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刘更森老师,果树学博士,1996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我的主攻方向主要是果树资源研究与栽培技术示范,包括苹果及浆果类果树,如葡萄、树莓、蓝莓、草莓、醋栗及穗醋栗等。
2.介绍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工作状况?
目前,我们学校有省级科技特派员450人,其余各级各类科技特派员400余人,形成一支近1000名各级各类科技特派员队伍。
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通过地方科技局或扶贫办直接与乡镇村对接进行科技帮扶;
第二,通过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跨省市对口科技帮扶;
第三,通过建立区域性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产业技术示范带动模式进行科技帮扶。
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我们学校科技处组织11个专家团队,对青岛各区市200个省定贫困村进行了帮扶工作,专业涉及农作物、果蔬、畜牧、水产、农业机械及植保等多个领域和方向。
3.你帮扶过哪些地区?
(1)重庆市彭水县
(2)甘肃陇南成县
(3)内蒙古赤峰市
(4)省内青岛、烟台、威海、东营、临沂及菏泽等地
帮扶内容主要包括:果树栽培技术示范,包括果树营养诊断、果树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采取的方式,多数是田间地头,也有技术培训。例如,青岛市水利移民局、青岛市城阳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多次找到我们,到各乡镇村落,帮助指导葡萄、大樱桃、桃、蓝莓及草莓杏等果树生产及参加技术培训。
4.当地存在什么样问题?
各地情况各不相同,比如我们参加鲁渝对口帮扶,我被派到重庆市彭水县岩东乡,这个乡地处大山深处,人均耕地只有1亩,建议发展耐贫瘠浅根系树种,如清脆李等;内蒙古赤峰市我们帮扶的对象是桦木沟林场,我们帮助引进了蓝莓,醋栗及穗醋栗等灌木类果树,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抓手;而莱西市北张家寨子村作为本省科技特派员的帮扶对象,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该村主要以苹果产业为主,存在品种老化、树形结构紊乱、栽培模式落后、果品优果率低,技术传统等一系列发展瓶颈,产业结构调整及新栽培模式引进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5.如何帮助他们改良的?
我们除了提供技术咨询、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帮助引进品种外,主要通过项目规划、基地建设、技术跟踪服务等方式进行帮扶。像北张家寨子村,为当地引进设施葡萄促成栽培项目,从日光温室的结构设计到葡萄定植,从夏季管理到采收全程跟踪。具体地,我们帮助选择巨峰系藤稔葡萄品种,采用集约化促成栽培技术,实现了一年栽植,二年见果的栽培目标。
6.集约化促成栽培技术包括哪些内容?
这套技术体系包括一系列技术集成,其中比较关键的技术有以下几点:
第一,密植栽培技术
株行距采用0.4米×1.8米,每亩定植926株。
第二,破眠技术
升温前(一般在11月20-25日)每2瓶荣芽(250毫升)兑水一喷雾器(20升),1亩地打两喷雾器,喷布时做到“枝枝喷到,芽芽见药”,为了提高破眠效果,喷布前前一天傍晚需喷清水浸湿枝蔓,然后采用缓慢升温方法开始升温;
第三,膜下滴灌技术
采用膜下滴管技术,结合风口管理可得到有效控制,病虫害轻,同时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1)萌芽期。70~80%。
(2)新梢生长期。此期为需水临界期,75~80%
(3)开花期。花期不宜浇水,但为了促进开花整齐,需要在花前1周浇一次小水。
(4)幼果膨大期。此期如水分不足,产量会显著下降。75~80%。
(5)果实迅速膨大期。此期也是花芽大量分化期,土壤湿度宜保持在70~80%。
(6)浆果转色至成熟期。为促进浆果着色,提高果实品质,此期需严格控水,一般在采前15~20天停止灌水,土壤湿度宜保持在55~65%。
第四,水肥一体化技术
结合土壤伤情及物侯期进程,以薄肥勤施肥原则进行给肥给水。
(1)催芽肥。葡萄萌芽前10~15天,每亩施入尿素15公斤。
(2)花前肥。开花前7~10天,并在距植株40公分处追施尿素,每亩施入尿素30kg。
(3)花后肥。花后果实横径达到0.5公分时,每亩追施磷酸二铵50公斤。
(4)果实膨大肥。果实横径达到1公分时,结合灌水,每亩追施硫酸钾20~30公斤。
第五,叶面追肥技术
在开花前7天和开花期,喷0.2~0.3%硼砂、0.1~0.2%硫酸锌,混合0.3%的磷酸二氢钾喷布叶片和花序,有利于提高葡萄坐果率,防止大小粒;
果实膨大和着色期,喷布0.3%磷酸二氢钾、0.2%硫酸亚铁或0.1~0.3%的尿素,提高果实品质,维持叶片的光和效能。
第六,平茬修剪技术
第七,果穗管理技术
开花前5~7天,去副穗,掐去穗尖的1/5~1/4。
落花后15~20天,进行疏粒,疏去部分小、病、伤、畸形和过密的果粒。大粒品种,如‘藤稔’留45~50粒左右,每穗重750~1000克。
第八,保果技术
盛花期用25毫克/升赤霉素浸蘸花序,花后10~15天后再用25毫克/升赤霉素+10毫克/升氯吡脲(CPPU)浸蘸1次果穗,可获得无核果实。
