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大家知道事迹材料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阳曲县永丰禽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是一家从事蛋鸡饲养、禽蛋销售配送、农业种植及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服务农业生态公司,是农业部命名的“国家级蛋鸡标准化示范养殖场”,是太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德惠康”蛋品被“中国(山西)首届农博会”授予“金奖”殊荣。
公司位于阳曲县黄寨镇柏井村,占地250亩。现有员工170人。2015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达6404.92万元,营业(销售)收入6831.35万元、净利润436.90万元。
2015年以来,在太原市工商联的引导支持下,永丰禽业扎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为公司所在地柏井村的扶贫脱贫工作,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摸清底数,夯实精准扶贫工作基础
阳曲县西凌井乡西庄村全村辖2个自然村,共112户、432人,全村共有贫困家庭39个,59名贫困人口。如果不能全面脱贫,就无法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为此,作为西庄村精准扶贫包村单位的太原工商联,根据太原市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和目标,并结合西庄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口帮扶单位承担一部分,企业减免帮扶一部分,贫困村民自己出一部分”的“散养鸡”精准扶贫具体工作方案,扎实推进西庄村的扶贫脱贫工作。
永丰禽业作为规模化蛋鸡养殖企业,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自己应尽的精准扶贫社会责任。根据太原市工商联的统一要求,永丰禽业在对贫困对象进行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组织专人将对象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扶贫脱贫心中有数,为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发力提速
精确扶贫工作重在落实。为确保精准扶贫强力推进,永丰禽业多措并举,齐头并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发力提速。
一是直接扶贫
其一,永丰禽业通过招工,直接吸收消化阳曲县贫困农户劳动力近50人。通过给贫困农户劳动力安排工作,完成对贫困户的持续输血,既扩大了就业、稳定了社会,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了政府、企业、贫困户共赢的发展目标。
其二,依托公司自身优势,和贫困农户签订养殖合同。永丰禽业为贫困农户统一提供鸡苗、饲料、养殖技术及禽病防疫等服务,解决贫困农户育雏难、养殖难、卖蛋难、淘鸡难的实际困难。通过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让500余户贫困农户投入到了永丰禽业产业链中来,带动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
其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参与阳曲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同心助学”等公益行动,出资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同时多次参加社会慈善捐赠活动,救助贫困家庭。
二是间接扶贫
直接扶贫只是输血,但要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必须使贫困户具备造血功能。为此,在直接扶贫的基础上,永丰禽业着力在“造血”上下功夫,通过加强贫困户的自身“造血”功能,完成脱贫致富。
其一,持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阳曲县柏井基地是永丰禽业在建的第三个养殖基地,占地500余亩,是农业循环经济,目前正在稳妥建设中。项目全部完工后,将建成5万只存栏标准化蛋鸡舍7栋,可饲养优质蛋鸡35万只,同时配套10万只存栏标准化育雏舍1栋,配套果树采摘林150亩,日光节能温室4栋,农业旅游接待综合楼2000余平米。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永丰禽业预计将和400户农户签订玉米种植合同,带动农户种植玉米1600余亩,户均种植4亩,每亩增收600元,户均可增收2400元,400户合计年增收达96万元,相当于为广大贫困户搭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其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永丰禽业柏井基地斥资60余万元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项目,新建标准化堆肥场1620m3。项目建成后,在为鸡群的生长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为节能减排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农田肥力,为柏井及附近村庄贫困户减轻大量农业种植成本。
其三,新型农业模式带动脱贫致富。永丰禽业柏井园区建设有150亩自由采摘经济林,50亩蔬菜示范大棚。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吸引太原周边地区3万人来园区休闲、观光、旅游,游客的到来,将大大刺激井柏及其周边村庄的旅游发展,为贫困村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将逐步提高贫困村民的生活收入。
下一步,在太原工商联的引导支持下,永丰禽业将进一步积极主动的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完善帮扶措施,在帮扶形式上与整村推进、基础设施、产业扶贫、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等多种形式和措施结合,为精准扶贫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山西大象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山西省最大的集种畜禽繁育、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及屠宰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73亿元。
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了种禽繁育、饲料加工、肉鸡(肉鸭)屠宰、生猪养殖等产业链。下辖29个分(子)公司,80余处生产基地,基本形成吕梁、雁北、临汾、长治、晋城、运城六大聚落。尤其是吕梁聚落,公司不仅在文水县完善和发展了肉鸡产业化项目,同时在孝义市投资2.6亿元新建了3600万只肉鸡屠宰的产业化项目,在离石、岚县、兴县分别新建了年存栏3000头-6000头的种猪场,在文水、汾阳、交城、孝义、临县、离石新建了26个标准化商品肉鸡养殖场,总投资达5亿元以上,直接带动2000余户农户从事畜禽养殖,间接带动玉米种植户、毛鸡、饲料运输户等农户7万户,农户年增收达10亿元以上。
