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C位热词。
2024/04/1615:02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C位热词。代表委员们广泛热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
那么,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个什么力?我们可以用“123”的框架来理解它:
围绕1个核心:创新;
解决2个问题: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摆脱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
具有3个特征: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一言以蔽之,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科技+创新”。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坚定践行者——大丰收农服平台(以下简称:大丰收)。
2014年立下初心:为农业插上“数智化”的翅膀
农资购买靠线下,东奔西走折腾不说,品质也参差不齐;
作物产量靠天吃饭,面对病虫害等突发状况,毫无招架之力;
空有规模化基地,靠自己吭哧吭哧干,缺专业人才,事倍功半。
10年前,这是横在农户面前的三座大山。
2014年,大丰收应运而生,它决心要为农业插上“数智化”的翅膀,陆续推出品质农资电商平台、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和社会化托管服务平台。这三个平台就像三位愚公,他们的目标是移走横在农户面前的那三座大山。
农资购物从靠线下买,变成了农户足不出户手机下单,农资直达田间地头;
作物产量从靠天吃饭,变成了“知天而作”,病虫害预防得好,农民大丰收了;
规模化基地从靠农场主单打独斗,变成了专业技术团队全程托管,投入减少了亩产提高了。
大丰收,为农业这个古老的行业,注入了全新的动能。
取之于科技,用之于农户
2015年,有人问大丰收创始人,“创业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回答说,绝大多数农户不会上网。
农户不会上网,这还怎么搞?在最初的前几年,大丰收用了最“笨”的办法:下乡。
销售团队都是地面作战,去到各个村子里,把农户召集在一起,装上电脑,接上网线,现场教上网,教怎么在大丰收电商平台买农资。
靠着这些笨办法,大丰收扛过了最初最难的两年,也在这两年中,越来越多的农户们成为了“上网熟练工”。
此外,2016年,大丰收开始做移动商城、小程序、APP,阵地全部转向移动互联网,亟需一个配套的服务体系,来为220多万农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的支持。
经过一年多的选型、对比,2018年,大丰收找到了能帮自己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网易云商。
引入科技力量的效果立竿见影:
大丰收每天人均服务的农户从2-3个提升到了30-50个,呼叫30″响应率为95%,呼叫满意度高达98%;
此外,大丰收还将呼叫、在线沟通过程中的数据沉淀下来,每周分析这些“客户之声”,了解农户对产品、服务各个方面的真实感受,不断进行优化。
取之于科技,用之于农户,大丰收办到了。
数农融合,赋能更多农资商家
在农资电商平台的角色之外,大丰收也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除了广大农户,还有一群人亟需“数智化”的翅膀,他们就是广大农资商家。
“我们在农资电商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了10年,农资商家正在经历和将要经历的东西,我们都经历过了。我们希望做出一个系统,把我们过去10年积累的经验沉淀下来,给到农资商家,让他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大丰收研发负责人说的这个系统,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2024年1月,大丰收推出了农资营销管服一体化数字管理SaaS系统——丰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