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报告

信息爆炸时代,消费者普遍通过互联网获取品牌信息。从听说、认知、购买,再到体验反馈等各个环节,均可在网上完成。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也让多级传播的时空更为广泛。因此,互联网是品牌声誉形成的重要阵地,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关键阵地之一。

WTO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指明,地理标志是鉴别原产于一成员国领土或该领土的一个地区或一地点的产品的标志,但标志产品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确定的特性应主要取决于其原产地。目前,我国地理标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主管、登记的“中国地理标志”(2019年统一了“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另一类是农业农村部主管、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8000多个产品获得一类或多类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中国农业的区域生态产品、特种资源形成、产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019年10月12日,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北京作出断言:未来的品牌,以品牌声誉取胜。为了解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声誉,课题组选取了147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下文简称为地标品牌),开展品牌声誉评价研究。评价依据“中国农业品牌声誉评价模型”,对互联网信息平台、大众传媒、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和电商零售平台等海量数据进行搜集,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并换算处理,最终形成品牌声誉评价结果。

基于以上各平台数据的可获取性,品牌声誉评价可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品牌在传播及舆论管理时的有效参考。下面将就2021年度的“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数据进行分析。

本次评价概况

获得本次评价的1471个中国地标品牌,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山东、四川、浙江和湖北等4个省份的品牌数量均在100个以上,分别为158个、144个、108个和102个。按照行政区划划分,华东地区以523个品牌高居第一,占整体评价品牌数量的35.55%;其次是西南地区,共计309个品牌,占总数的21.01%。

从品类看,产品囊括了茶叶、畜禽、果品、粮油、蔬菜(含食用菌)、水产、中药材、其他(含花卉、蜂制品、豆制品、糖制品等)等各类农产品。如图1所示,果品类品牌数量最多,达到了413个,占总体数量的28.08%;蔬菜、粮油、畜禽和中药材等4个品类的品牌数量比重均在10%以上。

本次评价结果显示,1471个中国地标品牌的平均品牌声誉为80.85。其中,普洱茶以90.02位于榜首,这也是本次评价中唯一一个超过90的品牌,涪陵榨菜、新疆哈密瓜、库尔勒香梨、奉节脐橙、烟台苹果、龙井茶、郫县豆瓣、安吉白茶和武夷岩茶等在本次评价中位列品牌声誉前十位。

本次评估品牌的平均品牌感知力为75.66,最高值为93.29;平均品牌感召力为86.05,最高值为93.12;品牌感知力、感召力位于前十的品牌。(分别可见表1和表2)

进一步分析,构成品牌感知力的能见率和认知行动率,平均值分别为73.35和75.98,最高值分别为95.68和90.89,最高值较平均值高出了26.98%和19.62%;构成品牌感召力的好感评价率和消费体验评价率,平均值分别为87.32和83.58,最高值分别为95.22和95.11,最高值较平均值分别高出9.04%和13.79%。总体而言,1471个我国地标品牌的品牌感知力差距较为明显,而品牌感召力普遍较高,差距相对较小。

品类比较:茶叶类地标品牌的品牌声誉表现较佳

根据品类比较,如图2所示,茶叶、果品、粮油、中药材以及其他品类的平均品牌声誉在80以上,分别为83.56、81.43、80.35、80.40和81.52,相对而言,茶叶品类平均品牌声誉具有一定的优势。从品牌感知力上看,茶叶、果品和其他品类的平均品牌感知力分别为79.61、76.92和76.70,虽均未超过80,但相比其余五大品类高,且均在整体平均水平之上。从品牌感召力上看,各品类品牌的表现旗鼓相当,平均值均在85至88之间徘徊,差距较小。

进一步比较各品类品牌的平均能见率、认知行动率、好感评价率和消费体验评价率,如图3所示,茶叶类品牌的4项二级指标平均值分别为80.17、79.06、87.70和87.13,在八大品类中均显示了一定的优势,且是八大品类中唯一一个平均能见率超过80的品类。同时可见,畜禽类品牌的平均能见率相对较低,仅为72.87;蔬菜类品牌的平均认知行动率较其余品类低,为74.50;各品类品牌在平均好感评价率上表现均较佳,最高值87.70,最低值86.95,差距甚小;从消费体验评价率上看,水产类品牌的表现相对较弱,为81.64。

获得本次评价品牌声誉前100位的品牌中,茶叶类共计有33个,数量最多;其次是果品类品牌,共计29个;中药材类品牌11个,其余品类的品牌数量均在10个以下。按照各品类位于前100的品牌数量占本品类品牌总量的比例比较,排在前三位的品类分别是茶叶类品牌(占24.44%)、其他类品牌(占8.25%)和中药材类品牌(占7.02%)。茶叶类品牌位于前100的数量和比重均远高于其余品类。

