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千家万户。
如何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底线?被誉为“世界菜篮子”的安丘市创新管理方式,加快构建“从土壤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探索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新路径。
01
创新管理机制
顶格推进安全监管
近日,安丘市农安中心的检测员来到新安街道北辛庄子村后的葱田里,对村民种植的大葱抽取农残检测样本。如今,整齐划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车,身穿红马甲、佩戴工作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成为了安丘市田间地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检测员在大葱种植基地抽取检测样品。
“今年我们新引进了美国安捷伦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国投鸿基热解析电喷雾原位质谱快筛仪,日均可快速检测400个农残样品”。在果蔬农残快速检测实验室,安丘市农安中心检测技术专员房健指着若干检测仪器向记者介绍。
果蔬农残快速检测实验室。
对农产品安全管理机制进行重构,安丘市创新组建了副县级规格、安丘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组建起了90人的检测员队伍,建立了14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站,配备了16辆流动食用农产品管理服务车和日检测400个农残样本的先进检测设备,对田间地头、农贸集市样本进行实时抽样、精准检测,为政府背书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可靠支撑。
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车。
不仅有高规格配置,更有“集成行动”。为提高工作效率,安丘市安排农业农村局2个业务科室6名人员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办公,并厘清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公安、检察等部门职责,打通执法“关节”,实现行刑衔接,开展集成监管执法。
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02
聚焦源头把控
构建全链条监测体系
聚集资源、集中力量,安丘市构建了“从土壤到餐桌”的全链条、全方位监管体系。
从“看不见”的环节抓起。安丘市投资200多万元购置了土壤检测设备,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检测和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检测,倒逼“地下”农业化学投入品安全使用、正本清源,为农产品“地上”安全生产打好基础。
开展违规违禁药品断链行动。
在种植环节开展“三项行动”,即以溴甲烷整治为主的冬春“非法熏蒸”排雷行动、以农资门店整治为主的违规违禁药品断链行动和以农药废弃包装物整治为主的护壤行动,净化农资市场,推动规范用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据统计,今年以来,安丘市共检查农资门店1132个次,查处农资案件21件,移交刑事案件2件;注销、取缔农药经营许可证5家,下达整改单587份,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20余吨。
构建“数字农安”。今年,安丘市创新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涵盖普查、检测、监管、执法、服务五大功能,对农作物生产、农资产品投入进行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同时,以“信用”为支撑建立实名制身份证明,生成信息集成的“电子安全码”,让消费者扫码即知农产品所有信息,让买方监督卖方,推动全民参与。
为农产品出口企业“上门”送标准。
03
凝聚全民共识
搭建社会共治网络
为全面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新局面,安丘市在加强市场监管、技术创新、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的同时,还注重通过社会面上的宣传凝聚共识,搭建社会共治网络。
向农户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借用联合信用激励、惩戒机制,安丘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名单”制度,倒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提高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安丘举办农产品出口技贸服务专题培训班。
不断探寻农产品安全“谁来治理”“怎样治理”“治理什么”,安丘为形成全员参与、良性互动、监督有序的农产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提供了经验借鉴。
在6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食政问题研究中心和“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与跨界合作机制研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课题组联合举办的“大食物观和食物体系整全治理”主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以“安丘食用农产品安全共治经验”为例展开了深入探讨。