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斌: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保粮食安全促绿色农业发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中心研究员张正斌的著作《应对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粮食安全和绿色农业协同发展》出版。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张正斌的研究成果,我们就气候变化、水资源高效利用、粮食安全以及绿色农业发展等问题采访了他。

1.水资源高效利用是粮食安全和绿色农业发展的基础

现代水利周刊:您出版《应对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粮食安全和绿色农业协同发展》一书是出什么考虑?

张正斌:首先,气候变化是旱涝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威胁水资源安全,而水资源安全又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南北方旱情频发,给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特别是粮食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虽然我们无法控制气候变化,但可以改变水资源的时空调控,以应对气候变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其次,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突出。水是流动的载体,可以把污染物扩散到广大地表、江河湖海及地下深层,直接威胁供水安全、饮水安全、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因此,绿色能源发展、绿色工业发展、绿色农业发展、绿色水利发展,特别是污水治理和循环利用,无疑成为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重中之重。

现代水利周刊:通过这本书,您想向读者传递哪些信息?

张正斌:如何挖掘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潜力?谁来养活中国人?如何科学应对复杂的气候变化,实现我国水土资源和粮食安全协同发展,进而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这些都是该书要回答的问题。书中第一部分是关于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和灾害,保障粮食安全;第二部分是关于中国水土资源和粮食安全协同发展;第三部分是关于加快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发展。

现代水利周刊:您刚才提到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您认为,目前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上面临哪些问题?

张正斌:全世界粮食贸易量大概是3亿吨,而我国粮食需求量是7亿吨,是世界粮食贸易量的2倍还多。谁也养活不了我们,我们只能靠自己养活自己。

目前,我国有6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还有1~2亿吨的粮食缺口,需要靠从国外进口来弥补。因此,习总书记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和旱涝等灾害频发,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首先受到冲击。此外,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我国中高产耕地面积有减少的趋势;随着人口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进口量不断增加,北粮南运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水土资源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农业灌溉和高效用水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我国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因此,中国人要想端起饱满的饭碗,还要迎接许多挑战。

要想饭碗里装着自己生产的粮食,水缸里首先要多积蓄淡水。虽然我国总体来说南涝北旱,冬春干旱、夏秋多涝,但无论气候如何变化,只要我们通过各种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建造适量的大中小型水库,包括土壤水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工农业用水、城镇用水和粮食安全。

2.没有绿色农业就没有绿色发展

【绿色产业应包括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绿色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导产业之一】

现代水利周刊:绿色农业是您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您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张正斌: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污染治理,以低碳、清洁、高效为特征的绿色发展,在许多行业中得到提倡。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发展的目标是提高绿色经济效益,实现产业、社会和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要落实到绿色产业上,绿色产业应包括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而不仅仅是绿色能源、绿色材料和绿色制造业等等。如果没有绿色农业发展,我国的绿色发展无疑将成为一句空话。

绿色农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绿色食品,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工农业、食品业和流通业等各个系统上下游全面参与和统筹管理,要按照绿色能源→绿色工业→绿色材料→绿色制造→绿色化肥→绿色农药→绿色除草剂→绿色空气→绿色水资源→绿色土地→绿色农业→绿色食品生产→绿色食品加工→绿色食品储运→绿色生活的产业链,全面系统地设计、监管食品安全生产。

绿色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通过微生物、动植物的食物链和生态链,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绿色发展的核心和技术支撑。

现代水利周刊:现在也有专家提出,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张正斌: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生态农业应该包括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生态农业中的一种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农业发展方式。它们有部分共同的技术和原理,也有共同的目标,即利用对环境污染少的投入资料,通过高效的自然资源利用技术,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益的生产模式,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将水资源高效利用作为基本国策

【发展绿色农业,绿色水资源供给是关键之一。为保障农田水利发展,建议将水资源高效利用作为基本国策,给水利建设以长久稳定的支持和投资】

张正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必备要素。大气污染、农田污染加上大量的污水直排,通过水汽循环和水系流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将更加严重。因此,在发展绿色农业中,绿色水资源供给是关键之一。发展绿色水利,保护绿色水资源,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根基。水利部门、农业部门等要和环保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减少污染源排放,加大污水治理和循环利用力度。

现代水利周刊:绿色农业发展对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等,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张正斌:一是要建设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优化水资源的时空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将水害变为水利。二是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三是要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建好全国水系渠道联网,扩大灌溉面积,减少旱涝灾害,保障粮食安全。四是要积极推行现代农业节水技术,让每一滴水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五是要加快污水治理和循环利用,尽可能地节约水资源。

现代水利周刊:农田水利是民生水利的基础和表征之一。在深化水利改革的当前,您认为农田水利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张正斌:中国有18亿亩耕地,灌溉地面积占50%,旱地仍然有9亿亩。50%的灌溉农田却提供了60%~80%的食品(包括粮食、蔬菜、畜禽产品)等。可想而知,没有灌溉农业,就没有我国的粮食安全,这说明农田水利无比重要。

然而,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还不完善,农业生产依然靠天吃饭,经常受到干旱洪涝的威胁,带来粮食和经济损失。水利工程建设需要长远战略布局,不能因为风调雨顺就忽视,等旱涝灾害来临又加强,要全国一盘棋进行顶层设计。

根据水利、农业、区域经济、城镇等的发展及我国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一直在建议,将水资源高效利用作为基本国策,要给水利建设以长久稳定的支持和投资。从南水北调等跨区域调水,到水库建设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再到农田水利的最后100米而不是一公里,以及土壤、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等,都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努力完成。如何实现全国管道输水联网,普遍开展喷灌和滴灌,实现从灌溉农田、土壤到灌溉作物根系的水分高效利用农田灌溉体系,是农田水利的最终目标。

现代水利周刊:您认为水资源高效利用面临哪些难题?