上述数据可见,茶叶类品牌在品牌声誉各方面的表现均较为突出,反映了我国茶叶类地标品牌普遍重视品牌声誉的维护与提升。

区域比较:华东地区占品牌声誉前100的半壁江山

比较源自不同区域的地标品牌的品牌声誉表现,如图4所示,各区域的地标品牌的平均品牌声誉均在80以上,相对而言,来自华南、西北和华东地区的地标品牌的平均品牌声誉具有相对优势,分别为81.73、81.53和81.08。从品牌感知力上看,同样也是华南、西北和华东地区的地标品牌具有较高的品牌感知力,分别以77.05、76.61和76.06位列前三位。从品牌感召力看,除西南地区平均品牌感召力为85.58以外,其余区域的平均值均在86.00至86.50之间,相差甚小。

进一步比较各区域的地标品牌平均的能见率、认知行动率、好感评价率和消费体验评价率,由图5可见,来自华南地区的地标品牌以77.06的平均能见率明显高于其余区域,后续依次为西北(76.57)、华东(75.69)、华北(75.43)、华中(75.11)、西南(74.15)和东北(73.80)。比较地标品牌的认知行动率可见,除华南地区以外,其余区域的地标品牌的平均认知行动率均略高于该地区的平均能见率。进一步分析具体数值可见,华南地区的地标品牌的平均认知行动率(77.04)仍高于其他区域的地标品牌的平均值。比较地标品牌的好感评价率可见,各区域的地标品牌的平均好感评价率基本位于87左右,差异并不显著。从消费体验评价率来看,相对而言,来自西南地区的地标品牌的平均消费体验评价率不高,为82.84;西北和华南地区的平均值分别为84.79和84.03,相对较高;其余地区的平均消费体验评价率均在83.50至84.00之间。以上数据显示,华南地区的地标品牌在平均品牌声誉方面表现较优,但并不具有显著性。

以上数据可见,尽管华东地区的地标品牌的平均品牌声誉略低于华南地区,但华东地区的地标品牌占本次评价的品牌声誉前100中的半壁江山,拥有为数较多的头部品牌。

指标比较:“高双感”强强联合,成就头部品牌

在前述数据比较中,我们发现,从数值上看,品牌感召力普遍高于品牌感知力,且数值差距较为显著。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地标品牌的品牌感知力和品牌感召力的具体情况,我们按照品牌声誉高低进行划分,比较品牌声誉前10位、前100位、前500位、前1000位和整体品牌的不同表现状况。

图6,本次评价中获得品牌声誉前10位、前100位、前500位、前1000位以及整体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声誉、评价品牌感知力、评价品牌感召力三个指标,从左往右,平均品牌声誉、平均品牌感知力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向下趋势,而平均品牌感召力虽然也依次递减,但位于品牌声誉前10位的品牌和整体获评品牌的平均值差距并不大。

进一步比较二级指标,如图7所示,品牌声誉前10位地标品牌的平均能见率、认知行动率、好感评价率和消费体验评价率分别为89.43、86.93、88.92和88.41,4项二级指标的评分较为均衡;从左至右可见,平均能见率、认知行动率与好感评价率、消费体验评价率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开。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品牌声誉的提升与维护,需要站在系统性视角,全面提升并巩固地标品牌的能见率、认知行动率、好感评价率和消费体验评价率;只有品牌感知力和品牌感召力达到“双轮驱动”,形成“高双感”系统水平,才能成就高品牌声誉。

传播比较:自媒体建设与传播,能有效提高品牌感知力

进一步比较以上不同程度运用自媒体的地标品牌在品牌感知力上的差异,如图8所示,无论是品牌能见率还是品牌认知行动率,建有自媒体账号的品牌均比未建自媒体账号的地标品牌要高。

电商销售比较:电商销售评价对感召力有直接作用

品牌感召力的评价主要考量品牌的好感评价率和消费体验评价率等两项三级指标获得。前述数据显示,无论是不同品类的地标品牌,还是来自不同区域的地标品牌,品牌声誉位于头部或尾部的地标品牌,其品牌好感评价率的平均值差距均不大。这与各大媒体平台对品牌信息的披露多以客观中立角度报道、呈现信息内容有关。在海量基数面前,偶尔的正面、负面信息无法对平均好感评价率造成大的影响。

消费体验评价率,是在好感评价率基础上,以电商零售平台上的实际消费体验评价的重点考量对象。数据显示,消费体验评价率的高低与电商平台上的消费者评价分的高低有直接关联。以京东商城为例,比较品牌声誉头部地标品牌与各层次地标品牌之间的消费体验评价率差异,如图9所示:品牌声誉前10位地标品牌的京东商城评价度平均值为97.38,前100位地标品牌的平均值为97.15,前500位地标品牌的平均值为96.06,相差不大。同样的,消费体验评价率平均值也较为接近。到前1000位地标品牌的品牌声誉平均值,京东商城评价度和消费体验评价率均拉开了距离,分别为78.24和86.08,而1471个地标品牌的平均好评度和消费体验评价率分别为53.74和83.58,与前述4类不同品牌声誉层次的地标品牌的平均值差距更为显著。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电商销售评价对消费体验评价率,以及品牌感召力,乃至品牌声誉,具有直接的关联作用;电商平台,是互联网环境下提升品牌声誉的重要平台。

