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入了现货市场的第二个阶段。1998年江泽民提出要用电子商务的方法来推进中国流通业的现代化,国务院十五经济发展规划也提出要稳步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并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第三阶段,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办国办又公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7年国家发改委、信息办推出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商务部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进入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相结合的崭新阶段。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主要是进行大宗农产品现货和准现货交易,这种交易界于期货和现货之间,
4、俗称中远期交易。自1999年全国首家大宗商品批发市场(电子交易市场)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成立以来,目前全国已经成了100家类似的电子交易市场,自发形成了一个新兴行业。各交易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一带,在大宗商品的主产区也集中出现类似的电子交易市场。如上海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山东寿光蔬菜电子交易市场、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华中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门槛较低,交易品种丰富,主要交易的农产品包括小麦、棉花、白糖、菜籽油、早籼稻、绿豆、玉米、黄大豆、豆粕、豆油、棕榈油、天然橡胶等。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的产生是商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大
5、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可以迅速提高商品交易效率,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保证交易农产品的质量,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供需双方通过互联网交易,扩大了市场容量,有利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避免农产品大范围迂回运输,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这么说,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对搞活国内现货农产品流通、繁荣市场经济、合理配置资源、衔接产需、调剂供求,促进物资流通向深层次、现代化发展,对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有着重要的作用。二、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主要风险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在我国是新兴事物,同样存在成长的痛苦,由于外部法律环境的缺失和制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电子交易市场随着交易最的增大逐步表现出
7、过低的门槛给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埋下混乱的伏笔。同时,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仍在巧立名目、打擦边球。对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关照往往打着“立足地方、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旗号。某些地方甚至通过行政性力量植入地方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表面上看也维护了交易市场的安全。实则造成地方与地方就相同产品相互竞争,也必造成地方与全国模式分庭抗礼的局面,难以实现真正意义的“中国价格”。这些审批部门各行其是,如何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规范,是规范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审批设立管理的挑战。二是监管规范缺失的风险。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法制建设相对于其发展速度而言是明显滞后的。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颁布一
9、。三是利益驱动下过度投机过度的风险。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以中远期交易为主,与现货交易相比,交易规模更大、流动性更高、价格波动空间更大,更有利于投机套利者进出。一些市场组织者往往不能严格管理,片面追求交易量,扩大市场规模,出现了违规炒作、价格偏离等风险事件,给市场和守规交易者带来了严重损失。2010年大蒜、绿豆疯狂涨价,一些不规范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就扮演了重要的幕后推手。当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交割率甚至比期货市场的交割率还低的时候,就可以说明,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已经脱离现货、过度投机了。国际期货市场上,期货合约的交割率一般不超过5%。而有资料表明,山东寿光盘的货物交收率不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