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农资是“粮食的粮食”,直接关乎农业生产和农民丰收。作为扎根在“三农”工作一线的为农服务载体,近年来,市供销合作社始终将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牢牢抓在手中,不断发挥全市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担起“供”的责任,拓宽“销”的渠道,不断构建完善覆盖全市的农资保供网络。
自2022年创建“放心农资,赋能‘三农’”党建服务品牌以来,该社将党建工作贯穿农资供应工作主线,打造以“品牌放心、质量安心、配供省心、管理顺心、服务暖心”为标准的“五心级”农资供应服务品牌,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安全实惠、放心周到的农资供应服务,也为全市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党建引领”为主线激发为农服务“新动能”
秋收已近尾声,高桥镇四方桥村的种植大户牟汉水正在田间指挥机械收割机作业,等这片收完,他就准备下冬麦了。“叮铃铃……”随着一阵手机铃响,牟汉水从口袋拿出手机,原来是高桥供销社“农资惠”平台发来的一条冬麦种植用肥用药的提醒信息。
“以前经常会有人上门推销肥料农药,我们怕出问题,都不敢用,这几年好了,供销社将农资店开到了家门口,价格实惠质量稳定。”牟汉水告诉记者,农资惠就是高桥供销社开在镇上的农资门市部,经常有供销社的党员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农户解决政策和种植技术上的疑惑。
今年来,市供销社充分发挥机关党建的引领作用,将农资供应等为农服务工作同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力促各项工作同频同振、同向发力、提质增效。深耕“农资惠”平台建设,发展线下网点和线上销售;组织党员赴各涉农市、区开展实地调研,不断完善全市农资服务网点结构,提升服务标准和质量;创建标准化“农资惠”智能服务平台,集农资展厅、庄稼医院、农技培训、资讯行情等功能于一体,根据田亩情况为农户定期推送定制化种植用肥用药建议,不断提升农户消费场景体验。
以“粮食安全”为准绳供好农民群众“放心肥”
农药化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为全力抓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市供销社以打造“放心农资”品牌为重点,突出“绿色”农资特征,建立“高标准、低残留”农药化肥“绿色名录库”,推动绿色农资进村入户,提升放心农资口碑美誉,农资销售客户群体与日俱增。“我们都是在这里买农资,质优价廉。”对于丹徒区谷阳镇的农户张留喜来说,如今,购买农资不用东奔西跑,家门口的农资服务部即可买到放心农资,方便快捷。
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农资销售企业发展至10家,“农资惠”销售网点78个,实现全市涉农乡镇(街道)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全系统共销售化肥65752.6吨,农药1613.4吨,农膜457.1吨,农资销售全市占比超六成。
购买肥料是农户的头等大事,农资的质量与数量关系到粮食的收成。今年以来,市供销社积极推进农资储备中心建设,相继建成丹阳市和丹徒区农资储备中心。同时,组建省内首家“农资企业服务联盟”,建立农资质量可追溯管理机制,严把农资货源渠道质量关,形成全市农资安全首道屏障。如今,全市共建成规模以上农资储备中心4家,农资储备能力超3万吨。截至当前,全市系统已储备化肥9640吨,农药137吨,秋种秋播农资需求得到有力保障。
以“服务大局”为己任下好生态宜居“一盘棋”
日前,市供销社组织党员赴各市、区社推动“零差率”农药品种选择、招标、配送等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财政扶持”原则,努力扩大农药集采统配实施面积、亩次和惠及人群。“今年,我们将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供工作纳入全市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扩大农药集采统配实施范围,从主要农作物向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扩展。”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全系统已配供低毒高效“零差率”农药60余吨,服务面积41.7万亩、111万亩次,为农户节约成本600余万元。
依托社有农资龙头企业,全市已建成4家高标准农资区域配送中心,形成覆盖镇村“最后一公里”的农资配供网络。同时,推动农药、化肥并网经营,打造覆盖涉农市、区的农资应急储备中心,有效增强农资价格波动风险应对能力。结合工作职能,发挥系统优势,依托系统内农资经营网点,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今年以来,全系统共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552万件、废旧农膜119.9吨,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推进全市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方面,持续发挥供销优势,贡献供销力量。(记者朱浩通讯员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