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同志就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通知》下发的背景和目标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2019年1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2020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设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我国是全球鲜活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有着旺盛的冷链物流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强劲发展活力。2020年,我国冷库库容达7080万吨,冷藏车保有量增至28.7万辆,制冷工艺也从传统的高温、低温型向预冷、气调、速冻、超低温等多种类型发展。但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鲜活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需求满足比例不超过20%。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整体规模不足、缺口较大,偏远地区、主要产区少,建设和使用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已有规范标准衔接不紧密、不成体系,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脱节,运营方式落后、功能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加快推进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解决鲜活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2020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支持河北等16个省(区、市)的1.1万个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建设了近500万吨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受到了广泛欢迎,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知》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坚持“农有、农用、农享”原则,围绕鲜活农产品,聚焦新型经营主体,立足田间地头,相对集中布局,标准规范引领,农民自愿自建,政府以奖代补,助力降损增效,推动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和减损增值能力以及主体服务带动能力显著提升,促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加快实施、农产品产销对接更加顺畅、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更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
问:今年设施建设的实施范围和支持主体有何变化
答:在2020年工作基础上,结合新形势要求,《通知》对2021年建设实施范围和支持主体等方面进行了适当调整。一是实施区域更广,支持范围从16个省(区、市)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中国融通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二是覆盖品种更全,重点围绕蔬菜、水果,兼顾地方优势特色种植品种。三是支持主体更多,包括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以及已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832个脱贫县可不受示范等级限制,还包括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中国融通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问:今年的设施建设内容做了哪些调整
答:《通知》在2020年重点支持建设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的基础上,2021年结合市场发展、储运加工的实际需要,将预冷设施及配套设施设备纳入支持范围。主要包括强制通风预冷、差压预冷或真空预冷等预冷库或预冷设施,以及必要的称量、清洗、分级、检测、信息采集等设备和新建贮藏设施专用的供配电设备。
问:今年的补助标准有什么变化和要求
答:在保持补助标准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知》对2021年建设补助标准做出了一些调整。继续采取“双限”补助标准,按照不超过建设设施总造价的30%进行补助,832个脱贫县不高于40%,单个主体补助规模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考虑建设主体生产规模,农垦农场和中国融通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不受单个主体补助规模限制。同时,《通知》明确规定,对农民合作社获得的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资产要量化到全体成员并记载在成员账户中;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资产要量化为集体成员持有的股份。
问:各地应如何组织开展设施建设工作
问:今年的工作与去年相比有什么创新的地方
答: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通知》提出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在全国择优选择100个蔬菜、水果等产业重点县,中央财政给予重点补奖支持,原则上安排补助资金2000万元,由各地结合实际并根据规定的支持对象和补助标准确定,下一年重点根据试点县绩效评价结果,再适当安排奖励资金继续支持。同时支持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中国融通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推进试点。
试点目标是建设一批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培育形成一批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运营主体,探索一批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运行模式,基本建成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产品产地冷链体系,促进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实现农产品产销衔接、优质优价,农产品供给质量和能力明显提高,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要。
问:哪些县可以成为试点县
问:试点县重点任务有哪些
问:对做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提出了哪些工作要求
答:经过去年的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通知》对做好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提出5项要求。
在组织领导上,要求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财政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强化信息手段运用,加强全过程管理。任务实施县、农垦农场要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建立健全联合工作机制。鼓励开展“一站式”服务,保证工作方向不偏,资金规范使用,建设取得实效。
在政策支持上,要求各地统筹用好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加大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切实落实农业设施用地政策,鼓励与批发市场、邮政快递、电商平台等企业开展合作,依托项目加快田头市场建设。
在资金使用上,要求各地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定期调度和报送资金使用进度。对于资金结转量大、工作推进慢的地区将调减或不再安排下一年任务资金;对于绩效考核结果较差或出现严重负面影响的试点县将采取多种措施予以处理。同时,加强与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支持项目的衔接。
在风险防控上,要求各地建立内部控制规程,规范业务流程,强化监督制约,开展廉政教育。任务实施县要切实压实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核验程序,确保设施质量。对倒卖补助指标、套取补助资金、搭车收费等严重违规行为,要坚决查处。
在培训指导上,各地要通过发放明白纸、张贴宣传画、现场教学和建设样板库等方式,构建省、市、县3级技术指导和经营服务体系,开展专业化、全程化、实用化培训,提升政策实施效果。
在宣传示范上,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农产品产地市场信息数据采集,加强与邮政、快递、电商等企业合作,实现上游产品和下游服务高效对接。综合运用多种渠道强化宣传,推出一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