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悬赏提问,感谢大家看完本文在回答问题:大家怎么看粮食贸易商,怎么看象屿农产这家公司?
4月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限制本国粮食出口,引发了全球粮食危机的担忧,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到2020年底遭受严重饥饿的人口数量将会突破2.5亿。不知道是不是受这些消息的影响,初善君身边也出现了屯粮族。
对此,急的袁隆平爷爷出来辟谣:我们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也出来回应,我们并不缺粮,也无需屯粮。
但是从22省市玉米价格来看,4月以来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较2019年同期有较大的涨幅。
1、A股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商
(1)从0到140亿
我们先看一下象屿农产的发展历程,从2013年成立,到2019年实现140亿的营业收入,仅仅花了六年,六年间一步一个脚印,业务稳步推进,与地方粮食局、港口、铁路局、种植大户合作,打造粮食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发展。
2013年,公司出资4亿元成立象屿农产,持股80%,当年仅经营3个月就实现营业收入9.53亿元,贡献净利润3,867.61万元。
2015年,象屿农产和黑龙江金谷集团合资成立象屿金谷农产,实现和黑龙江省粮食局的战略合作,同年继续增发募资15亿,其中11亿投入富锦195万吨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截止年末,仓容能力提高至1700万吨,烘干能力接近翻倍,粮食外运能力达到了600万吨/年,并且与逾180家种植大户开展合作种植业务,面积达230万亩,成为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2016年针对农产品政策调整与市场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市场风险,暂停玉米种植业务,控制贸易规模,积极布局“后临储时代”,主要是修炼内功:在上游完善富锦、北安、绥化、讷河、嫩江等地粮食收、储、物流网点布局,在下游着力搭建“北粮南运”的物流通道,展开大连、南通等关键物流节点布局,并积极推动与铁路企业的深度合作。
2017年公司完善北粮南运物流体系,与哈尔滨铁路局合作,构建铁路专用线,与锦州、营口、大连等关键港口合作,布局专用运输车、箱资源,北粮南运规模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在北方三大港口的吞吐量均位居前列。
2019年进一步加深与铁路局和港口的合作,首开铁路入港特殊通道,并获得沈阳及哈尔滨铁路局每日集港3000吨的特别许可,同时拓展粮食南运后的销售区域,形成了覆盖华南、华东、西南区域的销售格局。
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69.61亿元,同比增长630%,此后2015年和2016年因此临储政策改变业绩调整了两年,近三年则继续高歌猛进,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40.18亿元,同比增长19%。
净利润方面,象屿农产2018年实现4.13亿元,同比增长48%,2019年只有1.95亿元,原因嘛,我们后面分析。
为什么公司成立一年就可以实现70亿的营业收入,为什么这几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有较大的波动,未来还会出现这种波动吗?公司的成长驱动因素到底是什么?
(2)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商
换句话说,公司打通了农产品上下游全产业链,是真正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先看贸易业务。象屿农产依托东北粮食基地、港口粮食仓容和公铁水运力资源,将北粮南运,打通粮食产区-北方港区-南方港区-粮食销区产业链,盈利源于粮食销售差价和物流服务收入,成本则主要为粮食收购成本和运输费用,收入和盈利多少取决于贸易量和产品价差。
象屿农产现在粮食贸易主要是把黑龙江的玉米经过港口销售到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仅仅几年的发展,2019年粮食贸易量近75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24%,在北方港口完成粮食下海量近600万吨,在南方港口实现到达量近450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9%和16%。
这是初善君非常看好的一项业务,我们国家太缺少真正的粮食贸易商了,结果就是中国粮食贸易进出口总额都非常小(除了大豆进口),不能控制主要粮食产品价格,出海很容易被割韭菜,这块业务的市场空间我们后面分析。
实际上,公司已经经历了一轮大的临储政策的调整,利润也有波动。2019年期末管理国储粮食库存总量约900万吨,同比保持稳定,展望2020年,玉米临储甚至有重启的可能,收入可能继续上涨。
(3)贸易量+临储规模+种植面积
经过对公司商业模式的了解,象屿农产的盈利可以大概拆解如下,收入、利润的驱动因子主要包括农产品贸易量、临储规模和种植面积:
当然,象屿农产的市值空间主要还是看粮食贸易量的空间,这决定了象屿农产的上限,至于未来粮食贸易量空间有多大,我们继续分析。
2、大行业、“小公司”
民以食为天,粮食关系国家安全,因此以前粮食贸易行业主要是国家参与,现在已经逐步放开。之所以有粮食贸易这个事情,主要也是因为我们产粮地与需求地并不匹配。
(1)最容易诞生市场化龙头的赛道
(2)粮食贸易市场空间约3600亿
东北地区(含内蒙古)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201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7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3.78%。其中,玉米是东北地区主要粮食品种,2016年产量9565.84万吨,占比65.27%。这或许也是公司从东北玉米开始做农产品贸易的根本原因:市场需求大。
