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少人在后台问堂主,昨天怎么没有推送……
真相是……堂主因为食物中毒病倒了
在吐了几次和昏睡了十几个小时之后,堂主决定,是时候来谈谈「食品安全」这件事了。
-1-
在中国,「食品安全」这个词,一直都很敏感。
其实,它有两个意思:
不过,我们往往比较在意第二个涵义,而忽略了第一个。
今天,堂主想和大家聊聊「农药」。
-2-
堂主,你这是废话啊,以前月收入的一半以上都要用来填饱肚子,现在连十分之一都用不了,怎么会饿死?
没错,现在食品确实相对越来越便宜。但食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食品是从地上长出来的。
来看几个权威的数据:
和世界总体趋势不同,我国的耕地越来越少了
▼
地变少了,粮食产量还要增加,怎么可能呢?
事实上,我们单位面积土地的粮食产量,确实在逐年显著提高,而且比世界平均水平要快。
而粮食却越来越多了
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答案只可能有一个:技术进步。选育、农药、化肥、农业机械化、保鲜技术,缺一不可。
-3-
总有人抱怨:
现在的菜都打了农药,不用农药行不行?总不能把我喂饱的东西是有毒的,倒是没饿死,反倒被毒死了。
堂主想要说的是:
首先,农药主要是为了除草除虫,不用会减产,粮食蔬菜就会涨价,这个大家都知道。
其次,说「有毒」,可能并不客观。
有毒无毒这个概念,不是非此即彼的。喝水无毒无害,喝太多也会造成水中毒。而少量肉毒毒素甚至可以用来做美容手术。
换句话讲,有没有毒,要看吃了多少。
所以说,不用一听到「有农药残留」,就人心惶惶。如果食品里虽然有农药残留,但足够少,就没事。
-4-
有人问,农药撒进去,杂草害虫刷刷死一片,人吃了会没事?我不信。
现代农药的研究方向,是按照对人无毒的方向设计的。比如:
杂草没有光合作用就会死,他就设计一个能阻断光合作用的药,一放进去,杂草就死了。人又没有光合作用,当然不会受影响。
那谁能判断某种农药,吃多少算有害,吃多少算无害呢?
这个是政府和科学家们做大量实验得出的结果。
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都考虑在里面,得到一个无害的阈值。为了保证安全,这个值一般再除以一百,才是规定的限值。市场上贩卖的农药,必需是经过试验和审批;而农药的使用量,也有严格的限制。
所以,符合规定的食品,理论上讲,吃进去就没有问题。
-5-
很多人会质疑:标准是标准,有些商贩菜农,不会按照标准执行。
这个完全是违法行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
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现在很多菜市场还设了农药残留「快检站」,并将检测结果公示。
从农田到餐桌,政府都在加强监管。当然也不可否认的是,漏网之鱼还是难以避免。
正规的商店、超市卖的蔬菜水果,会比小商贩要严格。所以为了确保安全,到正规渠道购买,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