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壹度:农机经销商的生意为什么越来越难了?

最近密集的走进了一些农机的终端销售市场,接触到大量的农机经销商,交流中发现今年不少农机经销商生意更难了,详细分析和系统的梳理之后,发现至少有以下10个方面的原因,在这里和广大农机经销商共同探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希望给农机经销商起到警示的作用。

在农机行业,最近几年,先是几个大的生产企业带头发动“渠道下沉,网络密植”深度分销战略,随后美系、欧系和日系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跟进。

渠道下沉:就是生产企业把一级渠道从省级、市级市场直接设到县级或乡镇一级,原来给省级和市级的优惠政策直接下放给县级经销商,原来的省、市场两级大经销商被架空,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近两年,上游农机生产环节出现了更加明显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强势品牌更加坚决彻底的推动“渠道下沉,网络密植”,有一些大企业甚至直接管理到了乡镇级的经销商,县级经销商都被架空了,大经销商彻底被架空,小经销商卖的越多越不挣钱,整个流通生存状况正在恶化。

经销商最核心的资源当然是代理的品牌,尤其是大品牌或强势品牌,比如跨国品牌约翰迪尔、久保田,国产一线品牌东方红、潍柴雷沃等。

生产厂家选择经销商最看重的是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其次才是资金实力、服务能力。国内农机行业目前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大争之世,体现企业竞争实力的是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企业为了完成销量和扩大市场占有率,选择经销商时第一要求就是要销量增加和占有率提高。

销售能力强的经销商,强势品牌,大品牌会主动投怀送抱,所以在流通环节现在也是呈现“马太效应”,而销售能力差的,当然会被厂家无情的抛弃。

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只相信实力,生产厂家只看重销量,如果销售能力不强,不要奢谈什么忠诚度、交情和未来,只能被无情的抛弃。

失去大品牌资源,经销商要么销售规模大幅下降,从此失去在当地的江湖地位,要么日子一落千丈,甚至“破鼔万人捶”,被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在农机流通领域有个奇怪的现象,按正常的行业发展规律,2015年农机行业进入存量市场,市场由增长变成下滑之后,农机经销商的数量应该下降,很多经销商会退出市场,但真实的结果与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系统统计的数据看,2019年农机经销商数量达到16877家,比2012年增加了1倍。与此同时,从2015年开始,通过补贴系统销售的农机产值和销售总产值却在逐年下降。

一增一降的结果,表现出来的就是平均到单个经销商上的年销售额在下降,经营规模缩水。2012年8676家经销商,平均到每家经销商身上的销售额是723万元,到2019年16877家经销商,平均到每家经销商身上的销售额只有300万元,这个规模只能说明很多经销商无法有规模效应,是亏损经营。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家农机经销商,公司近几年销售额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同时你每年没有什么变化,主营的产品仍是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赚的仍是进销差,如果营业额从2个亿降到2000万元,你合计一下公司能不能有钱赚?

笔者在北方就遇到这样一家经销商,代理某大品牌的全线产品,2015年之前一年卖300台联合收获机,500台大中型拖拉机。之后连续下降,当地种植结构由小麦、玉米转为果园和经济类作物。另外是需求饱和,到2022年销售了25台联合收获机和50台拖拉机,销售收入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现实中与北方这家经销商同样际遇的农机经销商车载斗量,问题就出在业务结构老化,主营的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并且赚的是进销差价。赚钱的途径单一,只要是销售量下降之后,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就越来越少,最终的结果就是亏损或被迫关门大吉。

前面说了,很多经销商由于业务结构单一,经营规模越来越小,盈利模式单一之下,经营越来越困难。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经营观念落后,不思进取,创新能力不足。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另一个角度看,凡是日子过得滋润,成长性快的农机经销商,一定是观念超前、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

比如同样在北方地区,在前面介绍过的那家某大品牌经销商的隔壁,有一家貌似不起眼的经销商,跟着当地的种植结构调整经营思路,从传统粮食作物农机变成果园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商,从渠道销售全面转变成项目销售。公司没有存货,没有超过一年半的应收账款,销售规模也只有2000万元,但几乎全部是特色农机和项目销售,一年利润350万元。

企业经营要根据环境变化和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调整,需求变了,企业的业务结构、盈利模式和内部管理都要跟着变化,固守传统和抱缺守残没有出路,只有在等待中凋谢。

从根本上说,国内绝大多数经销商都在吃政策的红利。很多经销商稀里胡涂的赚了钱,近几年又稀里胡涂的亏了很多钱,究其原因与公司的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管理粗放,靠天吃饭是很多经销商的写照。有一些经销商只会算大账,根本不会算细账。而如果不会算账的经销商,想挣钱根本没门,想生存都困难。

