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发展到现在,资产端从最初发展的房贷、车贷、信贷发展到目前的消费贷、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就属于供应链金融中的一种产品形式。本文主要是关于商业保理的产品架构的介绍。
介绍商业保理之前,先普及一个小知识,互金行业中一般分为资产端,即资金需求方即融资方;资金端——即出借人一方,也就是投资挣利息收益的一方。
资金端是资产端的相对一端,指资金出借的那一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投资人与投资方。在商业保理中,保理公司就属于资金方。
金融里的杠杆,就是指负债。比如:一个企业,自有资金10亿元,贷款和应付账款等各类欠款是90亿元,那么总资产就是100亿元,我们说,他的财务杠杆就是总资产÷自有资金=10倍。
可见,杠杆越高,企业经营的风险越大。如果一个企业不借钱,都用企业主自己的钱来经营,那么他的杠杆就是零,保理可以避免企业利用杠杆负债。
因为应收/应付账款本来就是企业产生贸易发生的账款,不会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对融资企业(卖方)来说,保理服务解决了企业回款周期长,急需钱的问题。而对核心企业(买方)来说,丰富的企业产品形态,从单一盈利的公司模式衍变成有丰富的金融产品公司。
接下来回归正题:
保理即保付代理,又叫应收账款承购业务,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帐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
根据保理商的数量,保理可分为单保理和双保理。单保理是指由出口保理商单独承购卖方的应收账款,进口保理商只为出口保理商承担坏账风险,而不承担向买方收取货款的义务。
只有当买方严重逾期不付款时,进口保理商才启动一定程序负责催收账款,双保理是指买卖双方的保理商共同参与完成一项保理业。
按地理位置划分,保理可以分为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
目前,保理业务较多地运用于国际贸易,所以,国际保理业务量远远超过国内保理业务量。
按供货商是否将保理业务向买方通知来划分,保理业务可以分为:明保理和暗保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
供应商在对自有应收账款转让时必须在购销合同中子以约定,而且必须通知买方。
所以我国的保理业务属于明保理。
按照保理商是否有追索权来划分,保理可以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
折扣保理又称为融资保理,即保理商能够为供货商提供预付款融资。在折扣保理中,只要供货商将发票交给保理商,并且信用销售额度内的应收账款已被核准,保理商就应立即支付不超过发票金额80%的现款,余额待收到款项后结清。
到期保理则指保理商在赊销业务发生时不需要提供预付账款融资,而是在赊销到期时才进行支付。比如:一些小商人越来越需要保理商提供应收账款管理和坏账担保服务,就采用到期保理的方式,届时(买方约定的付款期或预期付款期),不管是否能够及时收到货款,保理商都必须向供货商支付货款。
讲完整个业务逻辑后,返回来基于产品来看看用户-需求-场景。
大部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都是在供应链环节中处于弱势状态,因为垫付资金,导致资金周转不过来。所以融资方需要有企业自助平台,来帮助其进行融资发起与合同签署。
因为心企业处于优势地位,而核心企业为了拓展产品线,往往会成立一个保理金控公司,来提高公司内部金融扭转能力。
与融资方产生贸易往来时,当融资方(卖方)急需钱时,核心企业(买方)就会让融资方(卖方)去找指定的保理公司申请应收账款转让来融资,相当于变相给核心企业(买方)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所以核心企业需要有企业自助平台来帮助进行确权工作。
融资方(卖方)申请应收账款转让时,会涉及到很多环节,比如:会针对核心企业(买方)进行评级、立项、尽调、授信等行为,来评估是否开展该项业务。所以内部会涉及到多部分审批流程,从客户经理-风控经理-法务经理-信审会委员-CEO,会形成一套规范化评审工作。
所以需要业务平台进行一系列线上操作。
然后再来看看整个业务系统的整体架构:
看不清的可以点击大图查看
接下来,我会针对业务中会产生的每个流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因为涉及到的流程很多,所以会花几个板块来讲解,下一章预告:供应链金融(一):商业保理产品的评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