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电商,近两年在电商行业中一直被视为一匹黑马。
虽然2018年抖音就曾上线抖音小店,推出直播带货功能,但电商业务一直不温不火。直到直播带货风口的出现,抖音签约罗永浩做带货主播,“抖音电商”才算是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2020年11月份字节跳动开始集中申请“抖音电商”,去年5月份进行了抖音电商网站备案,抖音电商算是正式成为字节跳动的“正规军”。
抖音电商以“黑马”之势于电商行业中狂奔,其中隐藏了什么危机?自身又有何困境?
抖音电商的GMV已经超过了部分腰部电商平台,它走的道路,与之前的电商平台也不一样。抖音电商之所以能起势,在笔者看来,原因有两点:
一是新流量。
而抖音电商的“新流量”,源自于短视频。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用户量及用户使用时长逐年上升,短视频行业拥有数量大、粘性高的流量池,而抖音用直播带货激活了平台内的短视频流量向电商流量转化。
二是新模式。
直播带货缩短了人与货之间的交易链条,构建了“直播间”这一新的人货交易场景,在抖音短视频滑动界面间植入,直播带货成为促成平台内短视频流量向电商流量转化的钥匙。抖音电商凭借自身的短视频流量池,利用直播带货,在电商领域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而这条路,也决定了抖音电商的下限与上限。
抖音电商流量=抖音总流量池*转化率。
不过,短视频行业增长幅度已经下降。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率为107.0%,2020年就降至了15.2%。而且,抖音的DAU增长主要来自于极速版主站的增速不断下滑。当抖音的短视频流量池触及天花板时,能分发给抖音电商的流量也将受到影响。
而抖音电商的流量获取,还受以下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变现方式之间存在矛盾。
另一方面,是内容社区与电商平台之间的矛盾。
抖音,本质上是一个内容社区。内容社区,则是用内容链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电商平台,连接的是人与货。大多数人对抖音的需求还是短视频,而不是电商。
依靠抖音这一大流量池,抖音电商的下限高。但也正是因为抖音是内容社区,而抖音电商只是抖音的变现方式之一,与其他变现方式之间存在冲突,且短视频流量到电商流量之间的转化难留存。下限高,但也难提升。
2021年4月,首届抖音电商生态大会上,彼时的抖音电商总裁提出了“兴趣电商”一词,即一种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用户潜在购物兴趣,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电商。
有了兴趣电商之名,以直播带货起家的抖音电商就有了与众不同之处,并且打通了内容与电商之间的转化。
但是,以优质内容激发用户兴趣,吸引用户停留、互动,产生购买转化,翻译一下就是用户通过内容种草,在平台内购买。这不就是小红书吗?小红书的种草倒是捧红了很多新消费品牌,但平台内电商业务倒是做的不怎么样,消费行为主要还是在主流电商平台。
可见,兴趣电商的上限并不高。
我们都知道直播电商的优点,促进了商品流通,减少了商品交易的中间环节,提高了人与货的匹配效率。但这些优点是建立在直播间低价优惠、流量大等基础上。
然而,兴趣电商延长了消费者购买路径的环节。通过内容来引导消费者产生购买需求,反过来也可以说,消费者一开始并没有电商需求。
兴趣电商在人与货之间的匹配前,要先给人匹配货物的欲望,需要创造需求,多一层门槛,重点在货找人。反观传统的货架电商,人们来了就有明确的电商需求,是在人找货的基础上,通过算法推荐、社交推荐等方式实现货找人。
另一方面,电商行业起势靠流量,成败供应链,“货”的供应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也极为重要,也决定着抖音电商的上限。
抖音的商品供应,又来自于何处?
不过,抖音电商同样也在经历电商平台发展过程中大多都会遇到的问题。
另外有从业人士透露,有些商家没有货源,将拼多多、阿里巴巴等平台商品加价照搬至抖音,依旧卖的不错。
兴趣电商的创造需求决定了抖音电商的上限不高,商品供应方面,抖音电商也还需要加强审核。
结语:
抖音电商曾做了一个独立电商APP抖音盒子,目前下载量并不高,从抖音平台引流至站外电商独立APP并不理想。
而从抖音目前的动作来看,一方面将今日头条与抖音直播带货板块打通,为抖音引流;一方面再次测试种草功能,推出全域兴趣电商,布局货架电商,推出“抖品牌成长扶持计划”。
可见,一方面为抖音电商引流,提升抖音电商的下限;一方面将货找人拓展至人找货,提升供应链质量,提高抖音电商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