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空气环境质量,切实加强秸秆禁烧工作,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面动员,及时成立了乡主要领导挂帅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指挥部,制定了《乡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方案》,要求各村居及乡直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充分领悟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要性,确保秸秆禁烧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
2、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3、积极宣传教育,营造禁烧氛围
为使禁烧工作收到实效,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的禁烧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召开会议、悬挂横幅标语、制定宣传标牌、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秸秆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对大气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要求村居干部带头开展秸秆禁烧工作,积极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自觉遵守规定,做到家喻户晓。
4、加大保障力度,提高处置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秸秆禁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秸秆综合利用资金短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资金需求额度大,乡镇负担较重;
2、是现在的秸秆综合利用及还田技术不足,零星秸秆收集困难堆存在地头、沟渠和路边,具有一定隐患;
3、是受机械性能和作业效率的.影响,秸秆留茬过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对秸秆禁烧工作的组织协调,严格落实禁工作方案,对每一阶段禁烧工作早部署,早动员,周密安排,及时调度,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形式,强化秸秆禁烧宣传教育,营造禁烧氛围,做到家喻户晓。
为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防止大气污染,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全国人大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为全面治理雾霾,2月1日下午,湖北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于今年5月1日实施。全省各市、区、镇、村为贯彻实施《决定》,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造势、建立24小时巡查制度、强化隐患排查、落实奖惩措施等狠抓秸秆露天禁烧工作,使秸秆露天禁烧工作落到了实处。但在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伙牌镇组织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对露天禁焚工作进行了座谈和专题调研,多方听取了群众对露天禁焚工作的看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伙牌镇的做法
以伙牌镇为例,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开展以来,伙牌镇镇村两级累计投入资金80多万元,日出动人力200多人次、宣传车20多辆,从巡查、宣传、排查、应急四方面入手,加大秸秆禁烧力度。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燃烧秸秆的事件。
3、严格管理收割机,从源头预防秸秆焚烧发生。对全镇230多台收割机情况进行逐一摸底、登记,要求下田收割机必须装有秸秆粉碎装置。为调动收割机主安装粉碎机的积极性,对每位安装粉碎装置的机主补助800元。共计补贴20多万元。同时严控外来收割机,对未安装粉碎装置的外来收割机做到严禁下田作业。而对本地安装粉碎装置的收割机达不到收割要求和粉碎效果的也严禁下田作业。进而从源头进行控制,确保田间地头“没火点、不冒烟”。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收到了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的效果。但要长期坚持下去,还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禁焚工作的开展,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种田投入成本,导致群众产生抵触情绪。实行秸秆禁烧工作以来,收割机机主按要求安装了秸秆粉碎装置,但也对收割费用进行了上调。今年收割机收割一亩小麦从原来的50-60元增加到75-85元。每亩地收割成本增加20元;在播种玉米、芝麻、花生等秋季农作物,由于秸秆粉碎后覆盖面较厚,播种难度增加,费用也相应的增加,从原来的35-45元增加到55-65元,每亩地播种增加20元;由于现在推行的是悬耕技术,土地没有得到深耕,粉碎后的秸秆悬耕后地面有残留,为确保种植密度和产量,在种子投入上也加大了剂量,平均每亩地比往年增加投入10多元;总核算后,今年每亩地平均比往年多投入50元左右,以伙牌户平15亩地计算,每户比往年多投入750多元,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二是立法之初禁焚难度大,增加了行政投入成本,加重了镇村负担。由于今年是立法第一年,少数群众法律意识较差,为强化工作效果,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开展以来,伙牌镇目前已累计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禁焚工作的.巡查、值班、宣传发动及路边零星秸秆集中转运、堆放、填埋等工作。据我们在郭庞村、邓湖等村调查的情况看,每村用于上述开支的行政成本约平均3万元左右。加重了镇村经济负担。
四是秸秆打包、转运成本较高,导致群众不愿收集,也无人回收。据调查,一台秸秆打包机的价格约在10万元至20万元不等,价格偏高,加之人工费、运费等造成秸秆回收成本太高,秸秆本身又不值钱,没有人专门从事此行业,缺少再利用的企业收购,导致秸秆群众不愿收集,也无人回收。据了解,伙牌有一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愿意以元每斤的价格收购秸秆,要求必须送货上门。但因各村均无打包装置,装运十分困难,出售的收入低于运输装载成本,所以群众根本不愿费力收集。
五是集中堆放或表层填埋的秸秆因无法处理,存在安全隐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村组大部分是以组为单位将路边群众堆放的零星秸秆集中堆放在距村庄较近的空地或树林中间。如长期堆放不处理,一但群众不小心将将烟头扔到里面或者小孩玩耍将其点燃,很容易引发火灾安全事故;而还有部分群众将秸秆就乱扔到排水渠里面,也有少数村组就渠、堰较低的地势,对秸秆进行了表层掩埋。一旦遇上连雨,势必导致水患泛滥成灾。
三、意见和建议
秸秆露天禁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技术还未大面积推广的情况下,露天禁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通过以上问题不难发现,只有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的基础上促进秸秆全面禁烧并软硬性措施相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将秸秆露天禁烧行动变成农民群众自觉行动。坚持把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络平台,召开村(社区)座谈会,开展环保教育知识讲座,可以从保护人民身心健康、改善城市大气质量、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桔梗综合利用价值等方面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将秸秆禁烧工作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减少行政投入成本。
2、加大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将秸秆还田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一方面,加大微生物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指导,让群众真正掌握秸秆还田技术,解决秸秆处理问题;另一方面,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主动运用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农民按使用面积进行奖励,鼓励农民自觉推广微生物处理新技术,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真正的秸秆综合利用的受益者。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镇政府成立以镇长田卫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镇直各站所、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镇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分片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各村支部书记为本村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实行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和党员包户,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全镇每一个角落,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田间地块,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在秸秆禁烧期间坚持一线,如有事外出一律向党委书记、镇长请假,如发现本村出现焚烧秸秆现象,按村主要负责人是否在岗、脱岗、漏岗视情按照党政纪和镇村绩效考核办法给予行政问责、经济处罚、戒免谈话和停职、撤职相应处理。使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目标、任务、监管、处罚贯穿始终。
(二)加大宣传力度,达成禁烧共识。
各村以生产组为单位召开群众会,使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20xx年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告知书发放到每个农户,并与之签订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承诺书,把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社会、生态、经济意义让每名群众入耳、入脑、入心、入目,增强其做好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为了确保宣传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实效性,在与农户签订目标责任书时实行五签制,即承诺人、生产组长、支部书记、包村乡干部、包区领导层层对承诺书签字,并实行谁签字、谁负责,谁代签、谁负责,谁漏签、谁负责,在全镇营造强大的禁烧态势,推动秸秆利用和禁烧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建章立制,实行齐抓共管。
(四)疏堵结合,确保禁烧实效。
在对焚烧严查重管的同时,由农业服务中心牵头组成秸秆综合利用宣传队,深入田间地头对粉碎还田、沤制粪肥等新技术进行全面指导,一是秸秆还田。通过机械直接还田,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等方式,扩大还田面积;二是用作饲料,围绕牛羊养殖,搞好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推广应用。三是安排一名副科级领导负责与生物质能发电厂联系积极引导农民收贮、出售秸秆,为秸秆发电提供充足燃料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