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学峰张在一:“互联网+”重塑中国农业的表征机制与本质

近年来,中国农业与“互联网+”之间的碰撞尤为突出。在政策上,中央“一号文件”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联网发展、促进农产品流通等多方面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在投资领域,涉农企业融资在2018年达到高峰,联想、网易等大型互联网企业越来越青睐农业,新希望、大北农等传统涉农企业也纷纷投资互联网企业。目前,农业已成为最受投资机构青睐的B2B电商行业之一,涉农企业融资金额快速增长。在市场规模上,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2017年在中国各类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中,涉及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市场就占据了约30%,2018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可以预见,随着未来电子零售市场渗透率的不断增加,线上消费总量与农产品消费量还将进一步实现快速增长。“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农业,甚至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重塑。

一、“互联网+”重塑中国农业的具体表征

若要讨论“互联网+”重塑中国农业的作用机制并阐述这一改变过程的实质,我们就需要了解中国农业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中被重塑的具体表征。由于农业所发生的改变有很多,为了能够更全面地阐述这些改变,这里以农业产业链中产前、产中和产后三阶段为划分基础,从各个环节中原有的发展瓶颈出发,重点阐述“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利好改变。

农业产业链涉及金融与农资服务支持、农产品生产、品牌营销、农产品流通等诸多环节,包括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所有环节和整个流程。在前互联网时代,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经营分散,整个产业链条被分割在不同地区和部门,而乡村物流体系的落后和农村地区信息获取能力的不足,又阻碍了农业生产和交易效率,最终导致农产品交易质量难以保证,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始终无法解决。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以电子商务、数据及维护服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网络营销等为主的互联网技术,为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当然,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的融合过程仍有诸多问题,但就总体来说,“互联网+农业”已经呈现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产前:重塑农资供应和金融服务过程

1.农业生产前端的发展瓶颈

农业生产前端主要包括农资供应和金融服务两部分,但在小农户生产背景下,经营规模的狭小和细碎提高了讨价还价、收集信息、评价结果等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前端的农资供给和金融服务环节始终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在农资供应方面,虽然我国农资市场容量超过2万亿元,但是,整体相对滞后的农资流通体系和严重不足的农技服务使得厂商无法获得终端农户的全面信息,最终导致大量利润被臃肿低效的中间渠道吞噬。而农资市场中信息的阻塞,也使得信贷保险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农资供应普遍过剩。在金融服务领域,由于生产与生活的数据均难以收集,因而基于资产抵押、用人单位背书的企业或者个人征信体系难以建立起来,涉农产业通过正规信贷渠道贷款存在困难。因此,我国农村信贷市场中的正式信贷市场供给长期处于抑制状态,非正式信贷形式比正式信贷形式更为普遍。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与长期存在的金融抑制构成了农业发展的重要矛盾,农业领域迫切需要更加创新的金融机制。

2.“互联网+”改变了农资供给与金融服务的盈利模式

2016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提出要支持与鼓励农资产业进行电商化发展,不断解决农业产业链条中的发展痛点。发展农资电商需要整合农资企业、经销商、农服公司、农户、金融公司等农资产业链上的参与者,从而发挥农资电商的核心价值,为农资企业寻找到新的盈利模式。目前农资电商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一是反向O2O模式,农资企业通过布局好线下服务,为农户提供惠农金融支持和农技指导,并通过联合第三方平台为农户提供跨界交易服务,吸引生产者线上购买其产品;二是代购模式,通过发展村级代购员,让其了解村中农户的具体需求并帮助农户下单购买;三是农资平台模式,该模式以京东、淘宝等大型平台为基础建立“县级服务中心”,并凭借平台的流量优势,开展“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二)产中:优化农业生产过程

