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的时候,浙江省的顾女士在线下购买药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本身是去购买一种抗生素药物,到了药店询问价格后得知,自己所需要的药物售价是44.5元。
本想着直接进行购买,但就在这个时候,店员却是突然间提醒顾女士,可以选择在线上的某个软件中进行购买,能够便宜不少,虽然说抱有一定的疑问,但为了省钱顾女士还是打开了某软件。
经过搜索后发现,这款线下买四十多的药物在线上只需要三十八元,甚至在领了一些优惠券以后只需要二十一元,看到这一情况以后,顾女士还是十分开心的,随后就直接在网上进行了下单。
看到这个情况以后,顾女士也是非常不理解,想着这其中又有什么猫腻,随后将这件事情报给了当地的新闻媒体,后来有记者对这个进行了调查,先是在各大购物软件上面选中了几件药物进行对比,后来发现每个软甲的价格还都不一样,有的高有的低。
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让记者一头雾水,为了彻底了解其中的猫腻,记者也是直接来到了药房当中进行询问,店员表示,其中起伏的价格也是和平台补贴有关,但具体药物的价格则都是公司进行制定的。
虽然说线上的价格相较于线下要低了不少,但却多了运送费这一项,并且不少药店也是规定,线上购药有着限购的规则。
以“感冒灵”为例,你在网上购买第一份的时候,它的售价是19.9,但你想要购买第二份的时候,它就直接恢复了原价,而有业内人士像记者透露,不少药店售卖药物遵循的都是“市场机制定价”。
而在一些网购平台上面,感冒灵的售价也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平台有着不同的价格,对于这个问题,药店的员工则是表示,“不同的采购和经销商渠道也会造成药价的不同”,同时网购虽然说便宜,但是没有办法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在结算的时候也是有运费等支出。
对于上述的这种情况,记者也是随机采访了一些居民,他们表示,自己会根据天气和距离考虑要不要去线下购买自己所需要的药物,如果说距离远的话,会选择线上购物,近的话就会直接前往药店进行购买。
如果说是一些不常见的病情,还是会选择前往药店进行询问后购买相对应的药物,需求量大的话他们则是会直接选择前往医院,因为在购买的时候可以刷自己的医保进行购买。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发生,就是一些特殊情况,在急需一些药物的时候,就会选择在线上下单由外卖小哥进行配送。
一纸文件的改变
其实想要真正的看明白药物的价格为何会浮动如此之大,都和2015年5月5日发布的一则通知有关。
上面显示从2015年6月1日开始,除了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以外,都取消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这一通知的出现也就意味着,药品销售方拥有者自主定价权。
2022年11月底的时候,国家也是公布了第一批网络禁止售卖的药物清单,明确规定了电商平台禁止销售一些常用的长效药,当然除了这些,网上一些售卖“保健品”的还是需要注意。
网上的保健品也是坑
除了一些日常用药以外,网上不少售卖的保健品存在有假药的嫌疑,甚至有的时候他们比假药还可怕,甚至可以说是“毒药”,2024年11月底的时候,河南省的有关部门就破获了一起在网上售卖假保健品的案子。
根据资料显示,在2022年的时候,嫌疑人董某就开始通过聊天软件向魏某购买保健品进行售卖,像“黄金玛卡”“美国肾黄金”“蚁力神”等保健品,等到货物到手的时候,董某就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售卖,共计获利三千伍佰元。
后来等二人被抓的时候,有关部门也是对他们售卖的药物进行了检测,后来发现,所售卖的保健品当中违规添加有“西地那非”,这是一种国家严令禁止添加的物质,甚至更严重的是,董某在明知道保健品违规的情况下还进行售卖。
随后经过法院判决,董某的行为已经是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最终被判有期徒刑八个月,同时处罚金七千元,不得不说董某的行为确实是有点“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
结尾
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网络购物虽然说在极大程度上提供了便利,但在这其中也是“鱼龙混杂”,一些黑心商户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会冒着风险去售卖一些违规药物,大家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一定要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