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4月26日消息(记者邸文炯)4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会上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检行合力共助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开展以来的九大典型案例。具体如下:
案例一:天水市麦积区检察院督促履行农资安全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
案例二:武威市凉州区检察院督促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违法占用河道行政公益诉讼案
2023年4月,武威市凉州区检察院(以下简称凉州区院)会同河长办巡河过程中发现,凉州区小沙河某镇河道范围内,存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占用河道的问题,凉州区院立案调查后,分别向区农业农村局、某镇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整改期满,涉案行政机关未予整改。2023年6月,凉州区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法院2023年9月18日作出一审判决,仅确认涉案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违法。凉州区院经审查后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等规定,明确在禁止区域建设高标准农田,判决虽确认行政行为违法,但未支持检察机关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维护河道安全整改措施的诉讼请求,依法提起上诉。2023年12月7日,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审理后,判决撤销一审判决不当判项,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本案中,检察机关坚持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依法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范实施。
案例三:榆中县检察院督促尾菜无害化处理行政公益诉讼案
以榆中县为核心区的“兰州高原夏菜”是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主要生产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专供基地,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残次蔬菜和尾菜随意丢弃、堆放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2022年8月榆中县检察院(以下简称榆中县院)经调查发现,辖区内“高原夏菜”主产区的田间、地头、山沟、河道内堆放着大量的尾菜,腐烂变质后产生渗出液和恶臭气体,严重污染环境。榆中县院通过磋商、诉前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落实整改并进行政策宣传;推动榆中县政府出台了《榆中县蔬菜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全县域尾菜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使尾菜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推动了蔬菜农业绿色发展。在榆中县院和县农业农村局共同督导下,该县尾菜治理工作成绩显著,2023年9月全国尾菜处理利用示范县观摩会及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现场推进会在榆中县召开,该县尾菜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得到有效推广。
案例四:酒泉市肃州区检察院督促保护非主要农作物制种产业健康发展行政公益诉讼案
案例五:静宁县检察院督促整治农业固废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
案例六:正宁县检察院督促履行玉米种植保险理赔行政公益诉讼案
案例七:肃南县检察院督促保护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
案例八:徽县检察院督促辖区乡镇履行农村饮水安全管护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
案例九:景泰县检察院督促保护沙化封禁保护区行政公益诉讼案
2022年3月,景泰县检察院(以下简称景泰县院)经调查发现某矿业公司未按照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辖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内施工开挖长300余米、宽4米的沟渠,致使周边耕地土质沙化和被流动沙丘吞噬风险大大增加,景泰县自然资源局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靖远县院发出检察建议,建议该局依法督促涉案公司编制修复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边环境及耕地。该局收到检察建议后,向涉案公司下达治理责任书,督促企业恢复土地,按照委托编制的植被恢复方案补植栽种柠条5990株,并签订抚育管理3年的补植栽种保证书,同时在保护区周边采用覆盖等方式防风固沙,治理面积20亩,有效降低周边100余亩耕地沙化风险,受损公益得到保护。
针对该案办理中发现的跨区域保护难题,2023年9月景泰院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左旗人民检察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检察院会签《关于建立腾格里沙漠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强化腾格里沙漠及周边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4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会上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检行合力共助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开展以来的九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