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国家农产品作物单产较低。例如粮食生产大国哈萨克斯坦粮食亩产很低,2007年哈粮食大丰收,折合亩产87公斤,而与哈萨克斯坦毗邻地理气候土壤条件类似的我国新疆地区小麦单产2004年己经达到了每亩120公斤。中亚棉花生产大国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单产低于我国,乌最好的棉花“布拉哈—6号”相当于新疆二级棉水平。新疆棉花单产、总产分别较乌兹别克斯坦高30%-50%和30%以上。造成粮食单产低的原因是综合的,农作物育种技术落后是关键原因。优良的农作物种子是提高品质和产量的关键,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中亚国家农业育种技术非常落后,基本空白。例如,吉尔吉斯斯坦每年小麦种子都是从上年的商品麦种筛选出来的,谷蛋白率较哈萨克斯坦小麦低18%,所产面粉甚至不能为面包、懊等作原料。吉尔吉斯斯坦每年被迫从哈萨克斯坦进口面粉,以供应国内食品生产厂家。塔吉克斯坦棉花育种技术落后,棉种质量不符合标准,经济效益低下。2005年,塔吉克斯坦棉田平均每公顷收获籽棉15.6担;2006年,平均每公顷仅收获16.7担,单位产量低是塔吉克斯坦棉花产量小的主要原因。
2.农业机械陈旧
中亚国家延续前苏联时期建立的集团农庄经营模式,土地集中平坦,非常适合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但中亚国家农业机械普遍老化,急需更新换代。例如乌兹别克斯坦剥绒机老化导致效率低,出绒率大约只有32%,低于新疆地区平均35%的出绒率。榨油设备陈旧,乌棉籽的出油率只有10%-15%,远低于中国23%的出油率。塔吉克斯坦农业机械严重不足,极其缺少采棉机,设备老化严重且得不到修理。
3.灌溉设施不足
中亚地区地表水分布极不平衡,主要灌溉水源是锡尔河和阿姆河,地处两河上游的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占了2/3的水资源,而地处下游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地表水资源总和才接近1/3。一方面是有限的水利资源,另一方面是灌溉体系缺乏。哈萨克斯坦灌溉系统在独立后基本破坏殆尽。水利资源丰富的吉尔吉斯斯坦,灌溉体系也较为缺乏,蓄水和供水能力有限。且无力投资改善灌溉体系,目前主要依靠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有限的援助和贷款实施规划和建设。2007年,吉农田灌溉用水4.51亿立方米,占实际所需的69.5%,仅有28%的灌溉设施得到维修。
中亚国家是灌溉农业,水资源是困扰中亚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果能够增加灌溉,中亚国家耕地面积还有很大扩大空间。例如吉尔吉斯斯坦如果增加灌溉条件,尚有可开发耕地100万公顷。2009年哈萨克斯坦农业部长A"库里什巴耶夫在伊斯坦布尔的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上就称,哈萨克斯坦水灌溉面积自1993年以来减少43%,目前为130万公顷。
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合作
2005-2010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如前所述,中亚国家农产品结构单一,粮食和棉花是主要出口农产品。中亚各国水果和蔬菜不能自给,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主要是中国从中亚进口棉花,向中亚出口水果、蔬菜以及加工农产品。
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巨大
1.粮食贸易潜力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粮食出口大国,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哈萨克斯坦一直希望能把小麦出口到中国,从2004年开始积极推动向中国出口小麦。2009年底,哈萨克斯坦首次与我国达成粮食出口协议,协议出口粮食300万吨,2010年己出口2万吨。同时哈萨克斯坦还将过境中国向东南亚国家出口粮食。从2011年哈与我国建立粮食铁路运输专线,该协议约定哈方需提供一个批次的小麦用于检验,而中国应赋予哈萨克斯坦为其供应粮食的年度配额。粮食运输专业开通后,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粮食贸易必将大幅增加。
2.药材贸易潜力
除了棉花和小麦进口外,我国还可以从中亚进口药材。土库曼斯坦是中亚重要的甘草产地,年产量2500-3000吨,主要出口给美国和德国。新疆也是药材生产基地,但受生态环境制约,新疆甘草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可从土库曼斯坦进口甘草满足国内需要。
3.蔬菜水果贸易潜力
4.棉花货易潜力
此外我国加工农产品在中亚也有巨大市场。例如吉尔吉斯斯坦目前是我国第三大冻肉出口市场,事实上相当部分向吉出口的冻肉转口到哈萨克斯坦等其他中亚国家市场,例如,哈萨克斯坦市场58%的鸡肉需要进口。
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项目合作
目前,我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业技术、合作种植、农产品加工等领域都开展了合作,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农产品加工领域
中国新疆新康番茄制品公司于1998年在哈投资建设了番茄酱厂,主要生产罐装、玻璃瓶及软包装的番茄酱、番茄汁等,年生产能力为5000吨,累计生产经营番茄制品1.12万吨,带动国内原材料出口730万美元,在哈萨克斯坦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产品嵌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新康产品在哈萨克斯坦的市场占有率在20%到3096。新康产品自2001年起连年获全国年度金奖和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奖,公司获得阿拉木图市名牌企业奖和质量奖,哈国总统那扎尔巴耶夫和阿拉木图市长塔斯马噶别托夫亦曾到新康展位参观,新康牌产品在莫斯科获得全球质量金奖等,公司己着手在哈国建立番茄种植基地,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2.合作种植领域
除农产品加工外,利用中亚国家(主要是哈萨克斯坦)广裹土地,我国正探索与其开展合作种植。哈萨克斯坦与我国地理相邻,拥有广裹的农业土地,独立后大片土地遭到荒废,目前哈萨克斯坦有350万公顷土地闲置,巫待资金投入复耕,对此哈萨克斯坦力不从心,因此有意吸引外资开发土地。哈萨克斯坦对与我国开展合作种植大豆具有很大的兴趣。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强大投资能力。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种植大豆既可以帮助哈萨克斯坦开发闲置耕地,又可以帮助农民实现销售。目前哈萨克斯坦大豆的每吨的生产成本为140美元—160美元,从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州府——塔拉兹到中国边境的运费每吨为13美元—14美元。中方每年进口大豆4000万吨,2015年将增长为每年进口5000万吨,按照每吨400美元左右的标准收购大豆。因此,与中国合作种植大豆哈萨克斯坦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3.农业技术合作领域
中亚国家对中国农业技术需求旺盛,温室大棚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农产品改良技术在中亚国家尚处于起步阶段,中亚国家也希望通过农业技术合作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农业育种技术以及膜下滴灌技术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的突破口。中国新疆天业集团在塔吉克斯坦注册了独资企业友谊农业开发公司,执行我国政府援助的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这一技术在塔应用非常成功,在塔吉克斯坦引起了轰动,使塔这个干旱缺水的农业国家看到了农业增收的希望。塔总统拉赫莫诺夫也曾两次亲临项目区视察,对中国先进的膜下滴灌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要在全国推广使用。中国棉种脱绒包衣技术弥补了土库曼斯坦棉花育种领域的空白,土库曼斯坦总统要求在全国推广这一技术。
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思路
针对中亚国家农业发展的特点,应确立以下合作思路:
1.完善农产品贸易制度框架
农产品生产特点使其贸易具有波动性特征。我国对大宗农产品进口实行配额制,对畜产品进口各国都有防疫要求。我国与中亚国家尚未签订农产品贸易协议,对己有的农产品贸易质量认定标准和检验标准也未确定,使得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完善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制度,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2.加大对中亚国家农业投资
