文化,长期开展节水有奖问答活动,抽取景区门票、纪念品等
节水宣传雕塑制作
节水验收
节水型景区自评报告编制、验收工作
现场资料收集分析
25
自评报告编制
支撑材料编制
验收
141
(1)宣传发动阶段(2022年6月—2022年12月)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前期积极开展调查,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组织,明确责任,确定联络员,召开节水型景区建设工作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任务。
(2)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1月—2023年11月)
(3)市级初验阶段(2023年12月—2024年1月)
(4)省级验收阶段(2024年3月)
表6.4-1节水型景区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
任务内容
完成时限
成立景区节水领导小组
成立节水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节水工作部门和管理人员职责,制定节水工作方案;
节水管理机构依法对经营服务业等企业用水、节水工作开展监督检查、指导节水管理工作。
2022.12
节水制度体系
2023.5
加强对各用水单位取用水制度的完善,落实计划用水管理、超计划(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等一系列节水用水政策;对景区列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户按规定下达年度计划用水指标,景区管理单位应对年度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规范取用水统计内容,健全用水检查指导台账和记录,建立用水管理年报制度。
2023.7
风景区管理单位办公区布置节水宣传专栏;利用景区售票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景点、公共卫生间、经营服务、交通站点等公共场所液晶显示屏定时播放节水宣传内容;完善风景区管理单位办公区及公共场所用水点节水标识。以现有旅游服务组织体系为基础,组建节水宣传志愿服务网络,与游客开展节水互动活动,开展经常性节水宣传。
长期开展
完善计量
体系
2023.8
2023.10
测试
对近3年风景区年用水量达到当地应纳入计划管理限额的用水户开展以水平衡测试为主要措施的水效评估工作。
对景区管委会办公区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主要宾馆等服务业单位开展服务业节水型单位建设,计划共创建9家节水型单位,建成率将达到67%。主要任务建立节水管理制度和管理职责,摸清单位用水现状,挖掘节水潜力,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示范引领节水工作。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加强节水型景区建设的领导,景区管委会成立节水型景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景区管委会规划土地处,具体负责节水型景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确定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同志专门负责;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达到黄山风景区节水型景区建设的考核要求。
附件
附件1关于成立创建黄山风景区节水型景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附件2
黄山风景区节水型景区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职责分工
一、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水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结合景区实际,决策和部署景区节约用水工作,审定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听取工作汇报,解决节水型景区创建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
三、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管委会办公室:负责管委会机关办公楼节水型机关创建工作;负责逍遥亭生活办公区域节水器具升级改造工作;协同负责研究节水创建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参与节水政策的制定;负责管委会网站节水知识宣传普及。
2.政治处:负责利用现有志愿服务网络,开展节水、爱水宣传活动。
3.宣传部:利用各类媒介,优先利用现有条件,全面长效开展节水宣传,营造节水氛围,彰显景区绿色发展、绿色出行理念;负责联系有关媒体宣传节水型景区建设工作。
4.园林局:加强水环境水质监管,严格控制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水环境水质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负责园林局各管理区节水器具升级改造工作。
5.规划土地处:负责节约用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节约用水法规,拟定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指导和推动景区节水创建工作;制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督促景区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放使用“三同时”制度;负责景区节约用水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开展指导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服务业节水单位建设工作。
6.经济发展局:负责节水型景区建设资金统筹管理和监督;联系市导游业务主管部门对导游员开展节水知识培训。
7.综合执法局:配合供水价格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维护供水价格秩序;配合景区用水的监管。
8.黄山旅游集团公司:负责景区供水管网维护保养,确保在规定的漏损率范围内;负责整理景区取水档案;负责景区用水计量及统计台账;负责景区水源地日常保护管理;配合景区节水监管,强化景区节水管理措施;协助开展节水型景区建设的宣传报道和知识普及。
9.黄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负责景区内下属宾馆酒店节水型载体建设;负责景区污水达标处理;协助开展节水型景区建设的宣传报道和知识普及。
10.黄山气象管理处、701台、黄山干部疗养院、黄山工人疗养院、白鹅山庄、祥源云谷山庄:负责本单位宾馆酒店节水型载体建设;协助开展节水型景区建设的宣传报道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