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农田装上智慧大脑村民乐享智慧生活

四川眉山(西南)智慧农业园里,农民在管理无土栽培的番茄。

姚永亮摄

数字乡村建设让种地省心、高产高效

人勤春来早。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于河智慧农业产业园的大棚内,红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大棚里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

大棚管理员朱丙光介绍:“这里配备了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温度自动放风,通过网络和电子监控设备,对水肥实施精确管控,保障了作物的口感和品质。以西红柿为例,一年下来,一个大棚总产量达到1万斤左右,收入20万元。”

在江西省安义县金果小镇,手机种地,朱来华用得越来越熟练了。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各地块参数。“土壤湿度低了!”看到柑橘林一号地块的测报系统弹出警告,朱来华立即启动自动水肥灌溉系统。“数字化让种地成为一件很‘酷’的事。”朱来华边点着手机边说,“8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头遍布整个园子,每棵树的情况都一览无余。”

金果小镇负责人范俊辰是一名80后,他毕业于南昌大学计算机系,工作几年后回家,从父亲手里接过了这片果园。“干了才知道,果园管理不简单,市场风险大,人工成本高,怎么才能赚钱?”范俊辰坦言,“要干,就干和父辈们不一样的。”2019年,范俊辰筹集近200万元,对果园进行数字化改造。

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农情环境数据智慧监测系统,让果园实现远程可视化,昔日果园仿佛“装”上了大脑。

“智慧农业系统改造后,2000亩果园只需几个人,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条。”范俊辰自豪地说,金果小镇种出的果子个头均匀,甜度高、口感好,销路不愁,“拿猕猴桃来说,一亩能产3500斤,比其他地方的产量高七成。”

如今在安义县,已经建成5个这样的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数字化发展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安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熊林桥介绍,目前全县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65%,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全部开展水肥一体化建设,利用物联网精准灌溉的面积达到3万余亩。

当前,我国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说,应着力提升农村新基建速度,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也要推进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

数据资源一张图,村民“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

走进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这里不仅有宽阔的幸福广场、笔直的柏油路,还有一块醒目的村务数据大屏。“居民信息、网格管理、农业信息、外出务工等数据都能显示在大屏幕上,打造了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的一张图。”陈家店村党支部书记付升学介绍。

去年,农安县启动数字乡村振兴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村提供数字化政务、教育、医疗、生产、就业等服务,拓展应用,实现治安防控,陈家店村成了试点村。

“现在看病方便多了,屏幕一开,大医院的医生现场给咱看。”65岁的村民张广成高兴地说。老人常年高血压,儿女们在外打工,自己又行动不便,过去最发愁进城看病。自从数字乡村振兴服务平台建起后,张广成身体一有不舒服,就到村卫生室,通过远程医疗设备检测血压血糖,还能视频连线问诊、线上购药,让老人少了一块“心病”。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县域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66.4%,县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覆盖率78.0%,“雪亮工程”行政村覆盖率为77.0%。专家表示,以家用电视屏和个人手机屏为终端,数字乡村平台将服务和信息精准下发到户,将教育、医疗、农技等优质资源下沉到村,有效促进了日常信息交互,不仅让村民“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还提升了基层治理效率。

付升学说,目前数字乡村平台已经完成数据采集,每户村民都有数据档案,针对独居留守老人、低保户、五保户等重点监测人群,可以及时提供相应服务。

近年来,吉林省整合了23个服务“三农”的应用系统和平台,通过打通底层数据和功能,形成统一运营的省数字农业云平台。

数字经济催生新业态,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赣榆地处黄海之滨,不少村民从事海产品生意。“不试不知道,电商的潜力还真大!”从最初的“三脚架+手机”摸索,几年下来,张春梅渐渐摸出些专业门道。销量上去了,她和丈夫从渔民手里拿货,跟厂方谈价、把好品控关,通过直播带货,张春梅网店的海鲜日销量从一两百单增长到两三千单。