1.农业生产的不可确定性

受制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一方面,传统农业生产自然属性强,生长周期长且品种多,生产过程难以规范,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另一方面,农户和中小企业往往不具备生产标准化与质量监管的条件,再加上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中的层级与环节繁多,导致产品质量与价格不对称,打击了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性。但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运用生产监控、环境监控以及大数据分析来搭建的精准农事管理体系,通过改变农业生产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加强了生产各个环节中的劳动过程控制,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2.传感技术优化农业生产投入,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农业信息感知技术是智慧农业的基础,主要涉及农业传感器技术、GPS技术以及RS技术等。在种植过程中,联网的作物传感器可以不断收集光、温、水、肥等各个农业要素信息,让农民实时了解田间信息,从而优化各项农资的投入。GPS技术的实时三维定位和精确定时功能,可以针对农田中的作物苗情进行描述和跟踪,农业机械可以将药、肥送到准确位置。在收获期,农民可以运用收集的耕种数据,通过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精确收割作物。除此之外,在生产数据基础上的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可以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推理模拟出由人类专家才能解决的各种复杂、具体的问题,为生产者在作物管理、灌溉优化、配方优化等方面提供科学的指导与决策参考。传感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精准管理,有效控制了因环境导致的生产不确定性。

3.可追溯体系实现产品溯源,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4.大数据分析技术连接市场供需两端,优化生产结构

虽然智慧农业的发展和推广仍然存在技术瓶颈,但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在智慧农业生产方面拥有突出表现。例如,大北农集团通过互联网生猪管理平台,为线上的养殖户提供养殖建议,帮助其优化了猪群规模,精细了疫病防治策略,制定了更加合理的饲料配比;佳格耘境Saas云平台则将气象、植被、土壤和生产监测数据进行系统整合,为实现节水、节肥和防范自然灾害风险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产后:改善流通渠道,完善市场营销及竞价过程

1.产后市场流通、品牌营销、价格形成等方面的现实约束

传统农产品销售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一般会经过生产者、经销商、批发市场、超市等多个中间环节,因为流通链条长、涉及的交易主体多、流通基础设施薄弱,所以容易造成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流通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尽管我国农业组织化发展迅速,但并没有改变小规模生产与小规模流通的基本格局。臃肿的流通环节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和农产品损耗,而且导致传统的农产品市场难以实现充分竞价,不善于营销的小农户在树立农产品品牌的过程中更是举步维艰。在前互联网时代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这一现实约束始终没能得到实质性突破。作为“互联网+”的主要表现形式,电商平台的加入为解决这一现实约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案。

2.信息平台和电商平台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

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线上信息平台,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农户、中间批发商、经销商等连接起来,使农产品市场信息能快速准确地传达到各个节点,提高了农产品供应环节的透明程度,降低了流通环节的交易成本。销售端的电商平台则以传统生鲜供应渠道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改进中间环节,将农产品流通从货源组织、物流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四个阶段分解重构为货源组织、零售交易、物流配送三个阶段,进一步减少了流通环节,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有效解决了农产品的流通困局。

3.基于信息流的预测机制减少了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损耗和成本约束

4.线上评价机制实现品牌营销和农产品市场充分竞价

以每日优鲜的运作模式为例:在以分散为名的农产品市场,每日优鲜所有的计算资源均由机器系统提供,依靠后台的精确算法在运营城市中进行选址布仓,并对管理的1000余款商品的损耗和销售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调整类目并调度补货。消费者通过在线反馈对所购商品进行晒单、评价的同时也为其他消费者提供决策依据。每日优鲜对前置仓的精巧投入和对交易信息的实时分析一方面保证了平台可以依据顾客订单安排配送,降低了生鲜零售的高损耗和高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又能进一步谋划未来的生产布局,将需求信息反馈到生产端,从而降低供给的波动性,保障生产端的稳定和对常规用户的正常供应。依靠强大的数据分析布局,每日优鲜在众多亏损的生鲜品牌中脱颖而出,实现盈利。

