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业供应链金融;区块链;金融科技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面临的一大挑战。农业由于产品周期性、易受气候影响等因素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利润较低、抗风险能力差,这与金融资本的逐利性是相悖的,由此造成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涉农主体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困境。因此,实施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并优化金融资源在农业领域的优化配置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供应链金融在农业行业的应用与创新,为金融服务于“三农”领域提供新的思路。
一、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历程
(二)区块链应用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原理。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风险识别与控制,良好的风险管控是农业供应链金融能够发挥降本增值作用的关键。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记账、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保证信息不可篡改的去中心化技术,为跨地域跨网点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且该技术已经在部分金融机构用于信息核实与风控测评。将区块链技术嵌入农业供应链金融系统中,能够精确记录农业供应链中的交易信息,并且任何参与交易的各个节点企业均可以通过签订保密协议实现各类业务信息的链上传递与共享,银行、互联网电商平台、农业核心企业作为链上的资金提供方能够随时掌握各融资主体的经营信息,任何有关链上融资主体的交易信息将永久记录于区块链系统中,有效提高了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便于金融机构或平台对信贷风险的评估与应对。
二、文献综述
三、区块链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以“云图农服”为例
四、区块链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应用的困境
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科技的技术加持下,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将呈现出智能化与智慧化的趋势。由于农业天然弱质性、数字化程度较低等原因,区块链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仍旧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二)数据安全有隐患。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意味着一旦上传信息出现错误,纠错成本会很高,因此信息上传之前的真实性确认工作压力较大。同时,由于链上的所有主体均能共享信息,一旦账户信息泄密,很容易被其他主体获取,存在个人信息数据泄露的安全隐患。且农村金融应用区块链技术并不成熟,更有可能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安全设置不够完备造成链上信息隐私暴露的不良局面。
(三)组织协调难度大。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主体包括金融机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包括大量农户)、金融服务平台等,要实现区块链技术在这些主体之间的应用,离不开主体的信息共享与组织协同。而现实是,在供应链上的每个参与主体的经营信息并未实行统一管理,而相对弱势的农户群体更是由于征信数据缺失或者对区块链等技术不了解很有可能被排斥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之外,农村金融可获得性大受影响。
五、改进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进区块链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基于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发展和夯实农业供应链,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优化供应链的运营流程,因此加强和稳固农业供应链体系是首要前提。而在区块链技术应用背景下,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与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只有在数字化产业环境下,供应链经营的结构、流程和要素才能使农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成为可能。同时,鼓励农户积极加入农业合作社,以农业核心企业、农业合作社或地方种植大户牵头成立农业供应链体系,形成集研发、生产、加工、仓储、销售、消费、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以此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扩展农业增值空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另外,以地方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并自主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或者与第三方金融服务商合作,实现并保持该企业所处供应链条上的各个经营主体业务数据的沟通与共享,利用供应链金融平台上积累和沉淀大量交易数据与信用信息,为融资风险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二)加强与农业供应链金融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包括产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夯实和优化农业供应链基础上,加大“三农”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力度,鼓励农业产龙头企业率先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示范,加速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此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众多上下游企业应用数字化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对接供应链金融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另一方面以乡村振兴与数字化普惠金融两大任务为契机,完善与农业发展相配套的金融基础设施,扩大移动支付在乡村应用的覆盖率,将金融服务从物理网点延伸至田间地头,率先打造一批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对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银行自助服务端等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级,帮助广大农业经营主体节省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提高他们的金融可获得性。
(三)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建议金融机构、电商平台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将农业供应链的经营场景信息有效传递给金融科技公司,从而制定符合个性化需求的金融解决方案,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果。同时,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供应链金融实践,为农村金融信贷业务开展提供充分的信用数据与技术支撑。
(四)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监管政策。首先,明确产业链各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间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农业关联企业法、产业链组织信贷法、产业链组织市场竞争法来优化农业产业链的法律环境,为供应链上各交易主体的利益与冲突提供政策依据。其次,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有关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的标准与具体要求。由于农业供应链金融实务涉及农业企业、农户、银行等多方主体的利益,需要在权责纠纷、利益冲突等方面明确具体政策规定,便于链上各主体开展业务时有章可循,以维护良好的供应链金融环境,保障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阳,于滨铜.“区块链+农村金融”何以赋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功能、机制与效应[J].社会科学,2020(07).
[2]王宏宇,温红梅.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信息核实中的作用: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J].农村经济,2021(06).
[3]杨兆廷,李俊强,付海洋.“区块链+大数据”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21(04).
[4]马悦,李存,杨昕.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及思考[J].农业与技术,2021.41(18).
[5]尚杰,吉雪强,陈玺名.区块链与生态农业产业链结合:机理、机遇与对策[J].农村经济,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