城乡同网同速,为农村电商打好基础。赣榆区商务局局长王萍介绍,去年全区电商年交易额达150亿元,快递上行量达1.08亿件,现有网络商户7000余户。“过去给客户寄海货,全靠一辆小面包车来回搬运,现在不光收发点近了,快递车还提供上门服务,能更好地保持海产品鲜度。”张春梅说,除了海鲜,还帮村里人卖秋桃,“我想着让更多人一起富。”

许多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赣榆区娄官庄村,气温回升,有机生产基地又忙碌起来。“施用有机肥,除草靠人工,伺候这片地一点都不敢马虎!每年收完冰糖玉米种红薯,城里人可喜欢了。”60岁的村民唐农田跟着合作社搞订单生产,一亩有机玉米收入上万元。

负责提供种苗、技术和销路的,是当地一家龙头企业,负责人是85后的王培超。“村民靠传统耕种收入有限。我希望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上游采用订单模式,下游发展微商等方式,帮助村民的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王培超介绍,企业收购的产品80%以上都是线上销售。目前,企业的有机种植项目直接带动150多名农民,年用工量1200余人次,村民平均年收益达7万元左右。

数字乡村加快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潜力巨大。前不久,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立足“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8方面重点行动。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万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达到1万亿元,新增乡村创业带头人100万人,带动一批农民直播销售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普遍增强。

夏杰长表示,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新技术、新业态的叠加推进作用,也离不开农村劳动力数字化水平和能力的提升。要鼓励人才下乡,增强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对农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数字化培训,更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THE END
1.2024年农资流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更新提示:《2024年版中国农资流通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已发布2024 年版,如需了解最新目录,请Email(kf@Cir.cn)或致电(400 612 8668)咨询! 农资流通行业是现代农业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涉及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储存、运输和销售。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农资https://www.cir.cn/R_JinRongTouZi/1A/NongZiLiuTongWeiLaiFaZhanQuShiYuCe.html
2.四川省南部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南部县农资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果城、绸都南充,南部县南隆镇振兴街2号,于2002年01月29日在南充成立。公司资金充裕,注册资本50 万,在刘光勇带领下,农资已经为客户提供了23年优质的服务,公司主要提供化肥、油枯、中小农具、农用薄膜、农药、建筑材料批发零售、农副产品收购,期待与您合作,携手共进 https://www.11467.com/nanchong/co/6996.htm
3.农机农具市场农机农具市场分析,地方农机农具市场农资供销网农机农具属农资商城类频道,共有12个主栏目和8个辅助栏目。主要发布有关农机农具市场商城(电子商务和市场贸易)的基本信息。涉及农用运输车、耕种机具、排灌机具、收获机具、畜牧机具、养殖机具、拖拉机、特种农机、常用农具、农产加工机械、农用机电器材、其它农机农具等多http://nzcg.org.cn/list.php?fid=45
4.四川三农新闻网(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春耕生产正火热,我省农资供应保障情况如何?记者日前从四川省农资集团获悉,作为农资供应主力军,省农资集团自去年11月进入春耕备耕期以来,已累计向川内调运化肥 100 万吨以上,农资供应量约占全省总供应量的 55%以上,保障了春耕期间农资价格稳定。 “根据全省农作物分布及春耕生产需求情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page=264
5.农资价格上涨原因分析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成因→MAIGOO知识(一)基础能源价格的上涨,推动农资价格上涨。 电力、石油、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是推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003-2007年,四川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累计上涨35.2%,其中,燃料动力上涨42.4%,比总涨幅高7.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上涨16.6 %,其中:肥料上涨29.2 %,石油产品上涨76.0https://m.maigoo.com/goomai/160993.html
6.成都·2024农具展览会【成都会展之窗_点展】欢迎您开启四川成都农具展览会城市窗,汇集2024年成都多场农具行业盛会,2024成都展会热点,农具展览会众多知名品牌亮相,成都农具展会 展示前沿产品与技术及创新解决方案,展会期间计划举办有关农具的精彩现场活动。成都展会信息还在持续更新中,成都http://chengdu.expowindow.com/dz/203_1008_2024.html
7.四川农商服务平台四川农商服务平台: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业服务;为商人服务,为商业服务,为农商服务。服务平台总编:文策 平台服务急电:13880331708 平台服务邮箱:915360796@qq.comhttp://scnsfwp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