二、“互联网+”重塑中国农业的作用机制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互联网+”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带来的改变及其具体表证。但我们仍不清楚,在上述众多改变的表象之下,“互联网+”到底通过什么机制实现了这些改变。而只有找到“互联网+”真正影响农业的机制,才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农业在数字经济中产生的变化。

(一)信息在改变过程中的作用

尽管从结果上看,互联网技术带给中国农业的改变是方方面面的,但是通过对上文进行总结可以发现,无论农业被重塑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各类改变总体上都在围绕着信息发生。或者说,“互联网+”正是通过改变信息来重塑中国农业的。各个环节中的具体改变其实都围绕着三方面发生。

1.提高数据精准性和信息可得性

信息是现代社会中任何商业活动的一个基础性元素。在前互联网时代,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距离较远,农业信息往往难以获得,因此生产者只能依靠自身经验进行大致的农事安排。而“互联网+”在物联网和数控农业技术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生产者对信息的获取能力,不仅在信息收集的量上实现了跨越,而且提高了数据获取的精度。上文中提到的农业所发生的各种改变,其实都需要以信息可得性的提高为基础。

产中阶段和产后交易阶段中的改变,都可以归结为数据精确性和信息可得性的提高。在产中阶段,正是因为智慧农业中以信息感知技术为主的物联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生产数据的准确收集,生产者才能在决策阶段中最高效地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能耗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产后交易阶段,随着信息收集成本的降低,过去难以获得的用户信息在线上交易时代变得精确而易得,这些也为后期的产品溯源、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2.增强信息流动性

当信息流动加速时,新的流动方式会打破原来的信息不对称的壁垒,改变消费者行为和厂商的经营模式,打开原有交易结构中的黑箱,重塑产业链条中的价值体系。总体来看,产前金融农资供给端和产后流通端的颠覆性改变,都源于信息流动性的不断增强。

3.信息分析提高决策的前瞻性

农业的最大特点是小农户造成的分散性,而互联网可以基于大数据的实时性与超前的预测能力实现前瞻性的生产及库存。农业产中生产端决策准确性的提高和产后销售端对库存的优化布局,都受惠于互联网技术中强大的信息分析能力。

在产中生产端,虽然物联数控技术改进了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本身难以摆脱时空约束,生产滞后为供需平衡带来的困难依然难以解决。而随着数据产生和处理方式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管理中强大的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可以为生产者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生产决策,进而缓解生产者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在产后销售端,物流成本过高是生鲜电商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2016年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4%的企业持平,88%的亏损,7%的巨额亏损,只有1%的实现了盈利。根据前文对每日优鲜运作模式的描述可知,在精确算法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选仓布局,正是其在一众亏损的企业中脱颖而出的秘诀。因此,在信息获得之后,信息分析能力是未来涉农企业转亏为盈的关键。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对农业带来的众多改变中,无论是出于何种模式,有何种表征,其转变过程都是生产与信息的互动。在生产前端,基于对信息的不断收集催生了新的平台盈利模式;在生产端,只有当生产信息被不断收集才能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智能控制,也只有当销售端的顾客信息被收集并分析,才能反作用于生产,有效解决供需平衡问题;在流通领域,基于对流通数据的整合分析可帮助电商平台控制物流成本实现盈利;在营销阶段,正是买方的在线评价信息打破了供需两端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信息的获得、流动和分析之间又通过相互促进及补充,最终惠及整个农业产业链条。尽管目前企业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也出现了利用强大的信息分析能力脱颖而出的案例。互联网时代的农业发展,仅仅依靠规模化来实现利润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依靠基于服务化的信息来带动,这是“互联网+”改变农业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的方面。

(二)改变的前提是平台

从根本上来说,“互联网+”重塑中国农业的过程是围绕农业产业链条中信息的改变进行的。中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其实已经经历很多年的发展,发达国家也在智慧农业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那么为什么“互联网+”对农业的改造浪潮发生在了现在的中国?在信息发展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关键因素?