到“十三五”末,集团战略规划“53332”,即形成放养500万头生猪,300亿元的销售收入,300万吨饲料销售,3万吨调理品销售,2亿只肉鸡宰杀。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体现在生猪养殖上,主要是实现“两个模式”:
第一个模式:推广“211”工程,即:一对夫妇建一栋猪舍,饲养300头左右,占地不到1亩,投资15万左右,即可实现年收入10万元以上。公司帮助农户建设标准化猪舍,农户交少许保证金,便可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回本,而且农户工作、生活两不耽误,确保了家庭稳定、社会稳定。
第二个模式:推动“1+1+1”发展模式,即:政府牵头帮助解决土地和水、电、路三平,并提供农户贷款(农户贷款,企业可提供担保)等政策支持;村委、合作社组织贫困农民入股,1-10万元均可;企业参与帮助建设高标准猪舍和生产管理。产生利润按比例分红,保证参股农民年最低15%的分红。这一模式,可带动没有资金、又想脱贫的贫困农户共同参与,实现富裕梦。
为确保以上两种模式收到实效,让农户不承担养殖市场风险,集团将执行“三固定、五统一”(雏鸡或猪苗价格固定、饲料价格固定、回收价格固定;统一提供雏鸡或猪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药品、统一制定防疫程序、统一回收毛鸡或毛猪”)的`“公司+家庭农场+农户”合作模式,贫困合作农户按公司要求修建标准化猪舍,交少许保证金、签定育肥猪委托养殖合同即可发展。由于合同保障,农户一头猪净利润可达150-200元,按1户一批养殖300头、四个半月出栏计算,一年可出栏两批半、养殖700余头猪,户均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该模式尤其适合于贫困县(特别是沿黄的吉县、大宁、隰县、永和、汾西,静乐、神池、五寨、岢岚,兴县、岚县、临县、石楼13个县)。
目前,已有800余农户加盟集团生猪产业化项目,公司已在山西省范围内全面铺开生猪养殖,在六大聚落全部实施生猪产业化项目。在岚县普明镇、方山麻地会乡、兴县康宁镇等地已经开工建设高标准商品猪场和种猪场建设项目。与文水县马西乡河西村委签订了《扶贫协议》,帮助河西村15户70人脱贫致富,成功后有望在全省内铺开。
作为山西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有责任、有义务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再度发力,利用集团制定的“211和1+1+1”产业扶贫模式来带动更多农户脱贫,在“十三五”伟大征程中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答卷。
各镇、各帮扶单位:
为提升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绩效,宣传扶贫开发工作经验与做法,应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第三方评估组)要求,现就推荐报送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八个一”典型事例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典型事例内容
1、一名好干部(村干部或驻村干部)
2、一位带头人
合作社带头人、能人、技术员,实施种养加的企业家或者农场主,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其典型事迹和贡献受到政府或群众的好评。
3、一家好企业
外地(当地)实施第一产业(种养等)、第二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或者制造业)、第三产业,通过土地流转或者充分利用扶贫资金与政策,发展规模经营、地方特色经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来帮扶当地贫困户、吸纳困难户就业、给困难户分红、盈利不忘回报贫困户。
4、一条脱贫路
采用合适方式或策略,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或者自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扶持项目、发展产业,帮助地方拔穷根,帮助农户摘穷帽。
5、一种好模式
6、一项好政策
7、一个新视点
制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脱贫蓝图,协调好帮扶主体措施,统筹好扶贫产业发展等创新性谋局、敏锐性观点,针对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不同寻常的'看法和建议。
8、一件难忘事
二、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各镇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专项布置,明确专人紧紧围绕“八个一”精心收集、认真整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事例,并形成书面材料。
嘉祥县仲山镇胡契山村共有1125户,3158人,耕地面积3120亩,有贫困户119户,贫困人口230人。该村是一个班子薄弱、集体经济空壳、传统农业种植村,并且是省定贫困村。
县里精准扶贫攻坚会议召开之后,张书记又积极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去,为了扎扎实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他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在摸排调查的基础上,详细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发展诉求,制定精准的扶贫方案,做到分类实施,找准每类人群精准扶贫的切入点,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争取上级扶持政策,提高扶贫的精准度。充分发挥胡契山的区位优势,积极与济宁生物产业园对接,协调入园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贫困人员,指导、引导胡契山村“经济能人”组建建筑队、运输队、绿化专业队,优先吸纳贫困人员,积极帮助贫困人员就业。针对想发展经济,苦于缺乏信息、资金、技术的贫困人员,积极与农业、林业、畜牧、经信、科技、人社等部门联系,争取产业支持、项目支持、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引导贫困人员自主创业。充分发挥统战部门优势,鼓励工商联企业家、统战人士在胡契山投资办厂、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动员他们开展扶贫济困等慈善公益活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张永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第一书记”的职责所在、情感所系、组织所托,以实际行动展示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动人风采,以实际行动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