通过本次对1471个我国地标品牌的声誉评价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2.具有高知名度的地标品牌,可在持续保持较高的品牌感知力的前提下,重点保障产品品质,提高销售服务体验,以有效提高电商零售平台上的消费体验评价,从而增强品牌感召力。

3.处于品牌声誉评价的腰部位置的地标品牌,应当品牌感知力、品牌感召力两手一起抓,从品牌的系统运营角度,围绕目标消费群与潜在消费群,制定针对性的品牌策略,加大传播力度,提高品牌感知力和品牌感召力,才能整体提升品牌声誉。

(执笔人:胡晓云,魏春丽)

(中国地标品牌声誉评价课题组;课题组顾问:沈光宏,宫凤影赵坤;课题组负责人:胡晓云;课题组成员:魏春丽,李闯,朱振昱,徐凯,陈韬略,杨巧佳,贺梦晗,周叶润,方赞文,施金敏)

THE END
1.中国农产品信息交易网:农产界的“淘宝”农资资料那么,这么好的平台,怎么使用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就能开始你的网购之旅了。注册过程也很便捷,不需要填写一堆繁琐的信息,几步就能搞定。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已经心动了?那就赶快行动吧,去中国农产品信息交易网逛逛,看看有哪些新鲜、实惠的农产品等着你。我保证,你一定会爱上这个农产界的“淘宝http://m.bailichun.cn/post/15664.html
2.农产品十大品牌排行榜农产品十大品牌,农产品哪个品牌好?农产品哪个牌子好?如何选择农产品品牌?农产品10大品牌排行榜是由品牌网(chinapp.com)承办的农产品行业品牌评选投票得来的农产品品牌排行榜,由网民投票得出的最有价值的农产品十大品牌。让你更好地选择农产品品牌。https://www.chinapp.com/paihang/nongchangpin/
3.2021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发布2021年农产品品牌排行榜一览→买2021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品牌共计有3000多个品牌参评,创历届之最。本次中国农产品百强品牌中,四川以22个品牌蝉联榜首,其次内蒙古有16个品牌入围,新疆有12个品牌入围,陕西有9个品牌入围,重庆有7个品牌入围,福建有6个品牌入围。 从大品类来看,2021农产品百强榜中水果、畜禽肉、调味品等势头强劲,分列总体品类前三。此https://www.maigoo.com/news/611378.html
4.中国农产品市场与品牌网中国农业信息网 会员登录|注册 通知公告 更多 湖北11个农业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4-11-07 河北“新乐花生”区域公用品牌发布2024-10-26 甘肃省新增十三个全国名特优新及特质农产品2024-09-08 35个皖产农品入选“品牌索引名录”2024-08-08 http://www.chama.org.cn/ppml/
5.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办,对全国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及其相关的资讯、消费、政策、市场等信息进行收录和推广。http://aboc.agri.cn/?eqid=b95b83740000adcc0000000664537544&eqid=9733b05f000afef100000003655dbfc6
6.国外品牌在中国营销案例(海外成功的农产品品牌营销案例)猕猴桃三、波尔多葡萄酒1借鉴: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都可借鉴,可推动地方政府开展一村一品活动,这既能提高官员政绩,又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也能开发出地域性爆款农产品,对开展这一活动的电商平台,不仅能获利,还能拔高定位,做成一个村,全国可复制。 ?海外成功的农产品品牌营销案例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558977-1.html
7.网络公益扶贫联盟第三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开始遴选 指定范围稳步放宽 2020-12-11 16:05:34 中国扶贫基金会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投入2400余万助力湖北健康扶贫 2020-12-11 16:08:46 2020年湖北省“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评选揭晓,看看都有谁? 2020-11-25 18:58:09 情满荆楚 “抖in美好武汉”城市生活节欢乐开启 2020https://www.cnhubei.com/z/13494664/
8.重点扶持争创科创板企业,是中国品牌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先行者智慧天演维真是乡村振兴数字化服务领域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市下城区重点扶持争创科创板企业,是中国品牌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先行者、智慧农业领域专家。17年来,结合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技术+农业农村业务深入融合,为区域政府、现代农业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数字乡村、数http://www.hf315.cn/MCMS/About/AboutTY
9.粮信网中国粮油信息网络平台.农业农村部:2024年第45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 .长寿花食品荣获中国粮油最具影响力品牌、创新先锋企业特别奖 .长寿花食品高端特色产品亮相2024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2024年11月21日天津地区棕榈油价格行情汇总 .2024年11月21日天津地区豆油价格行情汇总 .2024年11月21日黑龙江省绥化海伦新季大豆价格行情 .2024http://chinagrain.cn/
10.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农村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信息平台,质量安全中心,优农中心,http://www.aqsc.org/
11.一文了解全球800家农业大数据公司(国内篇)36氪未来智库整合涉农部门信息资源,重点建设智慧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三农数据库、多媒体智能终端,打造集三农公共信息、精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于一体的智慧三农综合服务系统,实现一平台四服务(政务、农务、商务、社会化服务),实现三农信息开放共享、各类服务全域覆盖、政务管理智能高效的智慧三农https://www.36kr.com/p/5213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