1.过去信息化发展的短板

2.互联网平台助推信息加速流动

综上,中国农业产业链条正是在互联网平台的助推下实现了信息的加速流动,“互联网+”正是通过这一作用机制重塑着中国农业。

三、“互联网+”重塑中国农业的本质

如果说改变机制的关键是信息,而信息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型经济,那么“互联网+”重塑中国农业的本质其实就是农业向着服务化方向改变的过程。

(一)农业的改变从工业化与服务化两方面同时进行

通过上文中对“互联网+”改变农业产业链的分析可知,农业的改变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物联技术、传感技术等通过控制生产流通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增强信息流动性和对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进一步解决了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供需双方更好地对接,从而倒逼“精细农业”,实现了新的产品创新。其中,第一方面的改变无论是通过提升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还是通过精准监控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其本质都是旨在继续依照工业化的思维,通过扩大规模或降低成本来获得更多利润,基本上没有跳出一产和二产的生产逻辑。而当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也会伴随着更大的营销风险,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农产品滞销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而第二方面的改变过程则是充分吸收了互联网为商业模式带来的创新,通过影响农业产业价值的生发逻辑,改变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点,而这才是互联网的加入能够切实为农业带来创新的部分,也是对农业产生的根本性改变。

(二)服务化是农业转型与升级的方向

(三)农业服务化预示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互联网+”的改造下,中国农业正在从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向着服务化的方向发展。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从工业化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当生产能力与思维方式都实现巨大飞跃时,我们对于农业发展的认知是否也应该基于新的时代发展要求而作出相应转变?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的中国农业又应该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在过去,我国农业的发展路径更接近于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的发展过程,自然资源丰裕与否对于增长的影响至关重要,技术变革也多体现在生产方面,此时的农业发展多局限在生产瓶颈上。之后,随着工业品的不断投入,资本密集程度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持续上升,农业发展开始向着现代农业阶段迈进。发展到现在,当农业在供给能力上可以基本实现国内食物的充足供给,甚至出现供大于求之后,其发展的限制瓶颈就跳出了生产领域,变成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匹配,即供需之间的难以调和。尽管对于当前阶段的识别还比较困难,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促进技术变迁的主要瓶颈跳出生产领域之后,当前并不是简单处于工业化惠及农业发展阶段,而是进入知识农业阶段,是服务业快速惠及农业发展,而不是简单的“生态化”,这和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理论有本质区别。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服务化不等于服务业,而是更注重用信息服务的思维模式去发展现代农业。

四、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服务化发展道路

中国农业已开始进入知识服务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忽略农业的工业化发展。纵观“互联网+”与农业融合的过程,由于零售终端离市场最近,也最易与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相结合,因此现有变革更多是体现在平台营运模式的思维改变和对品牌塑造策略的改变上。而在生产领域,农业物联网产生的利益附加值难以被一般农户和企业看到,重塑生产端所能产生的效益也远不如电商来得迅速,因此,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却始终没能对生产端产生显著改善。

就生产端已有的改变来看,尽管一些农业科技公司(如慧云信息等)在物联网与农业生产技术的融合上有所突破,但整体上由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较小、农业生产投入见效慢、回报周期长,国内的智慧农业进程始终不及电商表现突出。中国在农业生产与互联网融合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美国的农业发展起步早、水平高,80%以上的大型农场都已在生产领域和经营领域普及农业互联网,同样的玉米种植面积,在中国黑龙江需要1000人进行劳作,在美国却仅需3个人就能依靠自动化设备完成;即使在小规模生产的日本,农户中的互联网应用率也已超过50%,并在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信息获取及收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普及。

实际上,虽然涉农电商发展势头正盛,但也已经开始暴露其自身短处。一些发展较好的纯销售型电商企业开始认识到,仅靠线上交易无法解决农产品标准化、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等问题。互联网的主导权仍将是传统产业的生产者,而不是电商企业。只有拥有了产业基础,再加上互联网思维的助推,才能走得更远。

