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还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教育基地考察暨全国晚报总编“走转改”采访采风活动。通过此次采访,充分展现了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的发展成果。通过采访中朝界江——鸭绿江岸人文风情,把“江海明珠,国门丹东”的良好形象展现出来,让全国更多的人走进丹东、认识丹东。
现场对话!全国晚报社长总编看丹东
刘海陵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原党委书记、羊城晚报社原社长
这是我第一次来丹东,对这座伟大的英雄城市可以说向往已久,今天终于踏上这片土地,看到城市建设和规模、道路交通、绿化环境都非常不错。近些年,东三省整体经济环境并不理想,一部分人才外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丹东能有这样的成就并不容易,我非常看好丹东的发展前景。这次有幸受到《鸭绿江晚报》的邀请,踏上丹东这片热土,希望通过接下来的会议和采风,能够更深入地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朱国顺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执行会长、新民晚报社原党委书记、原社长、原总编辑
张冬萍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执行会长、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总编辑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丹东,尽管初次到访,但丹东人民的热情笑容给了我宾至如归的感觉。无论街边美丽的风景,还是当地人的言谈,都让我感受到了丹东独特的魅力和温暖。丹东拥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抗美援朝的历史赋予了丹东不可磨灭的光荣,这座城市因此成为广为人知的名城。如今,许多年轻记者走进丹东,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进行重大主题报道,期待这些年轻记者们能够深入了解丹东的过去与现在,探索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将这份珍贵的体验通过笔墨与镜头,传递给更多的人。
孙璇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
丹东是一个独具民俗文化的魅力城市,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想象。来了之后感觉这里的空气很清新,在同样的气温下,丹东却给人一种很凉爽、很舒服的感觉。接下来,主要期待会议交流活动,因为大家现在都在探索媒体融合,各地晚报都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希望借助此次活动,可以相互借鉴,有助于回去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薛兵扬子晚报副总编辑
每次听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句歌词,我都会联想到丹东,这让我对这座从未谋面的城市倍感亲切。这次晚协的会议,让我有机会来丹东看一看,感到非常荣幸,期待到丹东的街头走一走,体验英雄城市的风土人情。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可以和全国晚报同行多多交流,吸取经验,回去后,我也会把丹东的好故事带回去,把兄弟晚报的好经验借鉴好。
张天卫大众报业集团社委委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党总支书记、总经理
这是我第二次来丹东,十几年前来过一次,非常向往能再来,看看丹东这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上次来丹东,我去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和断桥,印象非常深刻,这次想故地重游。回想第一次来丹东,坐的还是大巴,从沈阳一路颠簸过来,现在从沈阳坐动车过来也就一个半小时,非常方便快捷,这也是全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吧。这次来丹东,我希望和全国其他媒体一起交流一下,看看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叶晓滨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深圳晚报总编辑
虽是首次来丹东,但这里“红色东方之城”“英雄之城”的美誉我早已知晓。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和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敬仰。过去我在书中了解丹东、了解这段历史,如今初至,仅行车途中便已领略丹东的风光秀美,人杰地灵,市民的文明素养、城市的文明程度非常之高。另外凉爽气候令人心旷神怡,不愧为宜居宜行城市、优秀旅游城市。
张晓帆大连晚报社总编辑
这些年,采访、旅游,我已多次来过丹东,家中还留存着许多纪念品,是在别处难寻的。我感觉,无论从口音、饮食、风土人情等,丹东和大连都是那样的相似,是真真正正的“老铁”、兄弟城市。在我印象中,丹东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媒体的推广,丹东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受欢迎,发展也必将越来越好。
张培峰乌鲁木齐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我是第一次来到丹东。久闻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养老胜地等诸多荣誉和称号。下车第一印象果然名不虚传,十分凉爽,令人有潮热暑气消顿之感。我想,路阻且长却不虚此行,西北到东北三千多公里隔不住那浓浓的亲切情谊。
黄朝伟南宁晚报总编辑
我虽然是第一次来丹东,但心里对这座城市已是非常熟悉,很多关于丹东的情况早就耳熟能详。辽宁东部,黄海之滨、鸭绿江畔,通江达海,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观荟萃,是一座美丽的江海之城、生态之城,是一座因抗美援朝战争而享誉海内外的英雄城市,一直非常想来看看。今天刚下车就发现到处生机勃勃,细节中可见发展得很好,符合我心中所想。
赵文瑄春城晚报总编辑
我是云南大理人,我第一次听到丹东是在我大爹的故事里,曾是志愿军战士的他描绘着鸭绿江畔那一幕幕英勇壮丽的场景,这些故事深深地烙印在我6岁的脑海中,让我对丹东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和遐想。上中学时,家人送给我一块手表,表上印着的就是丹东两个字。这只表陪伴了我整个读书生涯,每每看到它,我都会想到遥远的丹东。我虽多次在网络上领略过丹东的魅力,但未曾亲身体验那份真挚与厚重。今朝终于踏入这片我心中深邃的土地,如同一个梦想成真的瞬间。我将步入虎山长城,回溯万里长城的历史长卷;踏上鸭绿江断桥,去聆听先烈们昂扬的呐喊,将那不朽的意志在岁月的洪流中传承。
周建国钱江晚报社副总编辑、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潮闻天下传媒(浙江)有限公司党委委员