如笔者见过很多农机经销商给用户大量的赊销,但销售手续不全,账期没有明确的要求。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大量的应收不是收不回来,就是账期太长,企业的资金成本早就超过了利润。而且用户赖账不还,在打官司的时候无凭无据,根本打不赢官司,甚至会被用户用产品质量有问题或服务不及时等倒打一耙。

众所周知,近几年农产品要么是价格低迷丰产不丰收,要么根本卖不出去,农户收益不好,种植积极性下降,但与此同时各种农资涨价人工成本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种植户在购买农机的时候,心理上更倾向于购买便宜的东西,这样给了二手农机和杂牌子农机提供了可乘之机。

反过来说,代理大品牌、高端品牌,以新机销售为主业的经销商就很吃亏。

笔者所在的地区就有一家二手农机经销商,2022年销售了1500多台二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和插秧机,而当地市场上最大的经销商一年销售新机的数量不超过500台,当地的高速插秧机一年500台左右,原来全部是新机,近两年一半以上的用户购买了该二手经销商从江苏、浙江倒过来的二手插秧机。

随着后市场时代的到来,二手农机的保有量越来越多,流入市场进行二次流通的旧机器比例越来越大。二手农机和新机器将形成强竞争关系,互相可以替代,互相是竞品的关系。二手机的优势是价格便宜,不受销售区域的限制。后期二手农机对传统经销商的冲突会越来越大,传统经销商必须学会经营二手农机,必须学会如何管理二手农机,以及平衡新机和二手农机之间的关系,学会变害为利。

笔者曾经说过农机经销商是“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疫情之下的农机经销商夹在厂家和用户之间日子更加难过。

随着上游生产端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下游的农机流通企业话语权越来越弱,原来给经销商有优惠的商务政策的,现在开始要求全款进货和缩短货款周期,经销商的资金被占用或是被套牢。

另一方面,用户需求饱和,并且用户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合作社、各植大户成为主要购机群体、新用户绝迹老用户成为主要消费群体。

组织化用户和老用户话语权很强,货比三家之后强势谈判是家常便饭,如果没有赊销就不会购买,甚至谁的赊销比例大就购买哪家的产品。为了避免客户流失,一些经销商被迫零首付,而这为后期收款和资金链断裂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很多农机经销商就是被巨额应收账款拖死的。

农机的终端销售环节现在出现了一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现象,让传统的农机经销商措手不及。

一方面是厂家直销现象增多。这分3种情况,一种是一些大型主机厂设立了大客户部或项目部,直接参与到地方上的项目资源的争夺或直接销售给合作社、种粮大户、农业投资公司,也就是厂家直接接管了最优质的用户;另一种是重庆、浙江、云南、山东等地的中小农机生产企业自己到乡镇直接建立销售网点,实现了B2C,这是真正的“去中间化”;第三种是电商平台或抖音、快手等新渠道,厂家通过这些新渠道直播带货或直销,真正的绕过经销商实现了B2C,这是一种新变化新趋势。

另一方面是用户直购比例增加。笔者发现现在在各个地方都出现了大户越过经销商直接到厂家采购的现象,或越过县级经销商到市级或省级大经销商购买农机,笔者称这种购买方式为直购。

很明显,一方面是厂家想绕过经销商直接与用户发生关系,另一方面是用户越过经销商想到厂家直购,处于中间位置的经销商被架空,正在失去存在感。

笔者在2022年和2023年走访市场的时候,明显的感受到电商、直播、网销等新零售渠道,新媒体方式对传统农机销售的冲击。

在江苏、浙江、重庆、云南乡镇市场上调研时,乡镇上的经销商反映说近两年当地的很多用户通过淘宝、拼多多、快手、抖音等新渠道和新媒体购买微耕机、打桨机、碾米机、粉碎机、开沟机等中小型农机,甚至有一些合作社都通过网上购买大型拖拉机、植保喷药机、植保无人飞机、青贮收获机。

网上产品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便宜,并且选择的范围很广。目前农机里,尤其是乡镇里居住的年轻人已经养成了网上购买的习惯,通过网上购买农机和购买手机、电脑等电子数码产品一样稀松平常。

电商在下沉市场的崛起,新零售渠道实力增强,对传统的老经销商已经形成了正面的影响,很多乡镇经销商3年前一年可以销售500~1000台微耕机,但现在很少有1年超过500台的,乡镇经销商正在由销售网点变成网销产品的维修服务网点。

国内农机行业的电商和新零售会由乡镇市场崛起,先是中小农机和零配件,然后会由乡镇向县级市场和市级市场和省级市场蔓延,现在大农机也有很大比例通过网上渠道来销售,湖北、山东的一些拖拉机生产厂家没有了渠道销售人员,销售功能全面转到线上,安徽、山东一些二手农机经销商已经把中国造农机卖到了东南亚、南美洲、非洲、中亚等地。