综上所述,农业发展已开始步入知识服务阶段,信息化给了农业实现超越发展的机会,但生产端的改进仍然不足。近年来,中国通过大力推动涉农电商发展,让“互联网+”在流通零售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若要实现中国农业的全面转型,还需在短期内加快实现农业生产上的变革,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服务化发展道路,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共同发展。只有实现了生产端层面上的“互联网+农业”,才能牢牢抓住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时代的“东风”下,真正实现对中国农业的重塑,完成农业发展的阶段性跃迁。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首页 机构 资讯 数据 生产 信息化 专题 视频 首页>数据>监测预警 监测预警 11月第3周畜产品和饲料集贸市场价格情况 据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11月第3周(采集日为11月20日)商品代雏鸡、羊肉、生鲜乳价格环比上涨,生猪产品、鸡蛋、牛肉、饲料产品价格环比下跌,鸡肉价格环比持平。生猪产品价格。全国https://www.agri.cn/sj/jcyj/index.htm
2.农产品价格全国农产品行情农产品批发价格查询惠农网提供实时精准的农产品价格行情查询功能,用户可以查询全国各地水果蔬菜、畜牧水产、农副产品、苗木花草、农资农机等农产品的价格行情走势,为农产品买卖提供定价依据。https://m.cnhnb.com/hangqing/
3.农产品价格网精准调控共享信息促进农业市场降发展农产品价格网如何工作 农产品价格网通常由专业团队负责日常运营,他们会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对全国各地的主要农产物进行定期监测,并将最新的市场价位数据上传至网站或移动应用上。此外,这些平台还可能提供实时报价服务,让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取最准确的农特产价格信息。 https://www.djy45hv66.cn/qin-lei-yang-zhi-zi-xun/485709.html
4.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促进农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为企业提供了实时数据分析服务,有助于他们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加大国际竞争力。 加强政策支持与指导 政府可以通过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收集行业数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此外,该平台还能及时向各级政府反映问题,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https://www.l0dm1h3tk.cn/cha-ye-zi-xun/494205.html
5.农产品价格网让农业市场更加透明高效此外,“农产品价格网”的建立还极大地减少了交易成本,对传统的一些中介机构产生冲击。在过去,如果想要了解某个地区特定作物的情况,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进行调研。但现在,只需访问“农产品价格网”,即可得到所需信息,无论是需求侧还是供应侧都能够享受到这样的便捷服务。 https://www.kbtob.com/nong-ye-zong-he/454692.html
6.>图说市场商务预报网是商务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城乡市场监测统计信息服务体系数万家企业直报数据为信息来源,定期发布18大类近200种商品的期现货价格,重要商品的订单、库存数量与分析,热点品种的预测预警,以及10大类市场指数指标数据。同时商务预报网还提供农产品行情分析、农产品出https://cif.mofcom.gov.cn/cif/html/home_mobile/app_tushuo/2024/12/1733118481995.html
7.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全农供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平台逐渐成为连接农民、加工企业、流通商和消费者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其中,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全农供求)作为一个专门用于提供农产品价格、产量、库存等信息的大型数据库系统,它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全农供求如何促进农业现代化?https://www.gntpr.com/ke-yan-cheng-guo/81433.html
8.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促进农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为企业提供了实时数据分析服务,有助于他们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加大国际竞争力。 加强政策支持与指导 政府可以通过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收集行业数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此外,该平台还能及时向各级政府反映问题,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https://www.gaoseod.com/liang-you-zuo-wu-bai-ke/610362.html
9.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能否真正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科技与农业的结合成为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其中,建立和完善一个高效、准确的农产品供求信息系统,对于调节市场供需关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作为这一目标的一种尝试,其核心功能是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状况,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决策依据。 https://www.9lb79xu0.cn/yao-cai-zhong-zhi/556220.html
10.农产品价格网的构建与应用探索数字化时代下农业市场的智能化转型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农产品价格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服务平台,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帮助农民获取更为公平、透明的市场信息,还能促进商品流通效率,从而对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产生深远影响。 农产品价格网的概念与功能 https://www.gelafhotz.cn/shui-chan-yang-zhi-ji-shu/494761.html
