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字数:49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农业经济学(第3版)》除导论以外,共分四篇十七章。第一篇农产品市场,包括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农产品现货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第二篇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土地与水资源、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进步、农业资金和农业信息。第三篇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包括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第四篇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包括农业保护政策、食品质量安全、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改造与农业现代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录
导论
第一节农业的概念、特性、地位与作用
一、农业的概念与特性
二、农业的地位与作用_
第二节中国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思想
二、中国近代农业经济思想
第三节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农业经济思想
二、近代资本主义前期的农业经济思想(17-19世纪30年代)
三、近代资本主义后期的农业经济思想(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
四、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初以后)
第四节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一篇农产品市场
第一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第一节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均衡
一、农产品供给
二、农产品需求
三、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均衡
第二节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
一、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
二、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
第三节农产品供求均衡理论应用
一、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二、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动态分析——蛛网理论
三、农产品价格政策的应用
第二章农产品现货市场
第一节市场与流通概述
一、市场与流通的含义
二、流通主体与流通客体
三、流通渠道的基本类型
四、流通的功能
五、批发商的作用
六、农产品流通特点与渠道
第二节农产品批发市场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与功能
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种类与流通渠道模式
三、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行模式
第三节零售业态的变化与农产品零售市场
一、零售业态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二、农产品零售市场的概念
三、农贸市场
四、超级市场与农产品连锁经营
第四节农产品新型产销对接模式与电子商务
一、农产品新型产销对接模式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
第三章农产品期货市场
第一节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一、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产生
……
第二篇农业生产要素
第三篇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第四篇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
精彩书摘
《农业经济学(第3版)》:
2.农业的多功能性。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乌拉圭回合以后,人们对农业作用的认识更注重其多功能性。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昀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有形结果和无形结果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一般认为,农业所具有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可分为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五个方面。
(2)社会功能。由于农业所具有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而且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以及农村社区活力,具有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特别是对贫困人口集中于农村、农村地区又缺乏必要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还具有消除贫困和替代社会福利保障的功能。在这些国家,农业发展是农民的重要生活保障,而农民拥有土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社会保障。由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社会功能,比发达国家更具有重要性,具有更大的价值。
(4)经济功能。农业除了与其他部门一样具有提供产品和就业机会等传统经济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经济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提供消遣场所、文化和历史继承、形成农业景观、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村居民学习能力和维持特殊的生态系统等功能。农业多功能性所具有的经济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有别于一般经济活动所具有的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经济功能,如提供就业机会。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之所以成为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之一,是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以及国际间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使这些国家的农业承受了保障劳动力就业和提供隐蔽性失业保障的功能。农业具有的经济缓冲作用是指农业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适时释放和吸纳劳动力,为减缓经济危机和加速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5)文化功能。农业具有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生活紧密结合,农业对形成和保持特定的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深深地根植于农村生活,许多传统节日与农业密不可分,形成了许多富于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和传统。
前言/序言
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经济学》第1版和第2版已经发行7万余册,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最畅销的农业经济学教科书。《农业经济学》第2版在2011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2年被教育部首批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本书为教材,由李秉龙教授所主讲的农业经济学课程,2008年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精品课,2010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2012年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本书虽然获得了诸多荣誉,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有再次修改的必要。
本书于2003年2月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1次出版,由中国农业大学李秉龙教授、山东农业大学薛兴利教授任主编,最后由李秉龙教授统稿。按照本书各章的顺序,各位作者负责如下各章的编写:1绪论,李秉龙;2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江占民;3农产品市场体系,陈尧、江占民;4农产品国际贸易,陈尧;5土地与水资源,薛兴利;6农业劳动力,薛兴利;7农业技术进步,薛兴利;8农业资金,周小斌;9农业家庭经营,李秉龙;10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李秉龙;11农业产业化经营,李秉龙;12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李秉龙、翟印礼;13农业产业结构,车明诚;14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翟印礼、李秉龙;15农业可持续发展,李秉龙、翟印礼。
本书于2009年1月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2次出版,中国农业大学李秉龙教授、山东农业大学薛兴利教授任主编,最后由李秉龙教授统稿。按照本书各章的顺序,各位作者负责如下各章的编写:第一章导论,李秉龙;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马骥;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安玉发;第四章农产品期货市场,乔娟;第五章农产品国际贸易,马骥;第六章土地与水资源,薛兴利;第七章农业劳动力,薛兴利;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薛兴利;第九章农业资金,李秉龙;第十章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李秉龙;第十一章农业家庭经营,李秉龙;第十二章农业合作社,李秉龙;第十三章农业产业化经营,李秉龙;第十四章农业保护政策,李秉龙;第十五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李秉龙;第十六章农业产业结构,车明诚;第十七章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翟印礼、李秉龙;第十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李秉龙、翟印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