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7元,只能当作花钱买个教训!”
今年11月14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曾刊发《在1688平台购物,遭遇商家“凭空消失”,千元损失究竟谁负责?》一文,在商家虚假发货、店铺关闭且商品被自动签收后,丁先生陷入了退款无门的窘境。如今,距离申请退款已逾3个月,除了来自平台的一句“该交易已确认收货,且卖家无保证金冻结,无法支持赔付”的回复外,他依然别无所获。
丁先生的经历并非个案。近日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留言板收到不少市民求助,既收不到货又退不到钱,成为了他们在1688平台购物后普遍发生的纠纷,而在此过程中,平台“无法赔付、自行报警”的态度更引发了众多消费者不满:本该为交易保驾护航的平台,为何此时却做起了“甩手掌柜”?
“怪圈”
发现店铺不存在时,陈女士着实担忧了一把。
直至11月15日,一条“已自动确认收货”的提示再度唤起了陈女士的担忧:“我明明没收到货,怎么就自动确认收货了呢?”而此时再次联系卖家,已然是杳无音讯。无奈之下,陈女士只得立刻申请退款。然而,在等待将近一个月依然无果后,陈女士被1688平台维权客服告知“卖家不配合处理,须自行报警”,她的退款申请也随之被关闭。
龙先生的经历与陈女士如出一辙。他于11月3日下单了一款价值2500余元的英特尔处理器,显示“已发货”后,商品于11月14日期满自动签收,随后,这家名为“汕头市澄海区一沐商行”的店铺便迅速消失了。而在经历了漫长的维权投诉历程后,龙先生仅仅得到1688平台反馈:钱款已在卖家处,卖家未有配合平台处理,故很抱歉,建议您报警或走司法。
记者注意到,由于1688平台为阿里巴巴旗下专营批发采购业务的购物平台,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产品通常数量较大、整体体积不小,因此,卖家通常会选择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自行发货”。如此一来,物流记录便须由物流公司负责提供,对于无物流记录的商品,消费者也难以做到实时跟踪。尽管按照平台政策,会在商品即将自动签收前发布提醒,不过,一旦消费者注意不到,10天后商品自动确认签收,等到消费者反应过来申请退款时,钱款已经进了卖家的口袋。
“保证金”是赔付关键
被不良商家欺骗令人愤怒,但陈女士更加无法理解1688平台的售后处理方式:消费者选择通过购物平台进行交易,不就是希望在纠纷发生时,能够得到保障吗?
在任何情况下平台都无法赔付吗?其实不然。据1688内部工作人员介绍,“保证金”是赔付的关键,但并非商家入驻平台时的“刚需”。
值得注意的是,1688平台为帮助中小微企业减轻经营资金压力,“诚信通”会员商家并非强制缴纳保证金,这也意味着,只有当消费者在有保证金冻结在平台的店铺中遭遇消费纠纷时,才能顺利得到赔付。然而,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存在欺诈等不良意图及行为的商家通常都是有意不缴纳保证金,且其所绑定的账户也无法提供可供赔付扣款的余额,在这种情况下,保证金制度的作用就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
难道只能“自行报警”?
针对消费者们赔付的诉求,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泽若表示,网购平台通常确实不承担无条件或无限连带责任。记者随后也查询了“阿里巴巴服务条款”,在“处理争议交易”一部分中,条款明确注明“阿里巴巴没有使用自用资金进行偿付义务”,且“阿里巴巴非司法机构,对证据判别能力及对纠纷处理能力有限”。不过,刘泽若也告诉记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平台要求赔偿。
那么,追回钱款只能依靠“自行报警”吗?9月中旬,一直未得到赔付的丁先生已向警方求助,但由于消费者、交易平台及卖家三方均为异地,经过各地警方的一系列调查追踪后,如今案件进展依然不大。“消费者遭遇此类纠纷后,可以通过12315热线投诉,建议在反映问题过程中将平台连带上,将维权过程、聊天记录等内容作为证据上传。”刘泽若表示,通过线上平台解决纠纷,或许能收获更显著的效果及更到位的监管,“异地报警作用力小,诉讼解决成本又太高。”
事实上,相较于其他线上购物平台,1688平台的优势即在于其“量大价优”,但更为实惠的价格与切实到位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之间,不应是两者取一,更该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