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川供销社违法经销“美国公牛”牌磷酸二铵案
2006年1月24日,西宁市工商局接到群众举报后,对西宁市东川供销社经销的“美国公牛”牌磷酸二铵立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批“美国公牛”是用国产化肥冒充的,西宁市东川供销社在化肥销售活动中,未履行对产品供货方资质和产品包装标志查验的义务,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规定,遂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20万元的罚款。
2.香日德生产资料公司销售不合格化肥案
2006年3月15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工商局根据群众举报,对香日德生产资料公司展开检查。经查,香日德生产资料公司于2006年2月,从自称是青海农资海东分公司业务经理的张斌手中,购进美国“嘉吉”牌二铵80吨,然后销售给香日德的赵成安20吨、王顺录60吨,非法牟利4000元。经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鉴定,该批次美国“嘉吉”牌二铵为不合格产品。香日德生产资料公司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行为违反了《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的规定,遂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3万元的罚款。
3.多林农村信用社限定农户购买指定商品案
2006年3月7日,西宁市工商局对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林乡多林农村信用合作社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商品一案调查核实。经查,信用合作社于2006年2月向301户农户发放了29.3万元贷款。信用合作社在发放农资贷款时,未给农户发现金或借款借据,而是直接限定贷款农户按照贷款金额到大通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领取相应的农资商品。信用合作社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商品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故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1万元罚款。
4.苏家堡供销社销售假冒“敌克松”农药案
2006年5月25日,大通县工商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景阳镇苏家堡村民从大通县苏家堡供销社购买的55%特效“敌克松”农药拌洋芋种子后,种植20多天,出现了洋芋不出芽和部分坏死等现象。经查,2006年3月,苏家堡供销社从景阳供销社朱清合处,以每袋7元的价格购进55%特效“敌克松”农药160袋,截至案发,共销售126袋。经浙江省嘉兴市中华化工有限公司鉴定为“假冒本公司产品”。苏家堡供销社的行为违反了《产品质量法》,故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尚未售出农药34袋,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3000元的罚款。
5.金谊公司超范围经营化肥案
2006年3月21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工商局根据群众举报,对金谊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检查。经查,这家公司在经营范围未核准化肥经营的情况下,于2006年3月初,以每吨2740元的价格从天津港购进美国二铵240吨,并以2920元的价格销售。这家公司超范围经营的行为违反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故处以2920元的罚款。
6.薛发才超范围经营种子案
2006年3月23日,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工商局执法人员在市场巡查时,发现薛发才涉嫌超范围经营油菜种子,随即立案调查。经查,薛发才在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范围为化肥、农药,没有核准经营种子项目的情况下,于2006年2月从塘尔垣农科站一职工处购进油菜籽种子30袋,并销售了28袋。薛发才的行为违法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遂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924元的罚款。
7.张财无照经营化肥案
2006年3月1日,西宁市工商局城南分局执法人员发现张财涉嫌无照经营化肥,随即立案调查。经查,张财未经工商机关核准登记,于2006年2月底擅自在元堡自村开展销售化肥等经营活动。张财的行为违反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工商部门对其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8.赵延伟无照经营化肥案
2006年2月,西宁市工商局城南分局执法人员在市场巡查时,发现赵延伟涉嫌无照经营化肥,随即立案调查。经查,赵延伟未经工商机关核准登记,于2006年2月擅自在张家庄开展销售化肥经营活动。赵延伟的行为违反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故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9.韩宏财销售不合格黄燕麦种子案
2006年6月7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工商局接到祁连山半野生鹿业基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鹿业公司)举报,反映这个公司从韩宏财手中购买的黄燕麦种子存在掺杂使假的问题,祁连县工商局随即立案调查。经查,韩宏财于2005年12月底,以每斤0.95元的价格购进黄燕麦种子11000斤,随后销售给鹿业公司负责人周涛10000斤。鹿业公司在使用黄燕麦种子期间发现有掺杂使假现象,随即向工商部门举报。这批黄燕麦种子经省牧草种子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检验为不合格黄燕麦种子。韩宏财的行为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工商部门依法对他作出了相应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