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供应链创新不仅有助于推动行业向前迈进,还将助力实体经济加速实现转型升级,更将解决供应链现存的信息技术、信用机制等问题。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
可见,作为转型升级突破口的供应链与服务创新已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海尔、华为、富士康等企业的实践也表明,供应链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
供给矛盾成“拦路虎”
目前,我国物流业依然存在成本高、效率低、附加值低、资源环境约束强等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其根源在于供应链模式、诚信和标准化体系等不够完善,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合作较为松散,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供应链不确定性强。其主要表现为:
对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认识不够。有些企业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大企业的专利、核心企业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因此,主观认识和现实的双重不足,成为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大障碍。
信用机制缺失,企业间缺乏信任。供应链管理要求各节点企业之间能够建立起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信息共享,协同运作,实现各节点企业的“共赢”。但目前国内企业之间大都缺乏信任,导致难以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失信成本过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法律法规不完善,让这一问题变得更为严峻。
信息共享程度低。良好的信息共享和对接,是实施供应链管理、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和效率的基本要求。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对物流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要想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就必须提升信息共享水平。但是员工素质不尽如意、融资困难、制度不规范、管控手段缺乏等,是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信息化技术建设和共享程度较低。
地区间、产业间供应链发展水平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的供应链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北部地区。同时,产业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其中农业供应链发展水平低,全国仅有300多家农业供应链企业。
创新协同破局升级思路
供应链创新是为整合企业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其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并建立相应的创新机制,如信息共享、收益分配、风险分担等。通过将不同企业的流程进行统筹,从原材料到制造、配销、运送等形成一个紧密的网络关系,促使企业创新运作模式,在创新协同指引下,相互信任,彼此合作,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
因此,依赖人工智能等技术,秉承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略进行物流与供应链转型升级:
建立信用评价机制。信用评价机制是供应链转型升级的首要机制。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至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区块链技术被视为下一代云计算的雏形,应用SaaS(云服务软件)、PaaS(云服务平台)和IaaS(云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等搭建信息桥梁,促进社会组织由提供型服务向引领型服务转变。
在供应链的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前,可引入担保交易模式。担保交易模式即引入第三方平台,下游客户应付的交易额会先转到第三方平台,待确认收货后第三方平台再将交易额转到上游供应商手中。该交易模式会降低双方的交易风险,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除了借助第三方信用评价体系外,还可建立供应链自身的信用评判体系。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根据交易成功数、好评率等因素,建立一个供应链上下游自身的信用评判体系。系统根据评价的结果将信用分为若干个等级,等级越高说明该用户越可靠。上下游企业可根据信用的等级决定是否和对方产生交易。具体策略:第一,建立经过认证的机构代理组织,由其代理用户操作,保障区块链网络交易不嵌入用户个人信息等隐私;第二,设置用户数据访问权限和安全私钥,防止数据信息全网传播;第三,采用密码学中的zeroknowledge
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降本增效,推进供给侧改革,其本质就是降低资本投入的增量,扩大劳动力增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量,也就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供给侧改革推进过程中,人力密集型的服务业会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的主流,人的能力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会逐渐高于资本。
供应链的转型升级可以通过实施物流标准化,推动物流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广、实施,最终实现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目的和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例如,良品铺子联合重点供应商,按照带拖运输、连拖入库的模式,尝试以托盘为订货、收发货单元,以外包装无破损作为交接现场免验收标准。积极减少包装型号,使用与标准化托盘相匹配的包装箱,如京东、苏宁开展绿色包装,推进包装回收、包装推荐业务;京东在华中四省成功推进8~10家供应商带板运输;顺丰推广使用电子运单,纸质运单耗材减少20%。
建立互动环境,实现多方共赢。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动的活动环境,同时塑造企业内部创新文化环境,与上下游建立交互式沟通平台。通过多元渠道搜集客户的需求与市场信息,并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将数据转化成信息,成为有助于企业改善的依据。通过不断地修正与反馈,让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和创造价值时,还要在更大的价值网络内推进所有参与企业的共赢,创造更大的价值。因为价值共赢性特征是评价供应链升级的一个有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