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已经对生鲜电商的印象从陌生走向熟悉,甚至开始习惯于从线上下单购买日常的水果、蔬菜、乳制品等。生鲜产品的价格、便捷性、品类丰富度仍旧是生鲜电商驱动消费者下单的重要因素,而本地水果蔬菜拼价格,进口水果拼种类和新鲜程度,也已经是消费者衡量的因素之一。随着生鲜电商入局者和出局者的名单不断更新,如何获取资本青睐、取悦消费者以及扩大市场认可度,正在成为生鲜电商最直接的欲望。
市场认可度提高
随着电商平台不断试水生鲜产品,并向上游与下游双向延伸,消费者对生鲜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多家生鲜电商平台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相对于前几年刚起步的生鲜电商市场,消费者近几年对生鲜电商的认可度有所增加,虽然资本对生鲜电商变得更为理性,但市场在逐渐被打开,优胜劣汰的趋势已经逐渐展露。
对于涉及水果、蔬菜、鱼肉蛋奶的生鲜电商来讲,水果的诱惑力远远高于其他品类。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内容来看,消费者购买水果、水产海鲜和奶制品分别占比为26.42%、23.24%、18.24%。一家生鲜电商CEO称,平台中水果一直都是销售的主力,蔬菜和鱼肉蛋奶虽然也有可观的销量,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不强烈,有时只是在购买水果时恰巧对蔬菜等品类有需求,才会一同购买,平台之所以售卖蔬菜,一方面是希望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另一方面则想用水果带动其他品类的销量,进而扩大销量。市民赵女士也认同上述观点,称在最开始只是买水果,当在生鲜电商平台购买水果成为习惯后,才尝试购买蔬菜和鱼肉蛋奶,毕竟水果消耗量大且即买即食,蔬菜和肉类还需要回家加工。
尽管消费者对生鲜电商的认可度在提高,但信任度仍旧非常薄弱。“消费者下单十次,只要有一单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消费者对该平台的信任度降低,甚至不再光顾。”经营一家小型生鲜电商平台的负责人这样称。品类的丰富度、产品的新鲜度、物流的速度一直是生鲜电商经营者们绞尽脑汁想解决的难点。
消费群体年轻化
与此同时,由于生鲜电商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便购买到异地的生鲜品,消费者在购买本地生鲜品之余,进口生鲜也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线。以天天果园为例,南非葡萄柚、美国西北樱桃、新西兰苹果都是平台生鲜品的主力军,进口水果的品类也增加了平台产品的丰富程度。消费者称,总是希望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更多的进口果蔬或者是有机、绿色等食品,既是为了尝鲜也是希望提高生活质量。
年轻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快捷和方便的生鲜电商已经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之一。根据速途研究院的调查数据可知,生鲜电商的用户主要是集中于26-35岁的年轻群体,其中男性消费者占43%、女性消费者占57%。
线上价格标准模糊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生鲜产品,线上的价格标准相对模糊,商家对产品的描述集中在口感和营养价值上,能够与其他平台或者种类对应价格区分的指标并不多见,这或是影响生鲜电商进一步发展的路障。
而在上述四款产品当中,仅本来生活和中粮我买网的芦笋在商品详情中涉及到芦笋的品牌,仅中粮我买网和天猫超市在商品详情中介绍了商品的产地。此外,均是介绍芦笋的营养价值乃至平台或商家的理念和在生鲜方面的总体举措。此外,在商品品相上的描述也大同小异,多是口感类的描述,几乎没有更为直观的描述。即是对于商品详情中提到的品牌和产地指标,不考虑这些对商品市场价格的影响,无名商品之间也有大概5%的价格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