农业投资不仅可以推动中亚国家农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巩固和促进中国与中亚的政治、经济关系。同时对中亚农业的投资也是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外部保障。投资中亚农业可以采取以项目、技术、良种等企业带生产基地的方式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满足我国和中亚国家短缺农产品的需求。中国企业己经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践。
3.加强农业技术交流
我国农业技术尤其是生物农业技术,己经位于世界前列。独立后由于投入不足,中亚国家的农业技术基本止步不前,以我国领先近20年的农业技术及资金积累,在中亚农牧业发展中完全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并获得应有的回报。
4.加大农业机械和食品加工机械出口
中亚国家农业发展带动中国农业机械和食品加工机械出口。目前中国的粮油企业尚未大规模进入中亚国家。农业在中亚国家具有重要地位,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这为中国粮油机械产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根据以往“哈萨克斯坦国际农业及机械展”的统计,每年都有数千万美元的粮油机械和食品包装机械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各国,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农业发展存在互补性我国小麦、大豆、棉花进口都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但耕地资源有限,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的空间有限,即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不具备比较优势,必须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需要。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能力强,部分食品企业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强大的生产和出口能力。我国在劳动、资本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在耕作技术、良种选育、节水灌溉、农田水利、机械化技术等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具备农业技术优势。可见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存在差异和互补:中国可以从中亚国家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粮食、棉花等)满足国内需求,向中亚国家出口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农业技术交流和农业投资,提高中亚国家农业生产水平,通过合作实现双赢。因此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是一项解决中亚人民生活需要的惠民合作,也能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其他领域的产业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新疆在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中的定位
由于地缘刚性,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主要是通过新疆完成的,中国与中亚国家70%的贸易额是通过新疆完成,中亚国家对中国为数不多的投资也集中在新疆。所以,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经济合作本质是一种竞争合作,产业竞争力是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事实上在与中亚国家竞争中,新疆目前并不占优势。与新疆毗邻的哈萨克斯坦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自我积累和吸引外资能力都很强,是中亚国家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新疆区域竞争力总指数低于哈萨克斯坦,产业竞争力指数与哈萨克斯坦差距不大。因此要加强深化与中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必须从地缘上毗邻中亚国家的新疆的经济核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其综合竞争力,把新疆打造成中国西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抓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利用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努力调整其产业结构,争取站在中亚地区产业结构的制高点上。
中亚国家一方面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另一方面靠农产品(小麦、棉花等)出口创汇。因此农业对中亚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但中亚国家农业发展并不理想:一是农业技术落后、农产品结构单一,个别国家粮食甚至不能实现自给;二是农产品加工能力薄弱,基本以原料或初级形态出口农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深加工农产品(如食品、纺织品)满足国内需求。但是中亚国家土地广裹,具有发展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种植的比较优势。中亚国家农业存在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技术落后。如果能够投入资金和技术,中亚国家农业有很大发展空间。
总结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特点如下:第一,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但目前我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尚未充分展开,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农业技术交流有限,大型粮油企业尚未涉足中亚。第二,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中,中国提供了市场、资金和技术,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要提高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水平,其中贸易合作是手段,投资合作是基础,技术合作是关键。中亚国家有广裹的土地,具有发展农业良好的光热条件。目前,阻碍中亚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资金和技术问题,只要能投入资金和技术,中亚国家水土资源增产潜力就能得到发挥。因此我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具有很大空间,我国可与中亚国家在农产品贸易、农业机械、农业技术交流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参考文献: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时外贸易司.“中国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农产品(200412-201011),《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整理计算得来.
[5]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赴中亚农产品市场考察团,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市场考察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08(4).
[7]樊亚利.周边国家棉花产需变化趋势分析.世界农业.2007(1).
[91中国驻哈萨克使馆经商参处.哈拟引资开发350万公项农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