11.综合信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24年部门预算 2022年信息中心决算公开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23年预算 2021年度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部门决算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油信息中心2022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11月29日玉米加工企业价格日报 关于我们|欢迎来稿|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联系我们 中国粮食信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2018 ALL http://load.grainoil.com.cn/ChannelIntegratedinfo/118554.jhtml
12.农产品价格网中国农村地区实时市场动态监测系统简介什么是农产品价格网? 农产品价格网是一个集成了实时市场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的综合性平台,它旨在为农业生产者、加工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一个便捷的了解和跟踪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工具。通过这一系统,用户可以获取到各类农产品在不同地区的最新价格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生产、销售或者购物决策。 农产品https://www.jhdy839iwu.cn/sheng-zhu-yang-zhi-zi-xun/405417.html
1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对于农药过量、超范围使用问题,中国农业部要求各地加强农兽药使用管理,指导农民合理用药,推广农药减量使用、禁限用药物替代技术,通过规范农药使用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当下已是莴笋上市的旺季,只要购买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莴笋就有每斤0.2元的价格保障……昨日,市农委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了这一对菜农的利http://www.scnycxtd.com/cdfmzj_nky/f/main/index?id=62ec29aa-aa59-4f90-90de-42c9a0300827
14.价格,生姜行情,生姜供求,大姜价格行情,生姜种植技术等信息平台中姜网为您提供最新生姜价格行情、生姜出口数据、生姜供求等信息与生姜种植技术服务,并设有姜网论坛供广大姜友沟通交流,是您从事生姜行业的好帮手!http://www.jiang7.com/
1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基层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供销合作系统的惠农服务网点更加密集,普惠金融服务站点基本实现全覆盖;数字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支撑更加有力,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初现成效,农产品线上产销对接服务持续发力;乡村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民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乡村网络文化管理与创作https://xczx.nwsuaf.edu.cn/sndtB/750260a4569b4153b2a20a6e3c0f4ef7.htm
16.实用食品人常用的235个查询网站汇总中国食品信息网保健食品1、商务部公共服务资源平台 http://opendata.mofcom.gov.cn/front/index 2、报告大厅 http://report.foodmate.net/ 3、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 https://www.gds.org.cn/#/home/index 4、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http://nc.mofcom.gov.cn/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7J2E5BI0514EAHV.html
17.禽旦网—禽蛋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丨禽蛋网络大市场中国禽蛋网络大市场。公司为了响应国家相关部门的号召,综合禽蛋行业现状,安徽戈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倾力打造一个禽蛋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禽旦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多渠道资源,专注于为禽蛋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从业者提供:现货供需发布、平台担保交易、行业资讯传播、http://www.qdw666.com/
18.一文了解全球800家农业大数据公司(国内篇)36氪未来智库涉农部门信息资源,重点建设智慧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三农数据库、多媒体智能终端,打造集三农公共信息、精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于一体的智慧三农综合服务系统,实现一平台四服务(政务、农务、商务、社会化服务),实现三农信息开放共享、各类服务全域覆盖、政务管理智能高效的智慧三农服务。https://www.36kr.com/p/5213113.html
19.网上诉讼服务平台?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案件查询系统医师信用档案基础信息: https:// credit.jdzx.net.cn/port al/pubsearch/person/0101000000 护士信用档案基础信息: https:// credit.jdzx.net.cn/port al/pubsearch/person/0102000000 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 https:// credit.jdzx.net.cn/xdcp https://www.51zlaw.com/flzs/9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