东北地区不仅产量高,成本也低。从各地玉米生产成本来看,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黑龙江和内蒙古,吨玉米成本(不含地租)仅为1090元和1173元,这也是公司粮食贸易的优势所在。
东北玉米产量高,玉米的主要消费对象是饲料(60%以上的玉米需求都是饲料),集中在黄淮海和南方,产销并不匹配。
因此粮食贸易量很大,全国来看,2017年我国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8%,粮食跨省流通量1.7亿吨,预计2020年将达到1.8亿吨,如果按照单价2000元计算,国内粮食贸易空间约3600亿。
单看黑龙江,黑龙江省为我国重要粮食产区,2016年玉米产量占全国33.7%,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约为9.83%,粮食总产量6058.5万吨,外运量则高达3000吨左右。
(3)3-5倍增长空间
粮食关系国计民生,早先都是国家管控,粮食价格主要由国家制定,并非由市场定价,但是该机制弊端太多了,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因此象屿借着政策不断推进的天时、黑龙江的地利和物流经验的人和,进入粮食贸易短短六七年,就做到了如此牛逼的业绩。
即便如此,象屿农产粮食经营货量也只有750万吨,北粮南运贸易量只有600万吨,黑龙江市场占有率20%,国内市场占有率4.4%左右,虽然象屿农产收入规模达到了140亿,但对于3600亿的市场空间,也算是“小公司”了,未来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初善君判断三年可以实现三五倍的增长。
初善君之前就说过,最好的投资就是大行业的“小公司”,这种公司很容易出现3-5倍的市值空间。
3、象屿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空间大,我们可以确定了,那么为什么是象屿农产做大做强呢?换句话说,他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1)最大的玉米收购商
前面说了,2015年2月,象屿农产和黑龙江金谷集团合资成立象屿金谷农产,实现和黑龙江省粮食局的战略合作。在收粮、储粮业务上,哪里有粮,哪里就有粮仓,通过合作,公司布局黑龙江富锦、北安、绥化、依安、五大连池、讷河、嫩江等粮食主产区,形成了一个个现代化的粮食仓储物流中心。
(2)最大的玉米发运商
(3)最大的玉米种植户
此外,公司开始加大自有种植面积,2019年自有种植面积约19万亩,2020年预算做到30万亩自有种植+130万亩合作种植。加大种植面积有助于锁定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同时锁定粮源。这么大幅度的提升有没有可能实现,初善君认为完全没有问题,公司早在2015年时,就与逾180家种植大户开展合作种植业务,面积达230万亩,是整个A股市场最大的玉米种植户,种植业务驾轻就熟。
(4)最大的玉米贸易商
再加上公司原有的贸易体系,在收储运各个环节,公司竞争优势明显,尤其是公司的本质是降低社会损耗,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率,未来很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商。
4、戴维斯双击
我们看具体的数据,农副(林)产品采购分销服务(除了象屿农产,还有部分其他农产品贸易)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33.07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毛利13.81亿元,同比增长30%,毛利率同比略有下滑,为5.93%,远高于传统业务3%的毛利率。
农副(林)产品采购分销服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2017年占比4.61%,2019年占比8.56%。
农产品业务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整体提高。我们都知道供应链企业毛利率非常低,头部企业的营收规模很大,动不动就两三千亿的规模,一点毛利率的提升可以大幅提升公司的业绩,而高毛利率业务占比的持续提升无疑可以提高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或许是另一次的戴维斯双击机会。
5、最牛私募买了1.35亿
最后,我们再看看公司2019年的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
2019年营业收入2724.12亿元,同比增长16.41%,归母净利润11.06亿元,同比增长10.84%。2020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9.27亿元,同比增长21.2%,归母净利2.64亿元,同比增长0.61%。这样的业绩,无疑是超预期了。
有朋友会说,扣非归母净利润只有0.14亿元啊,其实这里的非经常性损益是套期保值造成的损失,虽然定义是非经常性损益,实际上是常规操作,有盈利也会有亏损,有机会在单独说说。对于象屿来说,这块影响很小。
超预期的还有分红金额,跟初善君预判的一样,公司2019年继续加大分红力度,每股分红0.25元,加上中期的0.12元,按照第一次发文时的4.5元价格,股息率超过8%,超过很多银行股了。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到了38%,跑赢了各大指数,也跑赢了所有的物流企业,现在市值124亿元,但市盈率只有10倍。按照初善君上次的分析,公司2020年合理市值空间为240亿以上,考虑到农产品尤其是玉米的涨价,今年大概率达到。
随着农产品贸易业务的持续增长,公司市值空间被彻底打开,如果发展顺利,未来不排除千亿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