关于当下农机经销商生意为什么越来越难做了,笔者基于市场调研和自己的理解梳理出了10条原因,当然不能穷尽问题,因为农机经营环境千差万别,不同经销商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但以上问题有一些是共性的,希望能给行业警示,启迪大家转变观念和快速推进经营创新和模式转变。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农更行(ngx.179c.com)”。

农更行公众号

「农更行」专注于农业产业更新及数字化更迭演进,致力于打造成为农业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数字媒体及服务平台,核心团队由来自同行资本、壹果农产品、春藤网等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组成,以“信息平台+数字媒体+社会化服务”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厂家直销蔬菜种子星苗红大帅耐寒莴笋种子莴苣种子红皮尖叶良种[产品卖点] 厂家直销蔬菜种子星苗红大帅耐寒莴笋种子莴苣种子红皮尖叶良种 产品类别:蔬菜种子, 产品规格:v 产品包装:v 销售渠道:全国总代, 招商区域: 福州闽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商标“星苗”,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的研制、生产、开发。凭借着对国内蔬菜市场的了解和本公司专项的科研优势,培育出适应国内需求的https://www.lanhaizi.cn/zhaoshang/2016/11/75177.html
2.四川眉山凯尔国际复合肥厂家直销点凯尔国际复合肥生产厂,座落于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的三苏故里——眉山市工业园区化工城,是四川凯尔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一家高科技化工企业。他以开拓中国先进高塔硝硫酸,尿基复合肥生产技术,用心做好复合肥http://www.haonongzi.com/info/xutao/
3.「化肥」全国招代理颗粒水溶肥厂家直销大品牌巧棵力市场需求大2013年10月,志同道合肥业有限公司凭着对全国市场发展的信心和品牌战略眼光在全国各地区,成立巧棵力品牌营销推广团队,大力开拓全国市场,巧棵力品牌为广大经销商及老百姓所认可,为农资界同仁所熟知。 巧棵力上市以来,志同道合肥业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品牌销售网络及机构。秉承让全球农业增产增收的发展使命,重在引导和培养品http://ztdhfy090911.cn.makepolo.com/product/100746848696.html
4.红四方复合肥厂家直销含腐殖酸54%(1818红四方-复合肥 现面向全国诚招化肥代理!红四方复合肥18-18-18 由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荣誉出品,属于肥料类产品,该产品由作物营养专家精心调配,可以快速补充作物养分,易吸收,见效快,改善农作物品质,实现增产增收。现面向全国招商,期待与更多农资行业人士合作。 厂家支持: 1、***经销商巨大的利润空间2、不敢想象http://site.china.cn/fuhefei/3621605313.html
5.直销直营与直供销售与市场第一营销网站在厂家的角度考虑,参考其他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成熟经验,我们可以重点了解厂家直销、直营与直供三种营销模式,对农资行业将有更多的思考和借鉴意义。 一、直销:顾名思义是直接销售的意思,按世界直销联盟的定义,直销指以面对面且非定点之方式,销售商品和服务,直销者绕过传统批发商或零售通路,直接从顾客接收订单。 https://www.cmmo.cn/b/162212/96507.html
6.厂家直销偏铝酸钠工业级铝酸钠水泥混合剂供应产品化肥农资类> 站内搜索 供应产品商城 友情链接 暂无链接 产品参数 产品名称:厂家直销偏铝酸钠 工业级铝酸钠 水泥混合剂 品牌雨达天辰货源现货 物理状态物理状态 白色无定形结晶粉末生产执行标准国标 化学名称铝酸钠执行质量标准国标 储存方法干燥密封保存别名偏铝酸钠 http://b2b.cdbaidu.com/index.php?homepage=scydtc888&file=sell&itemid=175693
7.百万农资招商网8228.TV8228百万农资招商网,专业的农资招商行业网站,集种子代理、农药代理、化肥招商、农膜代理、农机代理、等信息为一体,提供最新最全的农资招商、农资代理、农资连锁、农资加盟等农资信息,为农资企业和农资经销商朋友构建高效、便捷的沟通渠道。http://www.8228.tv/
8.美国嘉吉磷酸二铵厂家直销,美国嘉吉磷酸二铵价格中国农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资集团晶体尿素生产厂家,豆磷脂微生物菌剂厂家,豆磷脂微生物菌肥厂家,大型复合肥生产企业,总公司授权生产基地位于中国优质肥料生产基地山东临沭沂蒙创业园,是一家专业复合肥生产企业,主要产品:鳌合三铵,中农集团晶体尿素,中国海石化集团晶体尿素,中国中石化集团晶体尿素http://gansu.sdhfc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