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囤太多,五一之后就不准卖了!”
“不能卖非烟草口味还怎么做?我这店租还有8个月呢。”
这两天,电子烟商家群异常活跃,几百上千条消息不断刷新着。引发店家激烈讨论的,是3月11日发布的《电子烟二次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
但现在,众多依赖于品牌名声的商家被裹挟进了风暴,新规的影响下,雾芯科技股价一夜跌幅超过36%,也让电子烟商家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厂家、代理商、店主、微商……电子烟商家的话题焦点已经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如果不做电子烟了能做点什么?
最后的疯狂
“想要囤货的抓紧了,现在线下的烟弹已经在涨价了!”
一位售卖电子烟的微商向「电商在线」展示了自己的朋友圈,从几张与客服的聊天记录中看到,烟弹的价格不降反升,从99元的官方定价涨到了120元-130元。
在多数坐上电子烟生意牌桌的玩家看来,新规影响最大的,就是限制了电子烟的口味。
烟弹是电子烟生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悦刻的招股书中就透露了这一点,通过烟弹烟杆比来表示用户的粘性:2018年,悦刻的烟弹烟杆比为11.8,而在2020年前三个季度,烟弹烟杆比提高到了22.25。
用户可能会只买一个烟杆,但会多次购买烟弹,有着高复购率的烟弹,才是电子烟生意中的大头。
一位电子烟区域代理刘林告诉「电商在线」,售卖出去的烟弹中,90%以上都是非烟草口味的。这一点,也体现在各大电子烟品牌所展示的商品构成中,烟草口味的sku数量只占2%-5%左右,其余均为非烟草口味。
原因归结有几点:一是因为电子烟的用户群体多为年轻人,还有不少女性用户更偏向于水果口味;二是一些人就是为了换个口味,如果只是烟草口味,那可能会回去选择纸烟。
限制电子烟口味的消息一出,魔笛、柚子、凌动、火器等电子烟品牌均已发布公告,停产非烟草口味的烟弹、售卖现有库存、研发新品。
去糖化,往后抽不到的口味,种种因素传导至用户端,囤货的热情被点燃,大家都想在五一之前囤上一些非烟草口味的烟弹。
卡卡是一家电子烟专卖店的店长,在新规出来后的周末,店铺挤满了前来抢购的客户。他向「电商在线」表示,实体店基本都面临着关门问题,自己只能在五一前尽量多卖点货多赚点钱,但目前已经不能从上级代理商那拿到畅销口味的烟弹了,只能卖店内之前的存货。
即使是代理商,也无法从厂家那拿到更多的资源。刘林表示,他认识的几个代理商和实体店主都在囤货,但整个市场都缺货,自己向工厂下了将近100万元的订单,厂家只发了大概6万元的货过来。还有厂家和他透露,已经在准备生产符合新标准的烟弹了。
一些游走在危险边缘的微商,则停止了各种打折促销的活动,开始涨价售卖。面对用户的犹豫,微商直言:“你现在不买,之后想买也买不到了”。
新规已出,行业迎来洗牌,绝大多数玩家会被汰换,但依然会有玩家还在下注,准备着“最后的狂欢”。
击鼓传花的游戏
这不是电子烟行业第一次面临新规。
2019年10月底,电子烟的网络禁售令实施,电子烟线上宣传与销售被禁,线下渠道就成了电子烟品牌最好的宣传阵地和销售阵地。悦刻、柚子、魔笛等电子烟品牌都推出了“开店补贴”计划,通过大规模布局线下来弥补线上渠道的损失,应对网络禁售令。
补贴、高回报率和行业的暴富神话吸引了一大批新玩家入局,在牌桌上不断推高筹码。
彼时,开设电子烟实体店的门槛并不高,刘林向「电商在线」透露:租下一家门店,花上2-3万元的装修费,3-4万元的备货费,再雇佣1位店员,就可以开出一家专卖店,“实体店的毛利能达到40%-50%,一般6个月就能回本,如果店铺选址好,那么3个月左右就能回本。”
一位实体店商家向「电商在线」透露,他在2021年4月加盟开设了一家实体店,店铺开在商业中心附近,人流量很大,但进店购买的客流量有限,加上租金,每个月都会亏损将近2万元,半年后他就选择了闭店。
一些商家在网络禁售令下转做起了微商,与监管开始了赛跑。打法比实体店要简单:在社交平台大面积铺广宣传,或者直接做起批发商,寻找下级代理。
刘林认识的一位微商,每个月仓库都会囤100万左右的货,一个月销售额基本会在300万元。微商的成本也比实体店低很多,只要仓库、发货员,不需要实体店的店租水电等费用,算上打折促销,利润也能在7%左右。
风险在于,渠道可能随时被封,一位微商表示,一般账号被封,是因为客户怀疑自己买到了假货,向官方客服举报,平时几乎不会被封号。
“监管会一直存在,说到底,这是场比谁速度快的游戏,只要在监管加码前找到接盘侠离场,就算胜利。”
离场、转型、出海
但在电子烟新规实施后,微商和实体店将会是最早离开牌桌的玩家。
在行业金字塔顶端的生产厂家,也面临新规的影响,但深圳的电子烟厂家程隽告诉「电商在线」,国内的新规对自己影响很小,因为他主要做的就是电子烟外贸,还有着自己的电子烟品牌,在海外销售情况不错。
在程隽看来,绝大多数电子烟厂家还是能继续生存下去的,因为厂家可以转型做符合新规的烟弹,只是生意规模和利润会变小,只有少部分资金撑不动转型的厂家可能会消失。“不少国内厂家早就做起了跨境的电子烟ODM和OEM生意,而且目前除了美国外,绝大多数海外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对口味的严格限制,外贸厂家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中也提到,2021年电子烟国内市场规模(零售)预计为197亿元人民币,而2021年中国电子烟出口总额达到1383亿元,是国内的市场规模的7倍。电子烟在国外需求更大,销售市场也更大。
yooz官网的出海新闻
只是绝大多数代理商并没有出海跨境的资本与经验,注定要在这次洗牌中离开牌桌。
在去年3月“电子烟参照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后,刘林就感觉电子烟行业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管制,能获得的利润越来越低:“业内确实有不少一夜暴富的人,我认识的一个代理在国内电子烟刚兴起时投了5万元,陆续赚了1200多万元。但现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2021年年底,刘林已经关闭了大部分实体店,公司其他合伙人也开始进行其他项目,留他一个人收尾,“区域代理的盘子太大了,现在还有不少实体店店租没有到期,需要慢慢收尾。一些2021年开的实体店都没有回本,但是现在也只能关闭。”
悬在电子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落下,厂家与品牌方开始转型,会逐渐将视线转移向海外,而无数牌桌上的实体店家、代理商和微商或将出局。通过电子烟“暴富”的神话终结,而一年万店的电子烟行业,也会在新规之下停止野蛮生长,逐渐走入规范化的下半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