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西供销社大院喜事接连,广西“三鹤”六堡茶文化展示中心、广西供销社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广西供销社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广西农资协会等相继开门营业,“广西供销”重新活跃在群众生活中。
在你的记忆里,供销社是什么样子?
旧日供销社门市部场景。广西供销社供图
1951年,广西成立合作事业管理局,并自上而下建立了合作社机构;1955年8月,广西省供销社正式成立;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社成立;2006年,经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为正厅级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
风雨数十载,广西供销社在奋斗中积蓄力量,在挑战中稳步前行。如今,广西供销社蓄势待发,在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中逐步展现新作为。
广西供销社现今场景。广西供销社供图
着力打造“十个百亿元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直以来,广西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全国供销总社的指导下,不忘为农服务初心,团结拼搏、奋勇前进,书写了一幅幅壮丽的供销诗篇。
全区供销社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运行一直保持良好势头。2021年购进总额1481亿元,销售总额1718亿元,农产品购进总额328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845亿元,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414亿元,再生资源购进总额19亿元,利润总额4.27亿元。今年1—9月,销售总额1542亿元,476家社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7.9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40.47亿元,利润总额3.97亿元。
随着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新时代的广西供销社更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围绕服务“三农”工作大局,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认真谋划实施六堡茶、农资经营、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十个百亿元产业”,全力推进广西供销合作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壮美广西贡献供销力量。
广西供销社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广西供销社供图
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
基层供销社覆盖95%以上乡镇
基层供销社是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是为农服务的桥头堡。近年来,全区供销社系统实施“十百千”工程,每年打造10个左右经济实力强、组织基础牢、管理水平高的“十强”县级供销社,100个左右综合实力强、业务功能全、服务水平高的“百佳”乡(镇)供销社,1000个左右与农民联结紧密、示范作用突出、农民评价好的“千家示范”村供销社。目前已评出容县、灵山等2个“十强”县供销社,评出横州市横州供销社等33个“百佳”乡镇供销社,评出横州市校椅镇横塘村等81个示范村供销社。
如今,全区供销社系统共有乡镇基层社1066个,建设村供销社1700多个,基层供销社覆盖95%以上乡镇,基层社社员达到61.95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人数五年增长近8倍,由2016年5.09万人增至目前40.53万人。全区基层供销社营业总收入增长率持续大幅提升。
广西“三鹤”六堡茶陈列馆。广西供销社供图
打造六堡茶百亿元产业
推动广西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
聚焦品味、品质、品牌,广西供销社充分发挥直属企业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的龙头作用,大力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战略,今年在梧州茶产业聚集区购地360亩建设集种植、旅游、文化、教育、养生养老等产业于一体的广西“三鹤”六堡茶生态产业园,第一期已购地130亩,建设14万平方米新厂房,总投资15亿元,并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
该项目建成后,可助推实现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年产六堡茶达8000吨,年产值20亿元,税收超亿元,成为黑茶生产最大单体企业,带动更多茶农增收致富。当前,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年营业收入近5亿元,“三鹤”品牌价值已上升至4.53亿元,稳居广西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首位,成为全区茶产业的龙头企业。
打造农资经营百亿元产业
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得到发挥
为便于掌握全区农资供应、销售、价格等情况,广西供销社和中国东信公司共同建设广西供销农资云平台,于今年6月16日正式上线运营,双方还就农资销售工作开展合作,确保农资保供稳价、量足质优,更好地实现惠农利农。成立广西农资行业协会,把全区40多家农资企业集聚在协会内,整合优化社会资源,加强行业监管,倡导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农资市场价格,争取更多钾肥配额。
农民专业合作社水稻烘干生产线。广西供销社供图
同时,建立化肥淡储制度,发挥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据了解,广西供销农资企业已在27个县开展平价销售化肥,今年上半年,全区供销社系统236家农资经营企业和6140家农资经营网点供应化肥240多万吨,约占全区春耕用肥量的74%。
扎实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工作
提升农村现代流通服务水平
广西供销社主动承担广西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按照《广西统筹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统一布局,成立广西供销冷链物流公司,着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农村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结合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推动每县建设3000平方米、乡镇300平方米、村20平方米左右的统仓共配物流中心,整合“三通一达”快递、邮政、电商企业进驻,积极组织申报冷链项目建设,推动广西寄递、电商、冷链体系建设,解决工业品进村慢、农产品出村难的问题。
农副产品冷库项目。广西供销社供图
同时,按照“1个县级冷链物流集配中心+N个田头保鲜仓+N个移动式冷库”模式,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全区供销社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打造流通强县。在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供销社系统专项整治盘查核实的1.82万亩土地,盘活土地资产,发挥土地效用,助推农村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开展乡村振兴·广西供销大集活动
农产品和日杂用品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构建“1+14”的“广西农产品供销大联盟”,发动区、市、县、乡四级供销社的力量,广西供销社在全区积极开展“供销大集”活动,打造供销系统农产品销售品牌。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广西供销大集活动2000多场,线上线下交易(含现场签约认购)6亿多元。
承办粤桂扶贫协作消费扶贫对接活动暨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广州)交易会。广西供销社供图
并且,积极推进第22届广州农交会筹备工作,将广西的名特优农产品推向大湾区、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推动全区农产品企业对接“832平台”以及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和扩大农村消费。
如今,新建成的广西供销社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和广西供销社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已有100多家供应商、3000多种产品进场展销,通过抖音、京东把广西名特优产品销往全国,线上线下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截至目前,全区供销社系统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100多亿元,广西“832平台”自2020年累计销售全区33个脱贫县农副产品16.54亿元。
举办供销大集。广西供销社供图
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百亿元产业
服务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
广西供销社把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及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农业降本增效、农民富裕富足的根本需求,以服务规模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在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问题上,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子,服务领域由粮食产业逐步向甘蔗、茶叶、桑蚕、果蔬等特色产业拓展;服务环节也由土地托管逐步向耕、种、管、收、加、储、销等全产业链延伸。
截至目前,广西供销社系统累计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1000多万亩次,同时积极开展粮食、糖蔗、果蔬、茶叶、中草药、林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化服务。
无人值保机喷洒农药。广西供销社供图
打造资产盘活开发百亿元产业
加快构建综合服务平台
据悉,当前全区供销社系统现有土地资产5800多宗、1.86多万亩,其中闲置未开发利用土地资产920多宗、3800多亩。
为加快打造资产盘活开发百亿元产业,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广西供销社立足“供、销、服”主责主业,加强顶层谋划,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关于盘活土地资产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多措并举盘活土地资产。
通过加强资产监管,筑牢“防火墙”,实施“县基一体化”管理,对社有企业、基层社的资产财务实行“统一运营、集中审核、独立核算、收支两条线”。按照国家、自治区政策导向和投资计划,聚焦服务“三农”功能项目,目前已汇集县域商业项目419个,投资总额65亿元。积极争取和承担“新网工程”、合作发展基金、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综合改革等涉农项目建设,仅去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就安排了综合改革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支持50多个为农服务综合平台项目建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合作,强化联农带农,按各方投入的股本进行收益分红,其中给予村集体的固定回报不低于实际投入资金的6%。
目前,全区供销社系统盘活土地资产共296宗,面积65.8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77.41亿元,项目年收益4750万元。
盘活资产建立的供销大厦。广西供销社供图
新时代新征程,展望未来,广西供销社将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十个百亿元产业”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谱写更为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广西新篇章。(李新、黄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