这是我第一次来丹东,我们《钱江晚报》前几年举办过一次纪念抗美援朝的采访活动,找到了一位在丹东工作生活的浙江商人,做了一次直播,所以丹东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丹东这座城市生活着非常多的浙商,这次有机会来到丹东,感觉非常好,和印象中的一样,我特别想去看一下鸭绿江断桥,参观一下丹东那些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地方。
梁绍伟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临沂日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
丹东是一座“英雄城市”,我仰慕已久,此次过来开会,发现确实名不虚传。这里记录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展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令人深感震撼、深受教育、深受鼓舞!同时,我也看到这座城市独特的风貌,空气质量好、建筑有特色,方方面面都让人难忘。几天来,跟丹东报业传媒的同仁们在一起,进一步感受到丹东报人的用心、热情、细致。我们回去一定借鉴经验,为承办好晚协年会全力以赴。
彭耕耘泉州晚报副总编辑
这是我第一次来丹东,从机场到会场这一路上感觉到这里的空气和绿化都特别好,是一座很适合养老的城市。丹东作为中朝边境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鸭绿江晚报》承办此次会议做了很多的筹备工作,很辛苦,我此次前来主要是交流都市晚报的发展形式,向大家多多学习。
杨飞重庆晚报、重庆轨道传媒副总编辑
虽然我是第一次来到丹东,但以前对这座城市有过一些了解,还是比较熟悉的。刚下飞机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空气很清新,很凉爽,街面也很整洁。丹东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我很喜欢这里,相信此次丹东之行会非常愉快。
乔海刚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副总编辑
虽然我是第一次来丹东,但丹东的草莓非常有名,每年冬天家人都要买,所以我对丹东并不陌生。这次终于有机会来丹东,看看这座和朝鲜一江之隔的边境城市,一路过来感觉风景非常宜人,因为我们那边没有水稻,到丹东以后看到大片的稻田、河流,山清水秀,对丹东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美。另外这次来丹东,也希望和全国晚报的各位总编一起,探讨一下未来晚报的发展。
张琦西安日报社编委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丹东,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了19年,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我发现这座城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年来,丹东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论是市容市貌还是人文风情都给了我新的感受。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就采编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与我们的兄弟媒体交流、探讨和学习。尤其是新媒体的生产和平台建设方面能够学习到更先进的经验。
成功深圳晚报财经新闻中心主任
对于丹东的印象,以前都是在影视作品上了解到的。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从鸭绿江出发,保家卫国,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因为我是第一次来丹东,还需要慢慢体验这里的一切。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交流,我相信会对这座城市有更多的了解。
吕兴琳辽沈晚报副总编辑
唐晓安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分社党总支书记、社长
我是第一次来到丹东。它给我的最初印象是非常干净整洁、城市美丽、规划得很好,市容规范有序、市民热情友好。往来行人的精神面貌很饱满、充满活力,可能这就是“英雄城市”的人民气质。丹东依山、临江、面海,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怪不得有“北方江南”之美誉,这样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远、地域风情、人文、美食文化特点突出的城市,果真是优秀的旅游城市。
程玉峰郑州日报社总编辑
第一次来丹东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首先是感受到丹东的“英雄气”。小时候,丹东进入我的记忆是因为那句歌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座城市所传承的红色基因,赓续的红色血脉,令我心生敬仰。接着,我又感受到丹东的“烟火气”。这里的街头小吃、烧烤小店、夜市等很繁华、经济繁荣,可以看到市民们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后的从容与惬意,也能感到这里的生活舒适度非常之高。真诚地祝愿丹东越来越美,市民越来越幸福。
张春勇南昌日报社副社长、南昌晚报总编辑
丹东对于我来说,一直有着深深的向往。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古代到近代,它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同时也在不断地适应新时代背景,不断地推进着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丹东是抗美援朝出征地,是非常优秀的城市,也是“英雄城市”。我来自江西南昌,南昌也是“英雄之城”。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有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来丹东参会报到的那一夜,我沿着鸭绿江畔散步,感同身受着丹东市民很高的幸福感,这里是真正的幸福宜居城市。
赵永生燕赵晚报综合办公室主任
在参观完抗美援朝纪念馆后,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一场空前伟大的胜利,重温抗美援朝历史,讲解员述说着志愿军战士如何在战场上英勇战斗、舍生忘死,让我在感受志愿军先辈们不屈不挠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坚定忠诚信仰,更加深刻意识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当用心去了解、感受、体验那段峥嵘岁月后,我告诉自己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工作中、生活中,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畏难,不退缩,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郑雪君温州晚报雪君工作室主持人
十几年前我曾来过丹东,这是第二次。当时,我们报社组织志愿军老战士旧地重游的红色之旅,我是领队。在我记忆里,丹东那时候就很吸引我,气候宜人、风景秀美,在这里生活非常舒适惬意。如今这座城市的发展很快,比那时当然更加繁华,属于城市独特的“气质”日臻成熟,丹东的城区、街巷也显而易见地发生着更有文化内涵的变化,红色文化让这座美丽宜居的城市变得越发生动、自信、精彩。总而言之,丹东是一座有色彩、有温度的城市,我真的非常喜爱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