8.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在省科技厅、青岛市科技局号召下,学校科技处狠抓科技特派员工作。科技特派员对北张家寨子镇村的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我们进行了现代果树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以先进的栽培模式和配套技术引领大家走上现代果业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日光温室设施葡萄每株选留3~5个结果枝,亩产量基本在2000~3500公斤,果实5月25日前后成熟,每公斤价格在40~56元,亩产值8~10万元,1000平米棚很容易实现12~15万元的产值,农户看到了丰收的希望,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
9.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如何与科技特派员结缘?帮扶前后村里的变化?
以北张家寨子村为例,我们通过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带动以及村里技术实际需求结缘。我看村里的前后变化是,他们看到了依靠科技进步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广阔前景,观念得到解放;在项目带动下,农户自发地进行了产业结构改革。目前已经带动8户青壮年劳动力发展日光温室和避雨葡萄栽培100余亩,引进阳光玫瑰、克瑞森无核、寒香蜜及甜蜜蓝宝石等品种,大家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10.下一步对北张家寨子村是否继续实施科技帮扶工作?
面对北张家寨子村产业结构调整及自身发展要求,我们准备继续以项目带动或技术咨询方式,引进苹果省力化栽培模式,彻底改变当前苹果品种老化,产量不稳,效益不高的状况。
具体的,通过M9-T337中间砧木应用,采用高纺锤形树形,单轴延伸修剪,宽行定植模式及水肥一体化管理等一系列技术带动农户实现技术革新,实现亩产量4000~5000公斤,优果率达95%以上的栽培目标。
11.请您谈一下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感受?
作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特别是被评为2020年度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个人,我感到无尚的荣光,也感觉到肩头的责任。
高纺锤形苹果矮化栽培模式(5年生寒富/M9-T337/B9)
(照片由青岛市青山湖苗木有限公司提供)
张建伟:莱西市大古河街道北张家寨子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北张家寨子村位于213省道以西,大沽河北,距离莱西市区约12公里,全村共有290户、867人,村域面积1800亩、耕地面积1018亩。种植业主要以苹果和设施葡萄生产为主。
科技特派员帮扶前后,村里产业的变化很大:①盘活土地资源,引进产业项目,融资200万元,在刘教授帮助下建起日光温室葡萄大棚12座,形成组织引领、项目带动、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良好态势;②打造“沽河红”苹果品牌,获评中国华商论坛2019年青岛赛区“最佳鲜甜水果”冠军;③确定“发展设施栽培、加快产业转型、促进增产增收”的思路,并形成了广泛共识;④大力发展大棚葡萄栽培,“输血”“造血”相结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每年可收入15万元。
未来,我们将在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借助科技特派员项目及技术力量,发展现代果树生产。未来要做的是,全产业链,包括果树品种引进,苗木繁育,果树栽培,果品冷藏,品牌建设及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搭建。
着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①当前,村里产业经济面临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设施葡萄经科技特派员帮扶,取得了显著的栽培成效,我们将引进阳光玫瑰等新品种,进一步发展设施葡萄产业。
③村里两委研究决定,我们继续与青岛农业大学进行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依托我们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把我们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④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我们希望加大青壮年科技技能培养的同时,从生产关系出发,建立果树产业职业技术联盟或者公司化运作,从种质资源、农资、技术进行组团式服务,我们需要,也特别渴求有更多懂果树、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及农业经济的科技特派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