张正斌:水利事业的总体目标是保护水资源和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主要任务有5个:一是航运和防洪,二是抗旱,三是城镇供水,四是发展养殖业等,五是污水治理和循环利用。其措施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水库、池塘、水窖等蓄水工程,渠管道、喷灌、滴灌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污水处理厂和循环利用工程。

但在目前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高效利用,多是排到江河湖海和地下。污水处理目前主要归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部门管理,并没有形成从水源头到中间利用环节及终端污水治理和循环利用的一体化高效管理体系。此外,各部门合作机制不完善等,是水资源高效利用急需克服的难题。

现代水利周刊:在水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方面,我国有哪些地方做的比较好?

张正斌:我举一个实例,2013年冬天,我有机会到海南南繁种子基地加代小麦种子,在三亚崖城镇和南滨农场看到了一些关于古代水利建设的情况,让我感慨万分,进一步加深了对水利建设重要性和普遍性的认识。

通常,我们普遍认为,南方水资源丰富,雨涝经常成灾,对抗旱防汛水利工程建设不太重视,主要靠自然河流抗旱排涝。但实际上,在明清时期,一些被贬到天涯海角的官员,就带领当地民众开始修建一些水库、水渠(官沟)等,进行抗旱防涝和灌溉农田,有效应对了自然灾害,保障了一方平安。直至现在,这些水利工程还发挥着灌溉农田的重要作用。

当地人民也非常重视高效节水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许多种子和蔬菜基地都采用垄沟覆膜灌溉技术,管灌、喷灌和滴灌等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他们还大量使用彩色粘板,防控病虫害,使用一些低毒的生物农药等。这是一个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农业发展的典型。

4.保障水安全需要水资源高效利用

【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任务是,将水资源治理转变为水资源高效利用。这样才能保障防洪安全、抗旱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

现代水利周刊:当前,如何保障我国的水安全是一个重要课题。您对此如何理解?您认为水资源高效利用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可见,我们已经认识到水安全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为此,我们提出了保障中国水资源安全的方略:抓好白色水(人工降雨和防雹)保障抗旱安全、粮食安全;调控蓝色水(水资源时空调控,南水北调、雨水利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循环利用灰色水(污水治理)保障生态安全、供水安全;开发绿色水(生物节水、农业节水、工程节水)保障粮食安全;挖掘金色水(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保障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

最后,以此书的封底寄语作为祝愿:全球同此凉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让每一滴水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绿色”发展要让天蓝、地绿、水清,让食品更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THE END
1.高标准农田能种哪些农作物?(附农作物的一生图解)二、高标准农田不种植粮食作物有哪些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种植不符合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要求作物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可以不予发放粮食生产相关补贴;对有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AwODQ1Mw==&mid=2648927976&idx=4&sn=48e3318f373e0f5ff2a3133b18e3c2d7&chksm=89b90dc0168d86404716db3a48b65a8aca55f1277f23c6e74f7ae2afa035779a341b10b8350c&scene=27
2.十几种农业类型,看看有你了解的吗?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农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许多关于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土地利用和农产品加工的知识。关于农业类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学角度来讨论。 首先,根据农业的目的和经济效益,我们可以将农业类型分为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农作物种植包括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油菜https://zhuanlan.zhihu.com/p/652956033
3.农业生产资料有哪些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各种物质和资源,包括种子、农药、化肥、农具、农业技术等。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农业生产资料的主要作用和意义。一、种子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作物繁殖和生长的起点。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优良的种子可以提供较高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使作物在短时间内形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3365344183567900&wfr=spider&for=pc
4.休闲农业自然资源包括了哪些内容?爱问知识人休闲农业园的开发必须建立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所处 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休闲农业https://iask.sina.com.cn/b/6hP2EBlf4Ez.html
5.2023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023年,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农发〔2023〕1号发布,被称为2023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023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涉及抓紧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https://www.nongjiao.com/news/read-32735.html
6.农业补贴政策包括哪些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国家非常重重视。那么,大家知道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包括哪些吗?在此,华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包括哪些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补贴政策包括哪些 1.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https://www.66law.cn/laws/718375.aspx
7.惠民县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设施农用地项目包括哪些?设施农用地项目包括哪些? 依据《山东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设施农业用地是指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按功能分为生产设施用地和与生产直接关联的辅助设施用地。1、作物种植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是指直接用于作物设施种植(工厂化栽培)、育种育苗大棚、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场内通道等设施用地http://www.huimin.gov.cn/art/2023/3/21/art_320532_10421001.html
8.不可再生能源有哪些?地球哪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2、农业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是农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包含着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 3、森林资源 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是森林资源,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野生动物、林下植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乔木林地https://www.mbt-energy.cn/news/industry/2111111.html
9.休闲农业开发主要依托哪些乡村资源条件?因此,休闲农业项目开发与规划时,应首先对乡村资源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评价,从而为规划建设和合理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乡村资源种类繁多,涵盖生产资源、生活资源和生态资源,较乡村传统农业资源更为宽广。 一、乡村农业生产资源 乡村农业生产资源一般是指农作物及与农作物密切相关的农耕活动、农机具等,另外,家禽家畜也包括在农https://www.meipian.cn/34i7o5k0
10.农业资源的特征十篇农业资源的特征篇1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资源特征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10-0057-07 农业文化遗产(Agricultliral Heritage systems)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其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https://www.gwyoo.com/haowen/255153.html
11.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强国”,有何深意?——中国青年网建设农业强国就是要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的农业,建成农业强国有五个特征: 一是供给保障强,农业的首要功能就是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农产品,要有强大的产出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 二是设施装备强,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的农业需要通过科技进步、设施建设(包括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等)来提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n/202302/t20230214_14318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