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川东北产粮大县如何备耕?种子提前备齐学好技术再下田
3月10日,宣汉县丰收农机专合社农资配送中心,县农技推广站人员对农资进行检查。
3月10日,宣汉县丰收农机专合社农资配送中心的农业植保无人机。
3月10日,宣汉县禾苗农资有限公司肥料生产车间开足马力加紧生产。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代强文/图
“来3袋‘蓉优丝苗’。”3月10日,达州市宣汉县丰收农机专合社农资配送中心,零星有农民前来购买水稻种子。
川东北是四川大春播种最晚的区域之一,也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达州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粮食产量首位,相比川南气温回升迟,大部地区尚在备耕。
宣汉县去年种粮144.7万亩、产量59万吨,今年的任务是种粮146万亩、产量59.5万吨。面对产量要增、化肥农药要减这些现实和要求,宣汉县如何做好今年备耕工作带着问题,记者前去探访。
备提前一个多月农资储备到位
3月10日上午9点到下午6点,丰收农机专合社农资配送中心一共只卖出5袋种子。专合社负责人、君塘镇平等村种粮大户桂刚说,现在周边农家的种子基本都备齐入库,专合社最近也不会再大量进货。
记者走访了宣汉县城及乡镇多家农资配送中心、销售门店,了解到的情况类似。
肖红说,春节前后,县农业农村局和乡镇配合,组织农技员到田间调查核实群众对所需种子、肥料、农械、农膜等物资准备以及生产种植计划、存在的问题情况进行摸底,督促协调农资尽快到位。
县上给每个乡镇下达种植、扩播面积任务,组织协调县有关部门、农资企业强化春耕生产责任意识,组织调运、粮食生产物质资金。执法大队、种子站加强巡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为确保种植面积,宣汉县今年恢复盘活撂荒土地3100亩,整办“三苗”育苗地2万亩,将主要用于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红薯、李子、柑橘等。同时,通过发放农机购置补贴,帮助农机更新换代和推广。
截至目前,全县通过门店储备、大户备种、政府采购等方式,已备好“两杂”良种(杂交水稻、杂交玉米)1050余吨,购买化肥35000余吨、农药200余吨、农用“三膜”(农膜、地膜、微膜)200余吨,备耕物资综合到位率已达96%左右。
“种子储备方面,全省情况良好。”省种子站副站长吴开均说,经抽检调查,目前全省春耕种子数量充足、价格稳定,质量也不错。
保既保障供应也推动“两减两提”
桶洗干净,倒入稻谷,准备农膜……指着田里的拖拉机,桂刚说,本来今天就打算育种,结果下雨,如果温度升不起来,泡好的种子下田就要烂。趁着下雨,他和家人也好好休息一下。
但肥料生产企业却不能停下来。“码整齐些。”3月10日,宣汉县禾苗农资有限公司肥料生产车间,一片隆隆的机器声中,工人们快速挥动铁锹,往机器中加料,后端的工人把口袋对准肥料成品出口,接好、装好、打包。
旁边,一名工人驾驶叉车来回奔忙,将刚打包好的肥料运上停放在生产车间门口的大货车里。每天有好几辆大货车来拉货,旁边的库房一直是放空状态。
这几天,县农业农村部门也在积极帮助肥料生产企业联系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据了解,全县共有6家肥料生产企业和400多家农资门店,今年的肥料使用量和去年相差不大,能够保障供应。
宣汉县还采取一个县级专家带领一个乡镇技术服务巡回组的方式,通过科技赶场、召开院坝会,面对面开展水稻玉米育苗技术、绿色优质高效轻简集成栽培技术实训。全县已培训产业技术人员15.8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